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1Pn960xIjM
【藝蹤尋探|「浮世繪運動」熱潮】
浮世繪從江戶時代就普遍受到歡迎,是日本藝術的表徵之一,其旺盛的人氣甚至遠渡重洋,形成如旋風般席捲西方藝術界的「日本主義」美學風潮,為印象派等主流歐美藝術帶來深遠影響。過去普遍認知日本浮世繪名作大多流落海外,但事實上在日本境內即存在豐富的高品質典藏。位於上野公園內的東京都美術館近期同樣在採取網路預約參觀的方式下,推出展期至9月22日的「The UKIYO-E 2020―日本三大浮世繪收藏」,號稱是空前絕後、史上首度將浮世繪重要藏品齊聚一堂的特展。展覽集結了無論在質與量都可稱為是日本三大浮世繪收藏機構――東京太田紀念美術館、長野日本浮世繪博物館與平木浮世繪財團約四百五十件浮世繪名品,其中超過百件作品被列為重要文化財或重要美術品。(撰文/吳曉芳.圖版提供/Tokyo Metropolitan Art Museum, Tokyo)(節選自《藝術家》544期,2020年9月號)
《藝術家》544期選購這邊請~~~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What a view. Arguably Japan's most famous artist Katsushika Hokusai was best known for his prints. This vivid prussian blue print is taken from his ground-breaking series Thirty-six Views of Mount Fuji.
---
280 歌川國芳:悪魔の浮世絵
509 views1 year ago
14:49
251 日本浮世繪大師--歌川廣重 (歌川広重) 漢清講堂
左:広重 右下:北斎 右上:モネの構図の類似例
21:33
199 葛飾北齋と浮世絵 2017-09-15 漢清講堂
富嶽三十六景:《神奈川沖浪裏》(神奈川海邊的大浪)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普魯士藍 | |
---|---|
IUPAC名 亞鐵氰化鐵 | |
別名 | 柏林藍、巴黎藍、中國藍 |
識別 | |
CAS號 | 14038-43-8 ? |
RTECS | V03AB31 |
性質 | |
化學式 | C18Fe7N18 |
摩爾質量 | 859.23 g·mol⁻¹ |
外觀 | 藍色固體 |
溶解性(水) | 不溶 |
危險性 | |
MSDS | MSDS 普魯士藍 |
歐盟編號 | 未列 |
閃點 | 不易燃 |
相關物質 | |
相關化學品 | 亞鐵氰化鈉 亞鐵氰化鉀 鐵氰化鉀 |
若非註明,所有數據均出自一般條件(25 ℃,100 kPa)下。 |
普魯士藍 | ||
---|---|---|
網頁顏色 | #003155 | |
RGBN | (r, g, b) | (0, 49, 85) |
CMYKN | (c, m, y, k) | (255, 108, 0, 170) |
HSV | (h, s, v) | (205°, 100%, 33%) |
資料來源 | [1] | |
N:代表值域介於0~255之間 | ||
普魯士藍(英語:Prussian blue;德語:Preußisch Blau 或 Berliner Blau;化學名稱:亞鐵氰化鐵;分子式:Fe7(CN)18⋅14H2O,或書寫成Fe4[Fe(CN)6]3 · xH2O簡稱:PB)是一種深藍色的顏料,在畫圖和青花瓷器中應用。普魯士藍是狄斯巴赫(Johann Jacob Diesbach)在意外中被發現,他原本是打算製造紅色顏料的。滕士藍(英語:Turnbull's blue)與普魯士藍是同一種物質,只是由不同試劑製取的[1][2][3][4]。
普魯士藍,或柏林藍、中國藍,或滕士藍的擴展含義並非一種顏色,而是指氰化亞鐵這種深藍色染料。氰化亞鐵染料本身在歷史上已有多次出現,甚至可追溯至古埃及,直至據現有記載1706年由Johann Jacob Diesbach於柏林人工合成,後經現代手段分析,並開發出工業合成手段,由BASF前身IG Farben工業大批量生產。作為首次出現的工業合成染料,因氰化亞鐵的穩定性,且不溶於水,其著色效果遠強於以往的有機天然染料靛藍,雖存在一定毒性,但被德意志第二帝國作為軍服染料長時間使用,後北洋政府、國民政府也以其為正規軍隊的標準染料。再後在中國,因軍閥紛爭和日本入侵,中國軍隊的軍服染料魚龍混雜,從土黃到深藍五花八門,而各路武裝中,以國民政府「中央軍」為優先供給單位,包括供應使用普魯士藍染料的軍服統一著裝,後又成為電視劇中的一個特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