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7日 星期二

安晩の力―感人的故事







213 安晩の力―感人的故事 2017-12-9 漢清講堂



213 安晩の力―感人的故事 2017-12-9 漢清講堂
個人生涯有限﹐退休之後﹐往往一時不知如何安頓自己。…
YOUTUBE.COM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138 簡介 Walter Benjamin 及其 The Arcades Project 鍾漢清 2017-01-21




48:14
138 簡介 Walter Benjamin 及其 The Arcades Project 鍾漢清 2017-01-21
hc iTaiwan forum
42 views10 months ago
2017年1月18日

自己寫過的,不見得記住:
W. Benjamin在1931年4月的對青少年廣播稿{巴士底監獄};{浮士德博士} (從第一本到歌德的 (看過街頭木偶戲的,30歲前構思,80歲再完成......),經250年.....)


浮士德與特洛伊木馬的時代故事(The Legacy) 2017-09-21 漢清講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nz2H4HOby4&feature=push-u-sub&attr_tag…
HANCHINGCHUNG.BLOGSPOT.COM

關於The Arcades Project的簡報之致謝詞
在還沒開始講【Walt er Benjamin 及其The Arcades Project】這講題之前,可以說說我們Simon University (討論翻譯的blog。設在PC Home新聞台,約2004-2006)的朋友與此講題的交集。
The Arcades Project 是本筆記大書,基本上關於19世紀法國文明史基礎的人物、思想、建設等等的筆記 (這樣太簡略,必須參考該書的Expose of 1939 的導論部分 (在我的slides上有簡說)。
我覺得大家應該思考梁永安先生翻譯過的 ,Peter Gay 的Schnitzler's Century
它的副標題為The Making of Middle-Class Culture 1815-1914,涵蓋的時間與The Arcades Project略似,主題也略似,不過兩本書幾乎有"天壤之別"。為何會這樣?
我昨天在Facebook上貼小讀者 (鄭明萱女士)生前幫我查1948年胡適致李宗仁癮的【保羅遺書】*......我的講題與她翻譯過的名著From Dawn to Decadence: 1500 to the Present- 500 Years of Western Cultural Life By Jacques Barzun 有關,譬如說,該書的"Cross Section
The View from Paris Around 1830"很有意思呢。
我的 slides這樣摘要:
July 27 – France: The July Revolution begins (see also 1830 in France)
On August 2, 1830, Eckermann Conversations with Goethe: The news that the July Revolution... Cuvier und Geofiiroy de Saint-Hilaire…
August 9 – France: Louis Philippe becomes King of the French.
September 18 – William Hazlitt, British essayist (b. 1778)
由於它一開始就談雨果的Hernani ,我順便"八卦"一下 Charles Baudelaire 對他Hugo的文人相輕:
Victor Hugo's Hernani causes a riot in Paris took a large step towards a more realistic theatre and made him a rich man
Poisonous pen … detail from portrait of Charles Baudelaire by Gustave Courbet (1847). Photograph: De Agostini/Getty Images
我記得去年或前年,
繆詠華分享了 John d'Orbigny Immobilier 的貼文。
歷史上的今天:Victor Hugo est mort! 1885年5月22日維克多雨果撒手人寰
以下摘自拙作《長眠在巴黎》《巴黎文學地圖》(我這兩本書還真好用,我說真的啦,對法國人文,舉凡文學、電影、藝術,對巴黎人文地景有興趣者,卡緊去買!你們不買的話,我的第三本、第四本、第五本...第N本就沒著落了啦!嗚嗚嗚~)
雨果Hugo, Victor(1802.2.26~1885.5.22)
浪漫主義文學家代表。《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等作者,因肺栓塞而辭世。
C’est ici le combat du jour et de la nuit. Je vois de la lumière noire.
日與夜便是在此交戰。我看到黑色的光。 ~雨果
若是你問法國人「誰是法蘭西最偉大的文學家?」十個有九個都會說「維克多‧雨果!」
若是你問所有人「誰是法蘭西最偉大的文學家?」十個有九個都會說「維克多‧雨果」!
沒錯,雨果這位一代大文豪就是跟凡夫俗子不一樣。雨果就連死......都死得這麼文學。
遺囑的最後一段,雨果寫道:
我將閉上肉體的眼睛,但精神的眼睛會一直睜得比任何時候都大。
當他感到死神即將降臨時,雨果說:
歡迎她。
過世前晚,雨果說:
人活著,就是在奮鬥。最沉重的負擔就是雖然活著,卻行屍走肉。
雨果接著又說:
愛,就是行動。
就連彌留之際,留在人世的最後一句話也是那麼地富有詩意,雨果說:
日與夜在此戰鬥。我看到黑色的光。
雨果是法蘭西唯一一位生前便享有以其名命名街道殊榮的人物。紀念牌上寫道:「1881年2月26日,舉國歡慶雨果八十大壽,不久之後,雨果當時居住的avenue d'Eylau便改名為雨果大道,朋友寫信給他時紛紛寫道:『收件地址為維克多‧雨果先生大道』。
雨果於一八八五年五月二十二日下午一點二十七分過世(紅粉知己茱莉葉早雨果兩年過世),享年八十三歲。從雨果大道一二四號門前巴黎市政府所豎立的紀念牌上可以看到,「雨果逝世時風雨交加,雷電大作,草木同悲,天地共泣,法蘭西痛失偉人!」這令我們想起六十年後,當住在附近的詩人瓦雷里(Paul Valéry)於一九四五年過世時,也是風雲變色,狂風暴雨驟起,看樣子那一區的氣候不太好,大人物過世就狂飆暴風雨乃當地之傳統也。
六月一日盛大舉行國葬,超過兩百萬人走上街頭同聲哀悼,恭送雨果奉殮於先賢祠。而自一七八九年竣工以來,功能一直不明確(始終遊走於「教堂」和「埋葬法蘭西偉人」的陵墓之間)的先賢祠,正是因為雨果大殮於此,這才終於成為恭奉偉人靈柩的先賢祠,此後不再更動。
雨果病逝於雨果大道第124號(124, Avenue Victor Hugo, Victor Hugo)。



就我所知,中國有三本內容類似的本雅明書。
以張旭東等2人譯《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為最先 (1989),可能翻譯自法文,2010年有台灣版;接下來是《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王才勇譯,南京:江蘇人民,2005,翻義自德文本;2006年,《巴黎,19世紀的首都 》劉北城譯 (2013年新版),翻譯自英文本。
就某些單字,譬如說,《巴黎,19世紀的首都(1935年提綱) 》很前面的 marble-paneled,2本《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都翻譯成大理石地板。只有劉北城譯的"用大理石做護牆板" (p.4) 比較正確。
更多

就我所知,中國有三本內容類似的本雅明書。 以張旭東等2人譯《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為最先 (1989),可能翻譯自法文,2010年有台灣版;接下來是 《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王才勇譯,南京:江蘇人民,2005,翻義自德文本;2006年, 《巴黎,19世紀的首都 ...
HCBOOKS.BLOGSPOT.COM

2018.3.27

蘋論:中國人挺不直的脊樑

2490
出版時間:2018/03/27

習近平修憲廢除國家主席任期制的當時,堂堂14億人口,竟無一人敢於據理力爭,讓人頗有「十萬將士齊解甲,中無一人是男兒」的感慨。國民黨雖打不贏共產黨,但老蔣不停連任時還是有直言反對的諤諤之士;老蔣雖憤怒卻也沒有嚴刑峻法伺候,就這點來看,老國民黨在文明程度上超越共產黨。

「拒犬儒」被辭職

一直到最近,媒體才透露出三位北京學者曾在宣布修憲之後,為文反對而遭到「被辭職」。原來全中國還是有3位脊樑骨硬挺的漢子,雖然是14億分之3,稀釋的屍骨無存,也好過一個反對的人都沒有。 
談到脊樑骨,國民政府時代的新儒家學者梁漱溟,在中共建政後直言批判老毛,被尊稱為「中國的脊樑」。習的政治能量無法跟老毛比,取消任期制這種公然破壞《憲法》和集體領導的體制,沒有人敢於反對嗎?是他比老毛更可怕,還是今天中國知識份子比他們當年前輩更懦弱、更貪戀富貴? 
三位批判習近平的學者,其中主要的北大元培學院副院長李沉簡,美國普渡大學神經生物與分子遺傳博士,在該學院的微博上發表「挺直脊樑拒做犬儒」的文章,強調「自由從來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有骨氣的人們付出沉重代價換來的。」40分鐘後該微博被關閉。 
文章中指出,老北大校長蔡元培留給北大的精神火炬是「兼容並包,思想自由」,並因抗議張勳復辟清朝,首度請辭校長,接續因營救學生、抗議軍閥政府踐踏人權、鎮壓學生和司法獨立等理由七次辭職。「他付出極大的個人犧牲,才使得當時的北大空前活躍。」然而,「有脊樑的畢竟少數,更多是軟骨頭甚至為虎作倀」、「高級知識份子裡的無恥之徒絲毫不比普羅大眾少」。 

系統培養撒謊者

李還表示,中國沒出科學、人文、社會科學大師的第一原因是:「我們的教育系統性地培養精明乖巧的撒謊者,而不是真理的捍衛者」,對敢言者持續絞殺,「人們甚至被剝奪沉默的權利,而被迫加入諂媚奉承的大合唱」。他呼籲北大人「至少做到不出賣人的起碼尊嚴和思想獨立」。最後,以「諸君拒做犬儒、師生挺直脊樑」作為忠告。
另外兩位傳被請辭的北大教授是:加大洛杉磯分校的數學博士鄂維南;美國杜克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張旭東。此三君子今後下落需全世界關懷。 






2017 年新春心得分享與討論會發表者: 蘇錦坤、梁永安、繆詠華、 羅文森、鍾漢清參加討論者:蘇錦坤、梁永安、繆詠華、 曹永洋、羅文森、


Walter Benjamin 講19世紀的巴黎"群眾",引的卻是恩格斯談倫敦的人潮,Poe 的小說中的倫敦.....正史說當時英國農村生產力是法國的2.5倍(法國又遠超中歐等國),所以城市多"工人".....倫敦數百萬人中沒有Flâneur?應該去重溫【法國中尉的女人】中談倫敦Hay Market的興起?...




Hanching Chung 新增了 2 張相片

試試shared images

A. S. Byatt 在《論歷史與故事》中說, Walter Benjamin的 《The Storyteller》中說,"一個人的人生從他死去的那一刻變成故事。"---我讀過Benjamin的這篇論文,剛過世的John Berger同名的書。可是,"通通忘了。
年紀稍大,還記得的"故事":
父親生前的幾次落淚。

胡適之先生學生時代讀《新約聖經》落淚。




就我所知,中國有三本內容類似的本雅明書。
以張旭東等2人譯《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為最先 (1989),可能翻譯自法文,2010年有台灣版;接下來是《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王才勇譯,南京:江蘇人民,2005,翻義自德文本;2006年,《巴黎,19世紀的首都 》劉北城譯 (2013年新版),翻譯自英文本。
就某些單字,譬如說,《巴黎,19世紀的首都(1935年提綱) 》很前面的 marble-paneled,2本《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都翻譯成大理石地板。只有劉北城譯的"用大理石做護牆板" (p.4) 比較正確。
----http://hcbooks.blogspot.tw/2017/01/219.html
Walter Benjamin本雅明 : 2本《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張旭東等3人譯、《巴黎,19世紀的首都 》劉北城譯

就我所知,中國有三本內容類似的本雅明書。 以張旭東等2人譯《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為最先 (1989),可能翻譯自法文,2010年有台灣版;接下來是 《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王才勇譯,南京:江蘇人民,2005,翻義自德文本;2006年, 《巴黎,19世紀的首都 ...
HCBOOKS.BLOGSPOT.COM


我還要感謝陳健邦先生,他2016年年底送我一本趙武平的書評集子,《閱人應似閱書多》(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5)。書中有篇《本雅明的幻滅》(頁339-344)***,這篇書評對象是:
《莫斯科日記·柏林紀事》(潘小松譯,東方出版社2001年1月初版,252頁,16.50元)
該篇提到很多相關的書籍和文章,很能幫助我們了解W. Benjamin。
很幸運,這篇在網路上找得到,所以我也複製一份。......





卡萊爾 Carlyle by A.L.Le Quesne 

卡萊爾 聯經,1986 ;Carlyle by A.L.Le Quesne ,OUP,1982



在沒網路、Wikipedia等時代,翻譯參考資料缺,尤其一般史地。  
例如,第78頁:
".....步行到城裡去看示威,他走到柏林敦大道 (Burlington Arcade)時遇雨,便乘公共馬車折回...."。

現在,我們很容易查出那是1819年建成的'伯靈頓拱廊街'。

Thomas Carlyle (1795-1881) was a Scottish philosopher, satirical writer, essayist, historian and teacher. ......






2018年3月24日 星期六

『台湾映画』2017 川瀬健一さんと鍾漢清 revised,;台灣電影研究(1945-1949 ); 魏德聖「特有種商行」; 從故鄉土地發現感動力量

HD電影台在放映「52Hz,我愛你」


川瀬健一 台灣電影研究(1945-1949) 2016-11-23


243 views10 months ago
台灣電影研究(1945-1949 ) 日期:11 月23 日(周三),10:00 地址: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88 號2 樓電話:(02 ) 23650127 主辦:漢清講堂川瀬 ...



『台湾映画』(2017號) 川瀬健一さんと鍾漢清, revised, 


專輯: 魏德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_WY8E4MyuA&feature=push-u-sub&attr_tag=YLpoMIu4602b1k4f-6









#電影主題咖啡廳!魏德聖導演「#特有種商行」台南試營運
拍攝《#海角七號》一砲而紅的台灣導演魏德聖,在台北開了「特有種商行」後,「臺南・特有種商行」也在正興街開幕,自10月6日試營運後,小小的店面總擠滿眾多人潮。
臺南・特有種商行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正興街71號
試營運期營業時間:11:30-21:30(每週二店休)


拍攝《海角七號》一砲而紅的台灣導演魏德聖,在台北開了「特有種商行」後,「臺南・特有種商行」也在正興街開幕,自10月6日試營運後,…
TRAVEL.ETTODAY.NET




--

昨晩は,林福地監督と一緒でした。

第52屆金鐘獎於9月30日晚間7點,在國父紀念館登場,今年是由黃子佼搭檔Selina(任家萱)主持頒獎典禮,本屆共有184件入圍作品,角逐38個獎項,現場星光閃閃。而眾所矚目的「終身成就獎」,由林福地導演獲得。
今日は三人に会うだけなので余裕あり。朝から辜寬敏先生(總統府資政)とお会いしました。



------

台灣電影人論壇 Taiwan Filmmakers Group都分享了 1 條連結

就在春節檔期,魏德聖導演的新片「52赫茲我愛你」上映了。魏導演一向是以拍攝或製作一部娛樂片賺錢,以養一部他真正想拍的片的策略,來替他的宏大拍片計畫找尋初期的資金:「KANO」「52Hz,我愛你」之於「倒風內海三部曲」,正如「海角七號」之於「賽德克‧巴萊」;但即使是娛樂片,他也不肯在細節上讓步:他堅持要找真正球員來扮演「KANO」中的台灣與日本高中球員,也堅持要找真正的歌手來扮演「52Hz,我愛你」裡的主角們。他知道幾段愛情故事也許劇情薄弱,所以與其添油加醋硬拍成一部長片,他決定嘗試改拍成音樂劇,用音樂元素填補簡單的劇情,同時也挑戰在台灣影壇已經許多年未曾有人拍攝的這種類型影片。在台灣影壇,乃至於商界或是社會裡,我們需要更多像魏德聖導演這樣敢於規劃、敢於挑戰、敢於達成自己夢想的人;同時也能夠讓影視創意產業成為台灣的新主流產業。

----

2014.6.21
「台南不只是孕育我的故鄉,更供應我電影創作源源不斷的靈感!」


「台南不只是孕育我的故鄉,更供應我電影創作源源不斷的靈感!」出身「府城」的魏德聖導演受訪時如是說。在《海角七號》一片成為全台灣家喻戶曉的「新銳導演」前,那段「不被人所了解及看見」的沉潛歲月,…
CT.ORG.TW


從故鄉土地發現感動力量 魏德聖的下一部戲




人物專題焦點藝文記者/作者: 梁敬彥  日期: 2014-06-21

「台南不只是孕育我的故鄉,更供應我電影創作源源不斷的靈感!」出身「府城」的魏德聖導演受訪時如是說。在《海角七號》一片成為全台灣家喻戶曉的「新銳導演」前,那段「不被人所了解及看見」的沉潛歲月,魏德聖都會回到台南,騎著摩托車,沿著17號省道,到安平古堡、七股鹽田及潟湖和鄭成功當年登陸台南海口等「古蹟」,從府城俯拾皆是的歷史記憶中,找尋專屬福爾摩沙的「本土人文元素」,拍出生長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民可以有著共同感動的「故事」。





拍台灣人共同感動的故事


魏德聖對拍「咱台灣人ㄟ電影」的執著和熱情,最關鍵的動力就是「基督信仰」。特別是他的父親是永康長老教會的長老,家裏還掛著擔任傳道人的家族長輩,卅多年前送給他們家寫著「基督是主」的耶穌畫像,這幅畫也掛在他老家永康開設的鎖行及鐘錶行一進門牆上的明顯處,見證著主耶穌是他們全家人隨時的幫助和倚靠。



「今天如果魏德聖所拍的電影,能帶給台灣這塊土地上的百姓一點啟發和省思,我要感謝台南家人的支持及基督信仰的幫助」魏德聖回想,那段他還是台灣電影圈nobody的「失意」歲月,自己很清楚「我要的是什麼」。對於拍電影,很多人認為不是科班出身的他是「作白日夢」,但只有他曉得自己有「多想要」做到這件事。在那段嘗盡人情冷暖的歲月中,台南就是他找尋靈感及安靜等候神的「避風港」。





魏德聖的弟弟魏德恆受訪談到哥哥時表示,他的「阿兄」經常沒有預告就會出現在家門口,然後就默默地上樓在房間裡「沉思」。哥哥從退伍後就開始編織著「電影夢」,雖然拍完《海角七號》後,成為台灣家喻戶曉的名導演,但哥哥生活還是一樣的「低調」,唯一不同的是,魏德聖每次回去台南,主日一定會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教會聚會。而且不論是《賽德克巴萊》還是《KANO》的電影宣傳期,哥哥一定會把台南當成很重要的一站,魏德聖很樂於花時間進到校園,用「台南囝仔」的身分鼓勵故鄉的「學弟學妹們」,不要被環境限制了作夢的能力,並且鼓勵他們不但要有「夢想」,更要「願意執行」。





以身為台南人感到驕傲


「我很樂於告訴別人『我是台南人』,因為身為台南人是我的驕傲」魏德聖透露,現在他在籌拍的「西拉雅」、「台灣」以及「福爾摩沙」荷蘭占據台灣時期的三部曲電影,劇本就是踩在台南的土地上。呼吸著台南七股的海風及在安平古堡旁的咖啡店裏安靜尋找靈感所寫作的。





魏德聖希望,每一個生長在台灣的人,都要從歷史中去了解這塊土地的過去,唯有回到歷史的原點,忠實且宏觀地去看事情,我們才會發現「福爾摩沙」的美好,從中感受到親情、愛情和友情的美善,而不是一直被過去的仇恨所捆綁,困在自己的小圈圈中,走不出來。





「本土人文元素是我電影創作很重要的養分,從小在台南生長的經驗是上帝對我特別的恩典」魏德聖表示,台灣是一個「多族群共居」的土地。以台南為例,無論是過去的荷蘭人、日本人還是從英國來的馬雅各醫師或是鄭成功,現在來台南的人都可以從歷史的古蹟中看到他們曾經在這塊土地上留下的雪泥鴻爪。





同樣的,現在在台南,也有來自不同族群、語言及文化背景的人「和睦同居」,這種成長經驗,共同走過的喜怒哀樂的悲歡歲月,透過電影的方式去呈現,大家可以很輕易從共同的記憶中,去找尋屬於自己的「故事」,而他拍電影,就是樂於做個「說故事的人」。





教會長大 樂於接觸人群


魏德聖說,自己台南老家是開鐘錶行的,加上從小和爸爸媽媽在教會長大,他的人生從年幼到現在步入中年,都是在接觸人群,而這也讓他可以操練電影劇本寫作及電影拍攝時的鋪陳和對白,可以更貼近人性和鄉土的「味道」。他也會從「台南經驗」出發,去觀察每個屬於台灣土地上「特有」的人文故事,就像他現在正籌拍的荷蘭占據台灣時期的三部曲電影一樣,不僅拍給台灣人看,也要把台灣之美介紹給世界。





魏德聖表示,先前他陪媽媽去新樓醫院看病時,看到介紹院史及馬雅各醫師和台南本土的醫療宣教士佳美腳蹤的圖文集,他從一張張已經泛黃的醫生和護士與出院病患的合照,看到曾在府城的土地上發生的這段充滿「人情味」的故事,而這都是台灣很重要的歷史資產。





談起魏德聖,母會永康長老教會林敬道牧師以「低調且敬虔」來形容這位已是「台南之光」的知名導演。林敬道牧師表示,魏爸爸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擔任教會的長老,魏媽媽對於教會的事工也非常熱心參與,還參與教會紀念設教120周年手抄聖經的服事,魏德聖只要回來台南,一定會和爸爸媽媽一起來聚會。對於永康教會的弟兄姊妹而言,魏德聖不是「名人」,而是他們的「家人」,歡迎他經常回家,來和大家敘舊。





小名撒母耳 逆境翻身與主同行


「不要輸給自己,你有多想要做到一件事,並且專心等候倚靠神,是決定這件事能否成就的關鍵。」魏德聖表示,他有一個小名叫做Samuel(撒母耳),這是他在那段沉潛的歲月中,在永康教會聚會時,一名來台幫傭的菲律賓姊妹鼓勵他的,他深知自己在電影圈能夠逆境翻身,不灰心,就是緊抓住神與祂同行。他也勉勵懷抱夢想的年輕人,自己是最大的敵人,當找到自己的熱情所在時,就要努力朝著標竿直奔。



文章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https://www.ct.org.tw/1242573#ixzz4uhlef6j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