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5日 星期四

對談:陳健邦及其【 挑燈人海:中微子的探索外】辛水泉 鍾漢清 、《慾望城國》、《浮士德》~~吳興國與當代傳奇團隊。清華傑出校友 物理系友會理事長 辛水泉 學長支持國際志工和各項公益活動,並特別捐贈「清華文藝復興永續基金」





簡禎富清華藝文 器大識廣 台灣文藝復興 科文並裕相簿中新增了 1 張相片 — 與辛水泉薛荷玉


#器識為先文藝其從
非常感謝清華傑出校友 物理系友會理事長 辛水泉 學長支持國際志工和各項公益活動,並特別捐贈「清華文藝復興永續基金」,協助推動各項藝文活動,培養器識為先文藝其從的人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



207 對談:陳健邦及其【 挑燈人海外】 2018-01-11 辛水泉 鍾漢清

對談:陳健邦及其【 挑燈人海外:中微子的探索】…
YOUTUBE.COM


2018.6.21 我與陳健邦兄早餐。
昨天為阿邦取書3本,讀大數據相關的2書,其一:【法】赤裸裸的人:大數據、隱私與窺視;【德】大數據時代的下半場:數據治理、驅動與變現---
另ㄧ本今人談孫子
他送我鄭問大展參觀卷2張。
我們談退休的張忠謀。他說,不應該將他神化,台積電有許許多多的人"功臣"協助他。陳健邦的【 挑燈人海外】有一篇談章的"幽默"。
談點美國、台灣的罪犯辨識系統等等。.......


挑燈人海外,拔劍夢魂中。
龔自珍句,陳瑞庚刻。




2018.3.24 昨天,在阿邦的邀宴:"君悅:陳健邦、謝先生、蔡登山、廖志峰、me."上,我提出:中國作為所謂"AI強國"的判定準則是:"讓簡體字~繁體字互換,不致於出洋相"。
我隨便舉出蔣勳老師影片中的"八里"例,與會某公提出某唐明皇和貴妃劇之字幕:"......幹!幹!幹!" ("乾"(杯)......).....




2018年一月,辛水泉先生在片中談到的新竹清華大學的博雅書院,仿英國私校的House制度,即底下介紹的:






Hanching Chung2017年2月28日 ·



昨天無意中看了此部電影。因為沒從頭看起,所以不知道此英國片片名。

今天憑著幾個英文字,找出Wikipedia 此片的說明

Another Country (fil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nother_Country_(film)

看了其英、中、文版,很有意思:

英文版解釋片名出處最詳盡*,日文版次之,中文版沒解釋:《同窗之愛》(英語:Another Country,可能是80年代電影上映之片名),此次電影片名改成8個字,難記。

Production

Eton College declined to serve as a location for the fil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nother_Country_(film)....

中文版故事很詳細。可不懂得英國私校中House之意義,只翻譯成宿舍。對於兩位高年級特優生的God,翻譯成"舍神"。

~~~~~

2016年2月28日 3:09 ·

胡適之先生與此校有緣:記憶之誤/ Eton College 演講 --The school for people born to rule; 體罰制 BRICHING " The New Literary Movement in China"

http://hushihhc.blogspot.tw/…/eton-college-new-literary-mov…

Hu Shih 胡適之先生 的世界 The World of Dr. Hu ShihHUSHIHHC.BLOGSPOT.TW






2017.3.24 阿邦請我們吃日本料理,又送ㄧ袋寶物,真謝謝:
一幅對聯:鄭善禧寫的:
"置身百尺樓上;放眼萬卷書中",後詳。

6本書:;金克木《咫尺天顏應對難》北京:人民日報,2007;羅銀勝《王元化和他的朋友們》湖北人民,2009;《錢穆講學語錄》香港:商務,2013;陳丹燕《我的旅行方式》浙江文藝,2015;絲柏客《溫城筆記:一個律師的人文世界》台北:書泉,2006;皮爾斯夫人《夢想德國》台北:柿子文化,2013


http://hcbooks.blogspot.tw/2016/10/120167.html
陳健邦先生贈書:金克木《咫尺天顏應對難》等等

****

我晚上在宜蘭大學的”建築與可持續性規畫研究所”有一場演講
我白天就去校園好好研究其環境
它比我們五年前初見時好得多—當年與我參訪的美國同學大搖頭……
最大的收獲是聽大師吳興國主持一場通識講座”李爾在此”—一場表演一生傑作的摘要
真的要謝謝大師吳興國的慷慨分享…..
***

1225 2016 日

下午2:30 要赴士林 慾望城國。

辛水泉夫婦。采鈺科技

陳健邦先生12月25日的贈書,非常謝謝 (他還請我們看一部"慾望城國",朋友辛先生夫婦請吃飯)。

趙武平《閱人應似閱書多》是本71篇雜文 (書評和作者/譯 者之介紹或訪談雜記)

***


0909 2017 六     朋友;吳興國與當代傳奇團隊《浮士德》
謝謝阿邦招待我們夫婦 (還預先告訴我們戲長、要帶長袖衣)和辛先生夫婦看吳興國與當代傳奇團隊的《浮士德》全本。
辛總請我們在大三元晚餐,謝謝 (他們夫婦熱情感人,因為出場已近晚上11點,還要趕回新竹) 。阿邦說,他上次來此餐廳是40.年前當家教時--大三元的歷史有48年了。
此次的《浮士德》比起阿邦上回請的  《慾望城國》,(對我而言)更成熟 (不只是舞台設計,他多少掌握原著的ㄧ些精神與重點)。
中場休息時,最高興碰上鄰居帶他女兒來看戲,談她暑假到泰國實習、遊歷的經歷。
遇到Peter (熊先生)夫婦,大聊:他每天跑20公里是小事;顧問師課程修了1/3了。熊太太在公家機關做事。所以少來漢清講堂。
散場時看到我大學同學范女士,我跟她不熟,她可能是跟我太太打招呼。
回家:時瑋,我與小燕去看Faust (吳興國),漏接您的電話,抱歉。  他說當上阿公了,很樂!

****
2018.5.14


新書書名《人生不是名利場》,引人好奇提問,人生應是什麼,黎智英表示,人生是學到多少、懂多少,是否快樂,成敗是身外物,而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應更為重要。
他說,人生假如只有錢錢錢,那沒有意思。「人生是好奇、是創造,是上帝給我多少。我要努力,完全把自己裡面的東西拿出來,這就是人生」。
陳兄的思考方式:他借用 Edith Hamilton (1867–1963) 著名的書The Greek Way ( buoyantly captures the spirit and achievements of the Greek civilization for our modern world.)來談 The Taiwanese Way



※ 2018.06.25 科學研究 ※
量測微中子的磅秤
日前,德國卡斯魯爾科技中心(Karlsruher Institut fuer Technologie, KIT)順利完成一臺「磅秤」「卡特林」(實驗名稱 Karlsruhe Tritium Neutrino Experiment 的縮寫)並為此舉行落成典禮,這將是世界上最精密的秤重機,科學家希望能解答關於微中子重量的問題。
「微中子重量」的解答,是基礎研究中重要的課題。物理學家希望藉由這項研究,再進一步能夠了解更多關於宇宙的起源。
科學家認為微中子無處不在,大約每一秒從我們手中流過的微中子就多達數十億個。
這個「磅秤」的製造工期長達 15 年,資金投入六千萬歐元,來自七個國家、20 個研究中心,超過 200 位科學家投入這項計劃。
這個磅秤在體積上也相當可觀,光是真空巢的直徑,就達到 10 公尺,重量為 200 公噸。其中的重力——根據研究人員海茲曼(Florian Heizmann)的說法——「要如同在月球」。
關於微中子的重量,預計會在五年後會有研究成果。





台灣人看了以下黎智英這一段話,應該要好好想想什麼是「The Taiwan Way」?台灣人要守住什麼?
肥佬黎:
他舉冷戰時期柏林為例,美國守住柏林,是為取信於全歐洲人。美國對台灣有承諾,不守住台灣,所有亞洲國家人民都將不再信任美國。
黎智英說:「台灣要相信這個國家、這個民族,要相信你的自尊。」
Edith Hamilton
在代表作《The Greek Way》的序文結語:
But Greece and her foundations
are Built below the tide of war,
Based on the chrystalline sea
Of thought and its eternity.
如果將來有人要寫《The Taiwan Way》
也可以思考:台灣文化的foundation 、所經歷的政治、戰爭tide、所探索發展道路thought 、該珍惜的價值、信念eternity ,到底是什麼東西?

媒體大亨黎智英今(10)日在台北一場演講說,人生假如只是錢錢錢,多沒意思。他回覆讀者提問表示,如果人生選事業,那就去中國大陸,如果選擇好的人生,「勸你留在台灣」。今年底將滿70歲,黎智英5月在台灣出版新書《....
STORM.MG

2024年4月23日 星期二

關於"The Bauhaus 群英會 206 包浩斯群英(BAUHAUS, 1919-1933):簡介與導讀 2018-01-10 漢清講堂.


Explore Anni Albers' impact on 20th-century textile art through a unique product that pays homage to her groundbreaking contributions
Small Child's Room Rug
AMBIMODERN.COM
Small Child's Room Rug
Explore Anni Albers' impact on 20th-century textile art through a uniqu






以前的書序或許比較有意思,譬如說,1979年翻譯 Robert Venturi's Complexity and Contradiction in Architecture 時,夏鑄九先生的序為《一個熱淚盈眶的嘲弄者》,葉庭芬的譯序為《穿花蛺 (葉採用夾)蝶深深見, 點水蜻蜓款款飛》(杜甫詩)。

當然,現在我們容易知道這些得出處,譬如說,《曲江二首》之二    杜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 每日江頭盡醉歸。
  酒債尋常行處有, 人生七十古來稀。
  穿花蛺蝶深深見, 點水蜻蜓款款飛。

    傳語風光共流轉, 暫時相賞莫相違。

那,姑且用末句作為The Bauhaus 群英會 》的引言好了。

關於The Bauhaus School,英語書籍數以百計,日本對於核心的 Bauhaus 叢書,更是全數翻譯。

"The Bauhaus"最簡單的歷史,可以參考Wikipedia 的條目及Peter Gay 的著作:

Weimar Culture: The Outsider as Insider, 1968
 《威瑪文化 : 一則短暫而璀璨的文化傳奇》,劉森堯譯,台北:立緒,2003,pp.168~76。

Gropius 所要傳達的,正是培根和笛卡爾以及啟蒙運動所注重的觀念:人必須和世界對抗並加以宰制,所以要治療現代的疾病乃是尋求更多更正確形式的現代化。 (《魏瑪文化》p.171)


所謂的"群英會",師生和相關人物,起碼數百人,而且多是我們不熟悉的德國政壇、藝界 (可以肯定,20世紀上半葉,柏林同巴黎一樣,都是世界級的中心)。這些人的作品和互動之資訊,說不定是天文數字的。


"群英會"的串場,可以是The Bauhaus School的師生中的任何人,端看你的際遇:寫The Bauhaus Group: Six Masters of Modernism的NICHOLAS FOX WEBER,以
Anni and Josef Albers 夫婦為主, Walter Gropius, Paul Klee, Wassily Kandinsky,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等四位為輔。


The Bauhaus Group一書中的 Paul Klee 和 Wassily Kandinsky,其實都是謎樣的人物。




.....實際的真實卻是:人複雜異常,無法被瞭解,其實,一個人最特殊最私密的內容,往往是不能寫的,會帶進棺材,......寫作的追求就是,透過無數細節和回憶,最大程度告訴讀者其中的一部分。金宇澄 https://www.openbook.org.tw/article/p-976

然而,像我們這類以第二、第三手資料的報告,可以選的串場人物可能以Paul Klee 為主,主要是他在 Bauhaus 的經歷超過十年,有諸都筆記。又有人"詳記"其生平。



《非功效的共通體》(La Communauté désoeuvrée,1986)是南希第一本處理共同體問題的著作。本書是對於南希的一些重大哲學論題的引論。南希把共同體的觀念追溯到經驗、論述和個體的概念中,並主張說,共同體的概念主導著現代思想。南希推翻「共同體」的一般理解,例如視之為不同獨立個體的一個集合,或者視之為一個實體化的社群實在(例如法西斯主義),而試圖重新定義「共同體」。
南希指出,人類企圖按照預先制定的定義來規劃社會,經常導致社會暴力和政治恐怖。而所謂「非功效的共同體」,則意味著共同體不是社會活動、經濟活動、甚至政治活動產生出來的結果,共同體不是一個「作品」(oeuvre)。強調「共同體」之「同」(同一性),必然導致一種同質化,從而失卻「通」(交互相通)。由此,真正意義上的共同體,必定是一個「共通體」,拒絕任何齊一化。南希的共通體概念,可以說是對海德格爾 「共在」(Mit-sein)概念的改造。~~Wikipedia 讓-呂克·南希Jean-Luc Nancy,1940年7月26日),法國哲學家




由於"The Bauhaus 群英會"的人數眾多,我們先決定此講的人數之上下界限。
當然,下限是1人,不管是"創始人" Walter Gropius 或其他"masters"。
不過,稍加擴張的方式是去查 E. N. Gombrich 的 《藝術的故事》中提到的。已雨芸翻譯的第12版 (台北:聯經,1989)為例,書中簡單提到Walter Gropius 設計的德劭 Bauhaus。藝術家介紹3位:Paul Klee、Wassily Kandinsky和 Lyonel Feininger 等3人。
E. N. Gombrich 另一本談應用藝術的The Sense of Order (1979) ,只提到 Klee.






 Walter Gropius 與工藝聯盟  the Werkbund 的角色:

 the office and factory building for the Werkbund Exhibition (1914) in Cologne.

找人:




1913

In 1913, Gropius published an article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Buildings," which included about a dozen photographs of factories and grain elevators in North America.

1914
Concep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tate Bauhaus By Walter Gropius
遺澤:William Morris, Henry van de Velde, Olbrich, Behrens ...and others in Germany, and finally the German Werkbund. 1915

Henry van de Velde, the master of the Grand-Ducal Saxon School of Arts and Crafts in Weimar was asked to step down in 1915 due to his Belgian nationality.

Teachers taken over from the Weimar Institute of Fine Arts: Max Thedy 1919-20 Otto Fröhlich 1919-20 Richard Engelmann 1919-20 5. (Dezember 1868 in Bayreuth; † 11. September 1966 in Kirchzarten)

Walther Klemm 1919-20 
Newly appointed teachers: LyonelFeininger 1919-25 Lyonel Feininger 1925-32 ...







1919

Weimar from 1919 to 1925, Dessau from 1925 to 1932 and Berlin from 1932 to 1933, 



In 1919 Swiss painter Johannes Itten, German-American painter Lyonel Feininger, and German sculptor Gerhard Marcks, along with Gropius, comprised the faculty of the Bauhaus.


Georg Muche ( 1895 – 1987) 

1920



Gropius and Alma divorced in 1920. (Alma had by that time established a relationship with Franz Werfel, whom she later married.) 

Walter Gropius invited 

Georg Muche 


Muche in 1919 to join the Bauhaus faculty in Weimar. At the urging of Lyonel Feininger, he accepted, becoming the youngest Master of Form. At Bauhaus, he headed the weaving workshop from 1919 to 1925 and directed the preliminary course from 1921 to 1922. Muche married Elsa (El) Franke, who was a Bauhaus student, in 1922.[5] After 1922 his style evolved from pure abstraction towards more figurative and organic leanings, a sort of lyric surrealism.[6]Muche was in charge of the 1923 Bauhaus Exhibition, their first major exhibition,[5] for which he designed an experimental house known as "Haus am Horn". It was constructed in 1923 as the first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Bauhaus building style. Such principles were key influences on 20th-century architecture.[8] Haus am Horn was designed to showcase economical housing, providing a functional design using prefabricated materials for quick and inexpensive construction.[9] The house, which demonstrates a keen understanding of the use of space, has been called "a true artwork of the realization of abstract monumental beauty".[10] In 1996, Bauhaus and its sites in Weimar and Dessau were declared a 20th-century World Heritage Site by the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8] Muche was the leading proponent of the Bauhaus architectural group. In 1926 he, along with Richard Paulick, designed the innovative Stahlhaus (Steel House) at Dessau-Törten.[5][7] From 1925 to 1927 he headed the Bauhaus' weaving workshop in Dessau.


1920.11.25
Klee  (40歲) 受邀加入:Walter Gropius、Lyonel FeiningerRichard EngelmannGerhard Marcks  ,Johannes Itten,Georg Muche Walther Klemm 

1921


Walter Gropius's Monument to the March Dead (1921) 

1922
joined in 1922 by Russian painter Wassily Kandinsky
1923



On 16 October 1923, Gropius married Ilse (later changed to Ise  ~1983) Frank, and they remained together until his death in 1969

1924


1925

「muche bauhaus」の画像検索結果
Lyonel Feininger, Wassily Kandinsky, Oskar Schlemmer, Georg Muche and Paul Klee in Paul Klee's studio at the Bauhaus Weimar, 1925


Bauhaus (built 1925–26) in Dessau, 
Dessau from 1925 to 1932 
1926




1927



1928



1929



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