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4日 星期三

「陳其寬教育」。陳其寬與Bauhaus: 藝術家素描 (國家文藝獎)、自述;陳其寬作品與視覺語言(György Kepes); 陳其寬的繪畫和校園建築(東海大學)





永遠的老師 一生的課堂--感謝東海大學的「陳其寬教育」

⊙蘇希三


(生活雜記) 浮世繪版 2000.6.12

永遠的老師 一生的課堂--感謝東海大學的「陳其寬教育」


 發現學習、受教並不一定在課堂上。素未謀面的人也可能成為恩師。陳其寬老師就是我這個新觀念裡的第一位老師…


常常會聽到有人在講對自己影響最大的老師。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甚至要求每位畢業生在畢業五年後投票選最好的老師。當選的老師名字刻在學校的牆上永遠留念。全部都是在自己曾經直接修習過課程的老師中尋找。


 最近幾年有機會讀到東海建校的一些事情,包括校園的規畫及建築,才開始動搖我的看法,發現學習、受教並不一定在課堂上。素未謀面的人也可能成為恩師。陳其寬老師就是我這個新觀念裡的第一位老師。

 我花了四年生活在他的作品裡面。

 有一天,忽然領悟到我花了四年生活在他的作品裡面,天天從他的作品中直接吸取營養。東海校園所表現的宏觀、認真、徹底、樸素、真誠、耐看、自然美、充滿探索、創意、希望與感動,與人性接近、尊重人性等等數說不完的特質,一一都成為我畢業以來生活及工作上的重要成分。原來我直接從陳其寬老師及其他建築師修習的時數早超過任何一位老師的課程。


 文理大道與每個學院交叉的那些直角看起來很平常,卻一直是個重要的教育點,天天都在複習,也根深蒂固地進入許多東海人的價值觀。原來這些直角天天都在考我們要抄捷徑,破壞一點點環境讓個人賺一點點方便,還是要抵抗潮流,堅持走那笨笨的「正路」。我在學校時候就看出這個教育焦點了,也很感激這個平凡卻重要的練習題。東海的校園提供很大的腦力激盪與休息空間,我所接觸過的每個建築物都沒有見不得人的「後面」,每個細節都禁得起使用人仔細地檢驗,持續地觀賞。他們不曾讓我像跑百米一般匆匆忙忙地看過一次,就覺得看完了,可以不理他了。


 做為藝術品,東海的景觀大多看起來沒什麼,卻令人想要再重看一次,恐怕忽略了什麼重要的觀點。欣賞的人自然會產生主動尋找的意念,而不會被動地等待接受刺激。我們自然地繼續挖掘那一片初看平凡的天地,很怕因為看不出門道而暴露無知。無形中就訓練出我們追求進步的態度與本事。天天生活在其中,腦子裡並不需要承受太多的視覺壓力負擔,可以保留不少體力與精神去注意別的事務。

我的住家帶有一些前面提過的東海味道。

 學校的環境也讓我覺得個人很受尊重,充滿很多實質的與精神的空間可以學習發揮。站在校園裡,常常覺得我是主角,有這麼美麗大方又很含蓄的校園在陪襯我。我可以是這份美景的重要成分,我有機會讓他更美或美不起來。這種「我可以參與、可以有影響」的歸屬感在勞作教育的活動中更有明顯的體會。同時,校園也讓我很放心地「不做什麼事,為了下一步,先停留在這一步」。這樣的觀念現在仍是讓我能夠在職場與生活中享受人生的重要基礎。



 畢業後不久,內人模擬路思義教堂的造型作他母親的墓園。再不久,那個會讓人想起東海教堂的墓竟成了台南基督教公墓的標準。東海也成了我們思念母親的媒介。兩年前在一個偶然迷路的情況下,看到在路竹有個墓地,竟然清一色是路思義教堂形狀的墓。可見陳老師的作品所代表的東西是多麼地被接受、歡迎。

 內人與我一起營造的住家,每個都帶有一些前面提過的東海味道。在我家,人是主角,房子有很強的吸引力,但是在天天引導我家人的想像之際,絕不會與人搶鋒頭,是很受客人及購屋者歡迎的地方。



 我相信已經從東海學到一些「陳其寬」-把寬度展現出來的道理。套用今年的台灣詞彙:陳其寬之道,在水扁,在連戰,在處於恆久忍耐。水者柔軟,扁者低姿態,連戰意思是持續不斷,經過恆久忍耐才寬得起來。

 謝謝東海提供深度的「陳其寬」教育,讓我終身受用不盡。



****


György Kepes
Juliet’s Shadow Caged, 1938
gelatin silver print
25.24 × 20.16 cm
Carnegie Museums of Pittsburgh
可能是 1 人的特寫




2019年紀念Bauhaus 創校百年,最應該提陳其寬先生。


國家文藝獎第8屆獲獎藝術家

陳其寬

Chen Ji-kuan

引進包浩斯設計教育第一人

陳其寬這位擁有伊利諾大學建築研究所的養成教育,又親炙現代主義建築大師也是德國包浩斯設計學校創辦人葛羅培斯,並在他的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工作三年,同時又任教於麻省理工學院,他的經歷與資歷,已在他體內匯成一股包浩斯教育的潛流,與他自身的中國母體文化互融互滲。

一九六0年在他主持下的東海大學建築系,不但系館是他親自設計的白色建築,是以新材料、新結構營建的台灣最早的薄殼建築,而藝術中心也是用拋物雙曲面RC傘狀結構,做曲面傘狀屋頂,建築樸實無華,又有雕塑美感,又結合中國建築的合院空間及月門、花瓶門,既現代又中國。它施工既容易,省工又省料,彰顯出理性與感性的平衡。陳其寬的白色建築象徵著他用包浩斯革新的精神,無論在材質或意念上,他要再造一種現代的建築語彙。

在他主持東海大學建築系的六0年代(1960-1964),他在一年級講授「基本設計」課程,偏重結構的實驗,著重以紙做出各種切割空間造型,推展「簡單就是美」的理念。他著實是國內引進包浩斯設計理念的第一人。而路思義教堂它的創新形式與建築工法,更是一個包浩斯的代表。漢寶德認為:「這可能是包浩斯精神在東方的最佳產品,簡單、合理、輕巧。結構、空間、功能的密切配合。」在陳其寬的身上傳承自葛羅培斯所力倡的「建築沒有終極,只有不斷變革。」的理念。六0年代他帶領東海建築系學生,去形塑一個具有現代理念、現代技術,又有中國傳統精神的建築。

 ~文/鄭惠美  藝術家素描https://www.ncafroc.org.tw/artist_detail.html?id=1236






György Kepes [ˈɟøɾɟ ˈkɛpɛʃ] (October 4, 1906 – December 29, 2001) was a Hungarian-born painter, photographer, designer, educator, and art theorist.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y%C3%B6rgy_Kepes

György Kepes [ˈɟøɾɟ ˈkɛpɛʃ] (October 4, 1906 – December 29, 2001) was a Hungarian-born painter, photographer, designer, educator, and art theorist. After immigrating to the U.S. in 1937, he taught design at the New Bauhaus (later the School of Design, then Institute of Design, then Illinois Institute of Design or IIT) in Chicago. In 1967 he founded the Center for Advanced Visual Studies at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 where he taught until his retirement in 1974.[1][2]

György Kepes
Mr. and Mrs. Gyorgy Kepes and M. Richard Rose, RIT NandE Vol14Num6 1982 Feb18 Complete (Gyorgy crop).jpg
Kepes in 1982
BornOctober 4, 1906
DiedDecember 29, 2001 (aged 95)
NationalityHungary
EducationRoyal Academy of Fine Arts
Known forPainter, photographer, designer, educator, and art theorist
Notable workLanguage of Vision
SpouseJuliet Appleby
ElectedNational Academy of Design


Vision + Value[edit]

In 1965–66, Kepes edited a set of six anthologies, published as a series called the Vision + Value Series. Each volume contained more than 200 pages of essays by some of the most prominent artists, designers, architects and scientists of the time. The richness of the volumes is reflected in their titles: The Education of VisionStructure in Art and ScienceThe Nature and Art of MotionModule, Symmetry, Proportion, RhythmSign, Image, Symbol; and The Man-Made Object.

In his lifetime, Kepes produced other books of lasting importance, among them Graphic Forms: Art as Related to the Book (1949); Arts of Environment (1972); and The Visual Arts Today (1960). He was also a prolific painter and photographer, and his work is in major collections. In recognition of his achievements, there is a Kepes Visual Centre in Eger, Hungary. In 1973 he was elected into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Design as an Associate member and became a full Academician in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