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8日 星期日

Le Corbusier 的 {東方之旅} Journey to the East 1/3







If we head east, through Dalmatia (modern Croatia) and Thracia (parts of modern day Greece, Bulgaria, and Turkey), we can travel Roman roads like the via Militaris, which ran from what is now Belgrade to what is now Istanbul. A section of the road is today visible in Dimitrovgrad, Serbia.


By taking the via Pontica you can see the craggy, ruined remains of Trajan’s bridge, which was built in 103 CE to cross the Danube in Romania. Much of it was destroyed by Trajan’s successor, Hadrian, as a precaution against invading hordes.




An artist’s interpretation of Trajan’s Bridge from 1907. (Photo: Rapsak/WikiCommons CC BY 2.0)
































































Le Corbusier 的 {東方之旅} Journey to the East 1/3

2017年5月14日 星期日

2017-05-20 【漢清講堂】:君士坦丁堡三部曲《橫渡博斯普魯斯海峽》ON THE BOSPHORUS; 貝聿銘 (I. M. Pei)先生的Museum of Islamic Art 簡介

我們的第4單元,足以說明在"伊斯蘭的世界"中,伊斯坦堡只是一名城 (是東西文化交融處),從純藝術的角度看,它或者已非純伊斯蘭的本事。






本周 2017-05-19/20 【漢清講堂】要談的


君士坦丁堡三部曲:從下述大綱,我們可以知道:此次的3小場介紹,都只能算是浮光掠影!請讀者或觀眾見諒。

I. Journey to the East  by Charles-Edouard Jeanneret 三講


(2). 壯遊:在土耳其的土地上、君士坦丁堡等


配合演說:

II. John Berger的《在博斯普魯斯海峽上ON THE BOSPHORUS

III. 伊斯坦堡簡介及 Orhan Pamuk的 Istanbul之回憶》等

IV:
"賀貝聿銘 (I. M. Pei)先生百歲,談其設計的 The Museum of Islamic Art及老年創造力
甲: I. M. Pei 貝聿銘簡介:偏重美術館等主要作品;
乙: Museum of Islamic Art 簡介"
重讀:
Conversations with I.M. Pei: Light is the Key
by Gero von Boehm, 2000
【與貝聿銘對話】/【貝聿銘談貝聿銘】 林兵譯,台北:聯經,2003; 北京:文匯,2004 (附錄:貝聿銘的中國情懷。)
發現有些美術館的內部照片可用;可是,當年中國版的印刷水準.....







從時間和投入等維度看:


I. Le Corbusier :Istanbul – 7.5~8.21, 1911
II John Berger: 1979年10天的初步印象 :"...after ten days we fast became ignorant habitués,.."

伊斯坦堡初步印象--人;政經、詩、史、地、精神、象徵、資本、城鄉、美國;家、友情˙.......

土耳其相關的簡介,英文版的Wikipedia很可參考,雖然最近某些頁面被政府屏蔽。要了解土耳其,起碼要知道Ottoman和近代土耳其史,譬如下述:
  • Turkey: From Empire to Revolutionary Republic, By Sina Akşin* (1937- )
     ([Hurst and Company Publishing], 2007) 此書有中譯《土耳其的崛起:1789年至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我看一些爭議議題的說明,作者平實、持平,相對之下,Berger 的,左傾、激情
*Essays in Ottoman-Turkish Political History
III Istanbul簡介:Orhan Pamuk的古城回憶;半輩子以上,即30~40年,1952-1996

**內容簡介

以晚期奧斯曼帝國為起點,作者歷數了坦自馬特的改革、第一個君主立憲王朝的建立、一戰爆發、凱末爾的革命、土耳其共和國的成立,以及20世紀后半期土耳其國家的政治變革;特別是1990年代到21世紀(如加入歐盟)等新趨勢。

本書曾以土耳其語出版並再版4次,中譯本根據紐約大學出版社的英譯本翻譯,同時參照土耳其語原文,是一部集學術性與可讀性於一身的高水平著作,有助於讀者深入了解1789年至今的土耳其歷。

悉納•阿克辛(Sina Aksin),安卡拉大學歷史系教授。

目錄

第一部分導言:背景
第一章前奧斯曼時期的土耳其人
第二章古典奧斯曼時期
第三章古典奧斯曼體系的變遷
第四章奧斯曼土耳其文化生活中的問題
第二部分困境中的帝國
第五章通往坦茲馬特之路
第六章改革法令和青年奧斯曼黨
第七章第一個君主立憲制政府和大危機
第八章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統治時期
第九章統一進步協會的組織特征和「3•31」事變
第十章統一進步協會監督政府——從「3•31」事變到1913年
第十一章立憲時期的主要思潮
第十二章統一進步協會的統治和卷入一戰
第十三章獨立戰爭
第十四章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三部分阿塔圖克時期
第十五章戰爭的結束和停戰協定(到1919年5月19日)
第十六章從薩姆松到達馬德•費里特政府的倒台
第十七章第三立憲政府時期
第十八章土耳其大國民議會的成立、內戰及《色佛爾條約》
第十九章正規軍走向勝利之路
第二十章大勝利和蘇丹制的廢除
第二十一章《洛桑條約》:土耳其共和國的建立
第二十二章廢除哈里發,走向世俗主義
第二十三章革命和反革命
第二十四章文化革命走向前台
第二十五章經濟和政治發展
第二十六章對阿塔圖克及其革命的評價
第四部分伊斯梅特•伊諾努和他的多黨制
第二十七章戰前和戰爭年代;伊諾努時代
第二十八章伊諾努建立多黨制
第二十九章民主黨時代
第五部分軍事干預及其影響
第三十章20世紀60~70年代
第三十一章20世紀80年代
第三十二章20世紀90年代
第三十三章新千禧年
結語
文獻介紹
譯名對照表
譯后記



Facebook has found itself in another censorship row after deleting the page of a London-based academic publisher, who had apparently published articles that criticised the Turkish government and discussed the outlawed (in Turkey) Kurdistan Workers party.


The UK-based Zed Books’ page was removed with no warning after it…
THEGUARD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