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4日 星期五

思念咱最後的紳士:鄭清文先生;鄭清文紀念專輯;"鄭清文與李喬";鄭清文:渡船頭的孤燈--臺灣文學的堅守精神;鄭清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紀念鄭清文老師暨作品分享會







236 思念咱最後的紳士:鄭清文先生


YOUTUBE.COM

236 思念咱最後的紳士:鄭清文先生
1958年發表首個短篇〈寂寞的心〉迄今,鄭清文持續創作近300篇小說,以及童話和文學評論,得過所有重要的文壇大獎,然而他的文學啟蒙卻來得…

紀念鄭清文 (曹永洋):漢清講堂,8月16日 (禮拜四) 9:00~10:30
漢清講堂 時間 2018年8月16日 (禮拜四) 9:00~10:30 地址: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88號2樓 電話:(02) 23650127 主題: 紀念 鄭清文 1932-2017 鄭清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https://zh.wikipedia.org/wiki/鄭清文 鄭清文 (1932年9月16日-2017年11月4日),台灣作家,生於日治台灣新竹州(今桃園市),本姓李,後由舅父收養,改姓鄭,遷至臺北州新莊郡(今新北市新莊區)。七歲入小學受日本教育,光復後在台北讀初中時才開始學習中文,國立...









也許該作"鄭清文與李喬"



鄭清文,〈渡船頭的孤燈—台灣文學的堅守精神〉,鄭清文和他的文學,頁240~44 



渡船頭的孤燈--臺灣文學的堅守精神
‧鄭清文‧
  小時候,我住在新莊,就是我作品中的舊鎮。新莊的整條街道,靠淡水河,高高的矗立在河岸上。河岸再用紅磚和石頭築成河堤。新莊的對岸是板橋,不過板橋那一邊的河岸是一整片沙灘,從水邊到最近的住家,也有一兩公里之遙。

  那時,河上還沒有橋,兩邊的交通全靠渡船。
  板橋那邊,因為是沙灘,大水一來,沙灘的形狀時常改變,渡船頭的地點,是隨著地形而遷移的。有時,新舊渡船頭的地點就相距兩三百公尺。

  因為渡船是二十四小時服務,船夫就不分晝夜,而且風雨無阻,一個人孤單的守在渡船頭,等候著乘客。

  在新莊這邊,船就靠在堤岸。而在板橋那邊,就必須在沙灘上築一條長長的沙岬,讓渡船靠近。

  從板橋那邊過來的乘客,走過產業道路來到沙灘邊緣,就先要尋找渡船頭的位置。在白天,這是不會有問題的,但是,一到晚上,尤其是月黑的夜晚,整個沙灘完全漆黑,那就很難找到了。為此,船夫就在沙岬上插一根樹枝,上面掛著一只小小的煤油燈,做為標幟。

  到了戰爭末期,煤油短缺,美國的飛機也開始來臺空襲,渡船頭的煤油燈就拿掉了,只剩下那根樹枝,有些找不到的乘客還可以摸黑找到渡船,有些就在沙灘上大聲叫喊,聽船夫的回答來判定方向。

  臺灣文學由於傳統的問題,語言的問題,以及政治環境的問題,成長是相當緩慢的,就像渡船的乘客,必須在黑暗的沙灘上長時間摸索尋找渡船頭一般。

  在這段時間中,也有多位作家,能夠認清寫作的本意,把握寫作的方向,留下了一些值得重視的作品。

  下面,我所舉出的四個例子,便是屬於這樣的作家。

  日據時代,有一位叫呂赫若的作家,他是用日文寫作的。他有一篇叫山川草木的短篇小說,我曾經把它譯成中文。這篇作品的主角是一位女音樂家,由臺灣到東京去學鋼琴,她的實力已可以參加鋼琴協奏曲的演奏了。在那個時代,在臺灣,小一點的學校,恐怕連一架鋼琴也看不到,學鋼琴,是一種只有極少數的人才能享有的福分。有一天,因為家庭的變故,她回到臺灣來,看到了臺灣的山川景色,草木香味,她決定輟學留下來。這對她個人是一種犧牲,但是她已經無法抗拒山川草木的誘惑,這也是一種對於鄉土的覺醒。在日據時代,在日本人積極推行皇民化運動的時候,用日文寫作的作家,寫出這樣的作品,是難能可貴的風範。

  其次是鍾理和的〈原鄉人〉。原鄉人就是長山人,又稱唐山人,就是從大陸來臺灣的鄉親。
                               TOP
  鍾理和曾經去過大陸,接觸過大陸的人民。他理解他們,認同他們,但是也認清他們的一些缺點。他筆下的原鄉人,愛吃狗肉,愛吐痰。他就把這些缺點原原本本的寫下來。當時,是外省人主政的時代,所有的報章雜誌,幾乎都在外省人手裡,這樣的一篇稿子,命運是可以預卜的。它到處遭到退稿。後來,我們讀鍾理和的日記和書信,就看到他好幾次提到這篇稿子遭到退稿的命運。他明知這樣寫,不容易過關。何況,當時他正貧病交迫,很想發表作品,也很想拿到稿費來補貼家用。但是,他依然是不會隨便讓步,或隨便妥協。

  李喬的〈修羅祭〉是寫一隻很有叛逆性的狗。狗是人類的朋友,是最溫馴的動物。但是〈修羅祭〉的這一隻狗卻是一個異數。這是有象徵意味的,象徵著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叛逆性人物的命運。這隻狗的命運就注定要遭到屠殺。作者還把牠的肉吃掉。這表示,他不但認同了叛逆性,也承受了叛逆性。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宣示。

  創作,本來就帶有叛逆的意味。叛逆傳統、叛逆威權。在那個時候,寫這種文章是很危險的,但是,李喬是必須把它寫出來。李喬的方法,就是利用寫作的技巧,把真意隱藏下去。由於運用巧妙,他這時期的多篇作品,不但隱藏了露骨的見解,還增加了藝術上的成就。

  鍾鐵民的〈約克夏的黃昏〉是寫一個牽豬哥的故事。牽豬哥,就是趕公豬去交配,是一種低賤的工作,在一般人的心目中,甚至也可以說是一種猥褻的工作。不過,它也是早期臺灣農業社會的一幅風情畫。鍾鐵民的這一篇作品,用的是喜劇的手法。鍾鐵民的一生,是不幸的連續,父親鍾理和因肺結核英年早逝,他自己也患過腐骨症,終身殘廢,女兒又患過白血病。在遭遇到這麼多重大的不幸,他怎麼還能寫出喜劇?那是因為他是一個道道地地的農人,他了解農人的喜怒哀樂。一個真正的農人,不管發生過怎麼大的變故,變故過後,他就必須再回到田地,再恢復平常的生活。農人雖然卑微,就像金字塔最低層的那些基石,它必須,也能承受最大的生活重量。其實,這種說法也可以適用於一般人民。這便是鍾鐵民作品的內涵。

  以上四位作家,只是一些採樣。後來,呂赫若在白色恐怖時期,犧牲了生命。鍾理和在貧病中過世,李喬目前仍活躍在文壇中,大至宇宙,小至粒子,他到處暢談他的反抗理論。而鍾鐵民也在美濃鄉下,繼續寫作,雖然作品不多。

  他們這四個人的共同特點,就是他們都能堅守著一個重視真實的原則。文章,本來就是應該這樣寫的,這也是寫文章的鐵則。但是,臺灣在先天不足、後天失調的環境下,尤其,連在家裡寫日記,都會感到害怕的時代,也不知多少人知難而退了。也有一些作家不得已而寫了違背本意的文章。日本,在戰時,因為當局大力箝制思想和言論,誠實的作家很難發表作品,有人稱這個時期為文學的空白時期。但是,臺灣作家,在最困難的時期,依然默默寫作,寫出真真實實的作品,不但沒有使一個時代空白下來,還留下一些作品,成為承先啟後的橋樑。這些作家,能在困苦中逐漸成長而不迷失自己,是因為他們在寫作過程中,心內一直有一個指針,就像渡船頭那一盞小小的孤燈,讓他們有一個方向,也給他們信心和力量。
一九九三年
說明:此篇為一九九三年鄭清文評介四家──呂赫若、鍾理和、李喬、鍾鐵民的作品,卻更可說是他的「夫子自道」。選錄此篇,一方面見其文學批評方面一針見血的功力,一方面也可知其文學上堅守精神的由來。
(節錄自〈鄭清文短篇小說全集〉卷七〈鄭清文和他的文學〉,二四○頁至二四四頁)



-----


8分鐘
關於鄭清文在俄語作家的翻譯,清參考以下新潮文庫的。
內容簡介,參考 丘光 〈一顆善良、崇高的心 —回憶作家、翻譯家鄭清文〉
載《最後的紳士:鄭清文先生紀念會暨文學展特刊》台北:文訊,2018,pp.19~21

---


【新書上架|《台灣文學英譯叢刊(No. 43):鄭清文紀念專輯》◎Kuo-ch'ing Tu (杜國清) and Terence Russell(羅德仁) 編】
本輯以鄭清文的小說與兒童文學為主題,承鄭清文女兒谷苑的協助,推薦具有代表性的小說暨兒童文學作品多篇,並請她寫一篇關於父親作品的文章〈A Storyteller—In Memory of Tzeng Ching-wen〉。散文方面,Taipei, City of Displacements(《錯置,臺北城》)的作者周文龍教授(Joseph R. Allen),對臺北的地理變遷和文化空間的歷史演變具有深入的研究,特地請他幫忙翻譯〈大水河畔的童年〉,相得益彰。其餘幾篇鄭清文之原著則分別由由長期耕耘台灣文學英譯的黃瑛姿、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林麗君、陶忘機(John Balcom)與羅德仁(Terence Russell)擔綱譯出。
The latest special issue of Taiwan Literature: English Translation Series focuses on the fictions and children's stories written by Tzeng Ching-wen. For this special issue, we are thankful to Angela Ku-yuan Tzeng for her assistance in recommending representative stories for translation and for her essay, “A Storyteller—In Memory of Tzeng Ching-wen,” in memory of her father. For the essay, “Boyhood on the Banks of the Grand River,” we appreciate expert assistance from Joseph R. Allen, the author of Taipei: City of Displacements,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aipei with regard to its geographical changes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in terms of cultural space.
******
《紅磚港坪》 紀念鄭清文老師暨作品分享會

人走了,時間也過了,畫留下來了,時間停止在那裡?這幅畫變成了歷史。

鄭清文的大河小說遺作《紅磚港坪》由40個短篇小說連綴而成的長篇;以舊莊做為故事發生地點,橫跨殖民時代,到戰後、戒嚴,以及解嚴,直到總統直選、民主時代,從容而精彩地講述一個哀愁而美麗的跌宕時代。

「《紅磚港坪》二十一世紀重新理解鄭清文創作的重要作品,在這個系列裡鄭老師對文學、小說定義、形式的追尋,得到了終極答案,為他慶幸他晚年最後的終極之作,已然為他的文學找到了極光。」——彭瑞金(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退休教授)


主持人:許素蘭老師(評論家)

來賓:
彭瑞金(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退休教授)
陳雨航(作家)
楊富閔(作家)
陳垣三先生(作家)
鄭谷苑老師(鄭清文老師之女)


時間:2019/01/06(日)14:00
地點:紀州庵文學森林 新館2F

****

《台灣文學英譯叢刊(No. 43):鄭清文紀念專輯》
書籍資訊 https://reurl.cc/8WqYo
博客來 https://reurl.cc/yQkW6
讀冊 https://reurl.cc/6ENXk
誠品 https://reurl.cc/DdmYQ
灰熊 https://reurl.cc/rQLkE


---

【會議徵稿】鄭清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學術活動】
       鄭清文先生為國寶級臺灣文學作家,其擅長以輕描淡寫的筆觸,來呈現故事波濤洶湧的情節,並透過小人物來浮現時代變遷與作家的社會觀察。鄭清文先生於2017年辭世,為緬懷鄭清文先生,靜宜大學臺灣研究中心與文學臺灣基金會特於週年辦理追思會議,以鄭清文小說創作、兒童文學、翻譯作品其他與作家相關之主題論文對外徵稿。
       鄭清文先生為國寶級臺灣文學作家,其擅長以輕描淡寫的筆觸,來呈現故事波濤洶湧的情節,並透過小人物來浮現時代變遷與作家的社會觀察,李喬曾說他「擅長描寫『悲劇的流程』」。其著作包含長、短篇小說,擴及劇本、兒童文學及翻譯等,並有散作與報導文學。1999年,以《三腳馬》英譯本獲得美國桐山環太平洋書卷獎小說獎,此為臺灣作家首次獲得這項重要的國際文學獎。2003年,獲世界華文文學終身成就獎。
鄭清文先生於2017年辭世,享壽85歲。為緬懷鄭清文先生,特於辭世週年辦理追思會議,藉由學術研討闡揚其文學創作的成就,以及他以文學進行社會實踐的哲理思考,如其本人所言「我的文學,是屬於臺灣的」;「臺灣文學寫臺灣。臺灣文學將更茁壯,將永續長流。」鄭清文先生於文學上的成就,不僅是後輩典範,更留予臺灣人豐厚的文化資產,期許本研討會能追尋前輩作家身影,為臺灣文學史留下樸實、豐饒的一頁。
會議時間:2018年12月8日、9日
會議地點:靜宜大學國際會議廳
補助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靜宜大學臺灣研究中心
協辦單位:財團法人文學臺灣基金會、靜宜大學人文暨社會科學院、靜宜大學臺灣文學系
徵稿主題

1、鄭清文小說創作
2、鄭清文的兒童文學
3、鄭清文的翻譯作品
4、鄭清文作品的境外翻譯
5、其他與鄭清文相關之論文
▋投稿時程
 
摘要徵稿:即日起至2018年9月15日止。
審查公告:2018年9月25日
全文繳交:2018年11月15日前
  
 
※詳情請見活動專頁:activity.pu.edu.tw/actnews/intro.php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