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8日 星期日

岩波茂雄及岩波書店: 岩波全書《岩波新書解説総目録 1938-2019》等:Penguin paperbacks 1935, 朝鮮史 (旗田 巍 (著));三好達治詩集;岩波市民講座 vs 岩波市民セミナー

岩波新書中的"新書",在1938年是出版形式上"新詞",至今2020約有百來種"xx新書",美月出書數十本。
岩波新書第一本《奉天三十年》,台灣有翻譯。
2018年,北京的新星出版社,更與岩波書店簽約,翻譯、出版數十本"岩波新書 (中、日文化約3200本)精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ykwSdk1F70&t=705s














27:21

hc iTaiwan foru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ykwSdk1F70&t=705s
https://hcbooks.blogspot.tw/2017/12/blog-post_6.html


岩波講座

出典: フリー百科事典『ウィキペディア(Wikipedia)』
岩波講座(いわなみこうざ)とは、岩波書店から出版されている叢書のシリーズ。多数の研究者・専門家が書き下ろした専門的な内容の論文を分野別・テーマ別に並べて各巻を構成し、全体で一つの科目をカバーする。一つの学科・テーマについて十数冊ないしは数十冊程度で完結する、規模の大きい専門書のシリーズである。省略する場合は、岩講(いわこう)と呼ばれる。
また、かつて開かれていた市民向けの公開講座岩波市民講座」および、長野県須坂市で毎年開かれている市民向けの公開講座「信州岩波講座」についてもこの項目で説明する。
----

岩波市民講座 vs 岩波市民セミナー


岩波市民講座[編集]岩波市民講座は、1964年から1979年まで開かれていた、岩波書店主催の市民向けの公開講座の名称。元々は、1957年岩波文庫創刊30年、岩波新書創刊20年を記念して「岩波の文化講演会」として始められ、全国百数十ヶ所で時に参加者1000人を超える大規模な講演会が行なっていた(~1990年代)。これに対し、岩波市民講座は数回にわたる小規模・小人数の講義形式とし、できる限り体系的な学問・研究の知識を聴講者が得られるようにした。第1回目は大内兵衛による「世界経済の天気図―南風競わず―」(6月4日)。会場はこの年に開業した東京新宿紀伊國屋ホールで、毎週木曜日午後1時半から。1968年4月からは、神田神保町岩波ホールで午後2時から。この他、1965年から1966年にかけて、仙台市広島市名古屋市静岡市福岡市金沢市でも開催した。1979年からはより高度な内容の「岩波市民セミナー」に移行している[3]
講座の内容は、雑誌『図書』に掲載されることもあり、なかには大塚久雄『社会科学の方法――ウェーバーとマルクス』(1966年)のように岩波新書として出版されたものもある[4]
****
 本書は2010年に開講された岩波市民セミナーを元に書き下ろしたものです."

p.199 仍然用"岩波市民講座"來翻譯"岩波市民セミナー

『中国の恋のうた 「詩経」から李商隠まで』岩波書店〈岩波セミナーブックス〉2011;《中國的戀歌——從《詩經》》到李商隠,郭晏如譯,上海:復旦大學,2017
https://www.iwanami.co.jp/book/b258160.html


----




三好達治;三好達治詩集


三好達治詩集 (1971年) (岩波文庫) 文庫 – 古書, 1971/1/16 三好 達治 (著),‎ 桑原 武夫 (著),‎ 大槻 鉄男 (著) 詩を読む人のために (岩波文庫) 1991/1/16 三好...


HCBOOKS.BLOGSPOT.PE










朝鮮史 (旗田 巍 (著)) 岩波全書 154種,1954年第4次印刷




この画像を表示

朝鮮史 (岩波全書セレクション) 単行本 – 2008/2/22

旗田 巍 (著)


剛讀完這本書,日本的「個體經濟學」入門教課書,號稱只要有「小學二年級」的數學能力,就可以徹底理解。以後大家念經濟學沒有藉口了啦。晚點來寫評。


附註1:我是作者坂井豐貴的大書迷,也是他在 Rochester 讀博士時的數理經濟學助教。坂井豐貴的研究做得一流,教書更是出神入化,他的每一本書我都喜歡,包括《如何設計市場機制》和《失控的多數決》。


附註2:這本《個體經濟學:入門的入門》預計於2月中旬推出中文版,換句話說,下學期開學前就有了。很適合高中老師閱讀,做為公民課的補充教材或延伸讀物,也適合正在修經濟學原理,但覺得課本太繁瑣或太數學的同學。


#個體經濟學 #入門的入門

井豐貴


周一良讀書題記 朝鮮史

1981年11月買於.....50年代中期初講亞洲史,朝鮮部分頗得力於此書,轉眼四分之一世紀矣,我國迄今尚無自撰之朝鮮歷史,而北朝鮮人之著作又多荒謬,翻不如日本人之著作,可勝哀嘆。----一良記


1987年4月為草教科文之文化史中古代朝日一章,重讀此書,可謂養兵千日也。


2017年2月20日上午9:43 ·





岩波書店七十年 1987 (1963-86,7114本;1913-1986,16409本。 清水茂贈臺大圖書館。約B4,千多頁:岩波書店刊行圖書年譜。這是本了不起的年譜:每年發行刊物之資訊(偶數頁);(奇數頁)"岩波書店"、"出版界"、"內外事情")

岩波茂雄不僅是岩波書店的創始人,也是奠定近代日本出版業基礎的出版人之一。 岩波茂雄從故鄉長野來到東京求學,後來創立岩波 ...

----

劉克襄 的■■深入日本的內山■■,想起岩波茂雄的最大業餘嗜好是"登山"。這點,無法在我的簡介中細說......


那裡叫高天原,本州中部北阿爾卑斯山最深處的山谷。除了直升機,若單純健行,通常要走三天兩夜,才可能抵達。

山谷裡只有一間山屋,我們接近時,屋主在外頭瞧見,高興地奔回去,一邊喊著,「台灣的客人到了。」連續兩聲,響徹靜寂的森林。

日本的山屋彼此會聯絡,清晨我們從另一座山屋啟程,他們應該即接獲消息。高天原難以抵達,不要說台灣人,連日本岳人恐怕都甚少到來。但小屋不遠,一公里外即有野溪溫泉,被譽為日本最高海拔的湯場。因而山友們抵達後,再怎麼累,都會拖著疲憊的身子,帶著盥洗衣物,衝到那兒浸泡。

我花更多時間觀察山屋的內容。日本的登山小屋通常都有一書架,擺放登山相關的書籍。此間也不例外,只是少了些。我在翻閱時,山屋主人過來道謝。何事呢?原來311福島核災,台灣人捐注了許多錢。這事已過去多年,沒想到這裡還有人感念著。我才來不到一二小時,好像也代表了台灣。

日本山屋提供住宿和用餐的環境,往往以乾淨、舒適,受到國際登山客稱讚。這一間也完全類似,但因是更偏遠的深奧山區,連發電機都付之闕如。天黑時,餐廳只掛起昏暗的煤油燈。

像我們這樣長程縱走的登山客,山屋往往提供一泊二食的餐點。山上食物不易運補,一連幾天,我吃到的多是鹼度濃郁的醃漬食物,搭配白米飯。那晚亦然,味噌湯恐怕還是日本最難喝的。倒是麥茶溫熱,既可補充耗量過大的體力,也稀釋了食物的鹽份。我一連喝了好幾杯,彷彿藉由大量茶水,才能洗淨身心的所有辛勞。

在煤油燈下用餐,仰頭看著窗外的夜空,頗富詩意情境,但煤油的氣味委實難聞。用完餐後,大夥兒簡單整裝潄洗,很快就熄燈,整個山谷還給森林,回到黝暗淒清的環境。但室內空氣流通不佳,加上煤油之味彷彿悄悄爬上床頭,整個人有些氣悶。如此滯礙的感覺也影響了睡眠品質。儘管疲憊不堪,我竟徹夜未闔眼。

隔天清晨四點就要動身,因為要縱走十一小時長路,翻降到另一座隱密的山區。且一路荒涼,無任何人家。我們跟山屋訂製飯糰,做為半路的午餐。山屋主人擔心我們摸黑出發,恐會迷途於溪澗之域,遂主動告知願意擔任響導,引領我們越過前段曲折的溯溪之路。

我們原本打算,醒來時在山屋外吃早餐再啟程。怎知,山屋主人早已清醒,貼心地煮好麥茶,還開放餐廳讓我們好好吃一頓,暖個身子再山發。

山屋主人以手電筒帶路,引領帶頭燈的我們,矯健地跨過一個個水道,依大石上的標誌找到往前的山徑。好幾個人不小心摔落溪裡,但都無大礙。如果沒有他的引領,我們應該會耗費許多時間在此摸索。後來證明,假如此時耽誤行程,接下來十多小時的陡峭上下,勢必更加漫長而艱辛。

我們一直上溯,直到高聳的山稜線露出魚肚白。山路明顯了,山屋主人才安心,跟我們告別。臨走時,分別贈每人一根幸運繩,祝我們平安抵達下一個山屋。

這樣熱心的山屋主人,以往見過不少,款款招待者有之,但還願意一早專程帶隊,我很少在國外遇見。不知是否每一批登山客到來,他們都會如此殷勤。我一直以為這件事跟311有關,應該是出於對這件事的感恩回報。在日本最深山的偏僻之地,我們才能獲得對方毫無保留的義助,讓危險降致最低,順利完成橫越北阿高山的夢想。

(詳見十一月號《全球中央》)


2016年10月15日 12:31 ·


2016.7 岩波 "圖書" 雜誌之廣告之一:尖閣問題の起源 Eldridge, Robert D(著/文 他)…他3名(名古屋大学出版会)

www.hanmoto.com/bd/isbn/978-4-8158-0793-1

東アジアを揺るがす危機の核心。尖閣はなぜ領土問題化したのか。日米台中の複雑な動きを詳細に叙述、妥協困難な問題として浮上する過程を鮮明に描き出す。日中危機 ...


www.hanmoto.com


HANMOTO.COM

雖然岩波茂雄早期效法的是德國哲學叢刊, Penguin叢書的經營,肯定是之後的參考要點。

Penguin Classics

It's Paperback Book Day! Today marks the anniversary of the first Penguin paperbacks, which were published on this day in 1935. Over 70 years later, can you imagine a life without them?

邱振瑞



按書索引----《閱讀岩波新書總目錄》


https://ziyuman.blogspot.com/


在眾多書籍中,我頗為喜歡岩波書店的新書系列,這些書系很符合我的閱讀需求。我沒有仔細算過買進的冊數,大概也有五、六十冊。所以每到舊書店(包括BOOK OFF)巡視,我一定先到那裡的櫃位掃瞄一遍,探看是否有漏買的好書。畢竟,該系列有些書籍已經絕版多年,我僅能夠從目錄上得知,之後就交給幸運之神安排了,祈求遇到交上好運道。順便指出,日本舊書店的老闆,都 知道上述絕版書的價值,因此有的店家標價甚高,讓錢包消瘦的愛書人變得焦灼,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然而,有些店家則著重物暢其流的概念,以平實的價格來嘉惠顧客。而勤快的我就遇過這種好運----我在大阪市的山內書店買到了許多好書,其中一冊即《閱讀岩波新書總目錄》。


正如上述,我之前買過一些岩波新書(新舊皆有),卻從未仔細認識其分類和版本。這次藉由購得此書的機會,我才真正認識它們的出版身分。岩波新書共有三種,分為青版、黃版和新赤版。難怪我每次看到這(封面和書背)三種顏色,總有一種熟悉之感。我必須說,《閱讀岩波新書總目錄》這部小書的出現,對我可說是奇蹟顯現。這部總目錄對我幫助很大,等同於一份圖書的地圖,精確快速地供我索引,由於這個方便,我得以節省找書的時間,不致於像大海撈針那樣。而且,該書前半部的書評簡介,亦發揮著以書引書的功能,我便是依此訊息得到寫作的啟示和靈感的。不消說,我以200日圓購得這冊總目錄,絕對是物超所值的。或許這就是日本的舊書店的魅力,它總是能夠讓淘書者步履不停的祕密所在。
岩波新書 岩波新

2020年6月25日 星期四

關於政大校史的編寫 (彭明輝教授:書海微塵,天寶遺事);《東海風: 東海大學的歷史--創校40年》林載爵等著













7:34


關於政大校史的編寫 彭明輝教授

hc iTaiwan forum

264 views2 years ago

政治大學是台灣少數以斷代史方式編輯校史的大學,鍾漢清特別訪問彭明輝教授談談政大校史的編寫;..... 時間:2015年4月22日(周三), ...
---




書.人生.吳鳴》書海微塵,天寶遺事



2020-06-25 12:00

吳鳴作家

書人生
吳鳴
聯合文學





總有那麼一本或數本書,一位或多位文人作家,曾在我們的閱讀行旅中,留下難以遺忘的足跡。「書.人生」專欄邀請各界方家隨筆描摹,記述一段未曾與外人道的書與人的故事。期以閱讀的饗宴,勾動讀者的共鳴。



孔子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用以描繪我乞食於編的年少往事,還真有幾分若合符節。

1985年5月,我就讀政大歷史系碩士班二年級,剛通過學科考試,準備寫論文。缸中無米,倉中無糧,友人林富士兄在一次談話中提及甫創刊半年的《聯合文學》在徵編輯,我整理了一下履歷寄給發行人張寶琴女士,隔二日寶琴發行人打電話給我,要我去見她。面談之後,寶琴發行人說下禮拜一會跟我聯絡。通常這就是「謝謝再聯絡」的意思,我也沒抱太大希望。面談那天是星期五,不意下禮拜一寶琴發行人竟然真的打電話來,要我隔天去上班,就這樣開始我乞食於編的生涯。

《聯合文學》初創刊時,編輯群主要由《聯副》支援,真正專職《聯合文學》編輯者只有簡媜;因為《聯副》主編瘂弦同時是《聯合文學》社長兼總編輯,帶著《聯副》同仁處理《聯合文學》編務,是順理成章的事。1985年5月《聯合文學》第一次徵編輯,與我同時進入編輯部的還有王菲林(介安)。

進入《聯合文學》編輯部後,直接到電腦房學習校對和發稿。校對跟隨《聯合文學》總校對楊老師學,發稿填控制單是電腦排字房朱傳寶主任和陳建勳組長帶我。在電腦房待了一個禮拜之後,我才正式回到編輯部,接手原本由《聯副》馮曼倫負責的發稿工作。

在《聯合文學》編輯部一年半之後,我因為碩士修業期限已到最後,於是向發行人張寶琴請辭,寶琴發行人批了留職半薪,從1987年1月1日起,並給了一個特約編撰的名義。不意原本擔任叢書主任的梅新,接任《中央日報副刊》主編,聯合文學出版社第一批書已箭在弦上,寶琴發行人問我可否承乏其事,於是我用了一個有點奇怪的職稱「特約編撰兼叢書主任」,接手聯合文學出版社業務,包括編輯和發行。

聯合文學出版社叢書分為兩個系統,創作名文叢,譯作曰譯叢,各自編號。在討論叢書版型時,我和美術主任黃憲鐘商量,可否不要再讓文學書穿小鞋。蓋因1970到1980年代臺灣文學出版界有所謂五小,即大地、純文學、爾雅、九歌和洪範,書的開本主要都是32開,遠景、遠行、遠流的文學書亦為32開;尤有甚者是64開,如早期的文星叢刊、商務印書館人人文庫,三民書局三民文庫;而中學、大學教科書和一般書籍則為25開,我認為這是給文學書穿小鞋。

憲鐘兄同意我的看法,於是將聯合文學叢書設計為25開本,以黃色樹皮為標準色,此即聯文叢書開本和標準色之由來,沿用直到新世紀以後。1990年代以後,許多出版社的文學書紛紛改為25開,聯文叢書乃開風氣之先,或可視為文學書開本的寧靜革命。

聯合文學出版社文叢編號001為王禎和《人生歌王》,出版契約是梅新簽的,我接手之後完成排版,印刷,上市。正當《人生歌王》看完藍圖,即將進廠印刷之際,張寶琴發行人接到楊牧從美國打來的電話,責問為什麼聯合文學出版社要搶《人生歌王》的版權。因為王禎和、楊牧、葉步榮(洪範書店實際負責人)三人是花蓮中學同學,王禎和的小說集幾乎都在洪範出版,已成默契。

寶琴發行人或亦不知江湖規矩,因為版約是梅新簽的,只能依約行事。我知其事後,心中極感歉疚。蓋因葉步榮哥從小看我長大,家父贌其老太爺葉阿禮之地種稻,且長年為阿禮伯做工。一般情形是:種稻算家父的,付田租給阿禮伯,種甘蔗算阿禮伯的,阿禮伯付工錢給家父。1974年我國三時步榮哥結婚,家父帶我去喝喜酒,那是我第一次和家父出門喝酒,印象裡喝的是黃酒,在鄉下算是很高級的了。家父喝醉了,我騎腳踏車載他回家。

1987年6月取得碩士學位,故爾我碩士念了4年才取得學位,許多友人覺得似乎念太久了,實因打工乞食於編之故。丘彥明於是年1月任《聯合文學》總編輯,8月要我回復專職,擔任叢書兼活動主任。在民生報記者黃寤蘭的協助下,主辦過逍遙音樂節和臺大外文系教授與你談文學等系列活動,但我的主要工作仍是負責聯合文學出版社。高行健在臺灣出版的第一本小說集《給我老爺買魚竿》就是在聯文出版的,日本小說家大江健三郎小說《聽雨樹的女人們》在聯文譯叢出版,不敢說是第一本,但至少是大江健三郎較早在臺灣出版的小說。但這兩本書當年都賣得不好。2000年高行健獲諾貝爾文學獎,《給我老爺買魚竿》一時洛陽紙貴,許多鄉下小書店開了發財車到聯文載書,據云那一年《給我老爺買魚竿》的收入,足夠聯文一整年的澆裹,而我已離開聯合文學出版社11年。

1987年8月,我大學時代的恩師林載爵,在聯合報系送出國赴英國劍橋大學和美國哈佛大學深造3年後,返臺擔任聯經出版社總編輯,找我幫忙協助聯經出版社的部分文學出版事宜。此時聯經擬出版姚一葦教授的戲劇作品,其中《傅青主》版權在遠景沈登恩先生手上。該書已絕版,遠景無意再版,一葦教授到聯合文學編輯部找我幫忙。我直接打電話給沈登恩,軟磨硬求,請登恩先生將版權還給姚一葦教授。沈登恩很爽氣答應了,由遠景出版公司發一封歸還版權的公函。我收到後,打電話請登恩先生簽名蓋章再寄一次,以符合法律程序。登恩先生於是寄來符合法律要項的版權讓與書,解決了姚一葦教授《傅青主》的版權問題。後來姚一葦教授將此事告訴李喬,李喬《寒夜》三部曲版權亦在遠景沈登恩手上,同樣是書已絕版,而遠景無意再版,李喬打電話給我,請我無論如何要幫他這個忙。

姚一葦教授的事我已硬著頭皮找沈登恩先生,李喬的事實難以啟齒。有一天無意間和陳曉林老師談起此事。1978年9月曉林老師和傅佩榮老師到東海大學開歷史哲學課,是歷史系大二必修課,我也在這個班上。1987年時,曉林老師擔任聯經出版公司顧問,辦公室在聯合報第三大樓,聯文在6樓,聯經在7樓,往來很方便,走一層樓梯就到。曉林老師說沈登恩先生欠他錢,一些版權讓與書在其手上,直接還給李喬就是,於是李喬《寒夜》三部曲的版權問題乃迎刃而解。

1993年我返回政大歷史系乞食講堂,有一天接到林太乙先生電話,說她的《林語堂傳》版權在遠景,聽李喬說我幫他取回《寒夜》三部曲版權,問我可否幫忙她拿回《林語堂傳》版權。我靈機一動,或許《林語堂傳》版權也在陳曉林老師手上,於是打電話給曉林老師,果不其然,曉林老師說他直接將《林語堂傳》版權讓與書寄還給林太乙先生就可以了。

另一樁說起來有點啼笑皆非的事,是有關梁實秋先生的佚文結集。有一位大陸文學研究者蒐集了實秋先生未出版的散文交給聯經出版公司,當時實秋教授已仙逝,林載爵老師和我約其夫人韓清菁女士談出版事宜。清菁女士說要吃麥當勞,於是相約在太平洋SOGO百貨復興店附近的麥當勞談事情。清菁女土點了一分漢堡套餐,我和載爵老師則點了可樂。邊吃邊談,載爵老師說第一刷版稅先付清,第二刷以後每年結,是否恰當。清菁女土說:「其他書店出教授的書,都是直接先給20萬。」1987年的20萬可不是小數目,把載爵老師和我嚇得瞠目結舌。等清菁女士吃完,我代表載爵老師跟清菁女士說:「我們回去討論後再跟您聯絡。」匆匆忙忙結完帳,師徒倆忙不迭地逃回辦公室,梁實秋先生佚文集乃無疾而終,而我從此再也不吃麥當勞。

年少時乞食於編的書海微塵,如今江湖老了那漢子。歲月迢遞,我早已非青青子衿之年少,倒似白頭宮女話天寶遺事。●

吳鳴
本名彭明輝,台灣花蓮人,原籍客家,1959年生,東海大學歷史系畢業(1981),政治大學歷史學博士(1993)。書法愛好者,文學創作以散文為主,曾獲第5屆時報散文首獎,結集作品有《湖邊的沈思》、《長堤向晚》、《晚香玉的淨土》、《浮生逆旅》等。

曾任《聯合文學》執行主編、叢書主任,聯合報編輯;研究範圍主要為近、現代中國史學史,近年亦投注心力於當代臺灣史學研究與臺灣歷史教育;著有《疑古思想與現代中國史學的發展》、《歷史地理學與現代中國史學》、《臺灣史學的中國纏結》、《晚清的經世史學》等;並撰寫國中教科書《認識台灣.社會篇》(台北:國立編譯館,1997;與林富士合寫);曾任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現任政治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Hanching Chung


陳續升:

"來喔,來買喔!

.......但這裡面還是有好物,唯一推薦《東海風》。林載爵先生的兩本東海校史作品(另一本,現已絕版),絕對堪稱全台灣大學校史的經典之作。"














hc:《東海風: 東海大學的歷史--創校40年》 是戴久永教授(交大)兒子(旅美,居紐約,夫婦都是東海人,幾年前合出兩本書)轉贈的,特此謝謝他倆。

⋯⋯更多





2020年6月24日 星期三

Tagore and his India by Amartya Sen.:The Existence and Discovery of Beauty


Nobel Prize

Imagine being named by Literature Laureate Rabindranath Tagore - that is exactly what happened to Amartya Sen.
Tagore suggested Sen’s unusual first name to his mother. 'Amartya' means immortal (Bengali অমর্ত্য ômorto, lit. "immortal"). Later Sen would attend Tagore’s experimental school at Santiniketan, India.
Sen was awarded the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1998 "for his contributions to welfare economics". 85 years earlier Tagore was awarded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Read Sen's article on Tagore: https://bit.ly/2HKLdrt
Photo: Amartya Sen is pictured in his home in Cambridge in front of two photographs of Rabindranath Tagore and his grandfather Kshitimohan Sen with Mahatma Gandhi in 1941 and a map of the Trinity grounds in Cambridge.




***

Tagore and his India

Read Sen's article on Tagore: https://bit.ly/2HKLdrt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literature/1913/tagore/article/


He would have been much happier with the postwar emergence of Japan as a peaceful power. Then, too, since he was not free of egotism, he would also have been pleased by the attention paid to his ideas by the novelist Yasunari Kawabata and others.25
Yasunari Kawabata.
Yasunari Kawabata


25. Kawabata made considerable use of Tagore’s ideas, and even built on Tagore’s thesis that it “is easier for a stranger to know what it is in [Japan] which is truly valuable for all mankind” (The Existence and Discovery of Beauty, pp. 55-58).





See this image



The Existence and Discovery of Beauty Hardcover – Jan. 1 1969
by Yasunai Kawabata (Author), The Mainichi Newspapers (Editor), none (Illustrator)


1969年(昭和44年)1月27日に、国会両院でノーベル文学賞受賞感謝決議に出席し、祝意を受け、同月29日には初孫・あかり(女児)が誕生した[31][33]。3月から6月にかけて、日本文学の講演を行なうためにハワイ大学に赴き、5月1日に『美の存在と発見』と題する特別講演を行なった。

2020年6月23日 星期二

紀念安迪・葛洛夫(Andrew Grove 1936 – 2016)我所說的偏執狂,即你會深深地懷疑很多事情可能會出錯....;Paul Otellini (1950-2017)





紀念安迪・葛洛夫(Andrew Grove) 鍾漢清 2016-03-27
hc iTaiwan forum
49:24




Andrew Grove 基金會提倡技職專業的教育。然而,美國、德國或許多先進國家都是反其道而行,高中-大學這條路最熱門。



Andrew Grove (1936 – 2016) 1995年寫的新序:
High Output Management Paperback – August 29, 1995. ... In this legendary business book and Silicon Valley staple, the former chairman and CEO (and employee number three) of Intel shares his perspective on how to build and run a company.


Andrew Grove (1936 – 2016) 1995年寫的新序:
High Output Management Paperback – August 29, 1995. ... In this legendary business book and Silicon Valley staple, the former chairman and CEO (and employee number three) of Intel shares his perspective on how to build and run a company.


















彭博報導,英特爾執行長科再奇(Brian Krzanich)在公司官網聲明說:「英特爾前董事長與執行長葛洛夫辭世,我們深感難過。」他說:「葛洛夫讓不可能變成可能,一次又一次,激勵好幾代技術專家、企業家與企業領導人。」

蘋果執行長庫克在推特(Twitter)說:「葛洛夫是科技界數一數二的巨人。他熱愛我們的國家,並激勵美國呈現最好的一面,願您安息。」(hc:翻譯不佳)
The loss of an epitome of Chinese writer and translator: George Kao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越來越多的中學生選擇上大學,而不是當技工



三星電子超越英特爾成全球芯片銷售冠軍



#積體電路60週年
#摩爾 是半導體巨擘 #Intel 的創始者之一,Intel是當今CPU的霸主,也是半導體產業最重要的公司。Intel於1968年創立,而開啟這場偉大創業之旅的先驅有三位,分別是戈登·摩爾(Gordon Moore)、羅伯特·諾伊斯(Robert Noyce)以及安迪·葛洛夫(Andrew Grove)。


CASE.NTU.EDU.TW

【積體電路60週年】Intel三巨頭
■摩爾是半導體巨擘Intel的創始者之一,Intel是當今CPU的霸主,也是半導體產業最重要的公司。Intel於1968年創立,而開啟這場偉大創業之旅的先驅有三位,分別是戈登·摩爾(Gordon Moore)、羅伯特·諾伊斯(Robert Noyce)以及安迪·葛洛夫(...




2012:前一陣在You Tube 看昔日半導體業大英雄Andy Grove 抱病做”顧氏?紀念演講” ,諄諄告誡國人務必多深入研究醫療經濟學。
1996?:這本書提到 W. Edwards Deming 一處,「恐懼可以成為自滿的剋星。因自滿而受到傷害的,通常正是那些最成功的人。」 (10 倍速時代 p.151) (尋智書摘第 1輯 )


接下來的兩本書,包括《十倍速時代 》(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 1996)和匈牙利成長回憶錄《葛魯夫自傳--橫度生命湖 》(Swimming Across: A Memoir 2001),台灣也都有出版:
(10 倍速時代 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提到 W. Edwards Deming 一處,「恐懼可以成為自滿的剋星。因自滿而受到傷害的,通常正是那些最成功的人。」 , p.151) ( 尋智書摘第1 輯)
PHILANTHROPY: Speaking of systems thinking, you were famous at Intel for your management philosophy that “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 By that, you meant that a business must always be hyper-attentive to possible threats and opportunities. Is such paranoia a helpful mindset for a philanthropist?
慈善事業:說到系統思考,你是在英特爾公司以“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 管理理念出名。你的意思是,一個企業必須始終對可能的威脅和機遇超細心和敏感。這樣的"偏執"想法和心態,對慈善家是否有幫助?
GROVE先生:在下面的意義上,是有幫助的。在半導體或藥品中,要讓無生命的材料塑造成形是非常困難的。大自然會不斷地破壞你的實驗。唯一比上述讓無生命材料塑造成形更難的事情,就是努力試圖去塑造人的活動,因為這時除了大自然與你作對之外,人們本身更是破壞它的高手。如果您強烈地想在慈善事業有成,我覺得我這就是我所說的偏執狂,即你會深深地懷疑很多事情可能會出錯。
MR. GROVE: Yes, it is, in the following sense. It’s very hard to shape inanimate material into semiconductors or pharmaceuticals. Nature constantly wants to derail your experiment. The only thing that’s harder than shaping inanimate material is trying to shape animate material—and most difficult of all is trying to shape the activities of people. Then it is not just nature that is trying to derail you; people themselves do a pretty good job of it. If you feel strongly toward achieving something through philanthropy, I think what I call paranoia—a deep suspicion about all of the many things that can go wrong—is necessary.
PHILANTHROPY: Are you as paranoid about vocational education as you were about business?
慈善事業:你在職業教育是否同你對公司一樣偏執?
先生。格羅夫:這兩件事的細節當然不同,但從偏執之方式上說它們非常相似。管理上的偏執涉及試圖去預測誰會有意或無意間讓你放慢腳步,或者誰都會讓你敗事。這種態度通常學校是不會教的,所以我會去寫那本書。。現在,談到職業教育,你記不記得總統在1983年的教育報告[處於危險中的國家]中 的話,它開頭這樣說:“如果一個不友善的外國勢力今天企圖讓美國的教育成績平庸的話,我們很可能會視其為戰爭行為。” 這是偏執心態嗎?
可以說,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職業教育,甚至加倍適用。大多數人甚至不知道我們需求更多的訓練有素的工人。大家的假設仍然是:技術教育是適合較不聰明的人。削減教育預算先從削減職業教育著手。人們需要具備他們的工作要求的適當培訓,但此類的要求已經被刪減到見骨了。在某些情況下,學生在就學中途時資金被切斷而被送回家去。我們對想要工作的人設下一個該死的障礙!
MR. GROVE: The details are of course different, but in this way, they are very similar. Paranoia in management involves trying to anticipate who intentionally or unintentionally will slow you down, or who will derail you. Usually this attitude is not taught in school, which is why I wrote my book. Now, as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do you recall the words of the presidential report on education [A Nation at Risk] from 1983? It started out by saying, “If an unfriendly foreign power had attempted to impose on America the mediocre educational performance that exists today, we might well have viewed it as an act of war.” Is this paranoia?
Well, the same thing applies to vocational education—only doubly so. Most people don’t even realize the need for more highly trained workers. The assumption remains that technical education is for less intelligent people. The first item cut from educational budgets is vocational education. People are required to be suitably trained for their work requirements, and yet the classes that are required for this are cut to the bone. In some instances, students are halfway through the course when funding is cut and then they are sent home. We create a damned obstacle course for people who want to work!


紀念 Andrew S. Grove ( 1936 – 2016)
本周三,驚聞 Andrew S. Grove 先生過世:決定27日簡短做一紀念他的影片。
我沒見過他,與他談過話,而只是Grove先生的事業、產業和他的書和人生的讀者、觀察者。換句話說,連Peter Drucker說的"旁觀者"都談不上。
網路上有不少他的訃聞和相關資料,為何我還想談談這位傳奇人物呢?
主要的原因是他的事業、經營哲學、做人處事、所出版的書、錄影等,都與我們這一代的相關。⋯⋯
更多
***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Apple is breaking up with Intel and transitioning to its own computer processors, in a long-anticipated shift that ends a 15-year partnership.


WSJ.COM

Apple Breaks Up With Intel, Transitions to In-House Chips for Macs



***

Former Intel CEO Paul Otellini has passed away at 66

Engadget · 2 days ago

More for Paul Otellini

Paul Otellini -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aul_Otellini




Paul Stevens Otellini (October 12, 1950 – October 2, 2017) was an American businessman and onetime president and CEO of Intel. He was also on the board of ...
歐德寧在英特爾一待就是 40 年,身為公司唯一的非理工背景 CEO ,在擔任執行長的 8 年間,他帶領公司走向市場並獲得更多利潤。


當地時間 10 月 2 日,英特爾前 CEO 保羅·歐德寧(Paul Otellini)在睡夢中離世,享年 66 歲。歐德寧生於 1950…
TECHNEWS.TW|作者:TECHNEWS 科技新報
當地時間 10 月 2 日,英特爾前 CEO 保羅·歐德寧(Paul Otellini)在睡夢中離世,享年 66 歲。歐德寧生於 1950 年,出生、讀書和工作都在舊金山這座城市。自他 1974 年從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獲得 MBA 學位後,他就成為了英特爾的一員,並在這裡工作了 40 年, 2013 年才正式退休。
2005 年,歐德寧被任命為英特爾第五任 CEO,迄今為止,他是英特爾 49 年歷史裡唯一一位不具備工程師專業背景的 CEO。
作為帶著經濟學學士學位和 MBA 出身的管理者,歐德寧在任 CEO 期間,曾將英特爾從一家只注重技術的公司,轉型成為更貼近市場的企業。
2005 年,歐德寧就拿下了和蘋果合作的訂單,為 Mac 配上英特爾的晶片。
相對於單獨銷售晶片,他認為作為平台的英特爾產品更有價值。他曾將處理器、Intel 晶片組和 Intel 無線網卡組合成迅馳(Centrino),有力地鞏固了英特爾在手提電腦領域的優勢地位。
在歐德寧在任英特爾 CEO 的八年裡,英特爾的財務表現非常出色。如果不是因為 2000 年的市場泡沫,歐德寧在任期間為公司帶來的 660 億美元淨利潤(net income),將超過前任數位 CEO 聯合為公司賺取的 680 億美元淨利潤。
2012 年,英特爾以 110 億美元的營收,輕易超過了高通、德州儀器、Broadcom、Nvidia 和 Marvel 創造的 95 億美元營收總和。老對頭 AMD 那年的虧損更是高達 10 億美元。
不過,歐德寧在卸任 CEO 一職後,也曾坦言,自己的職業生涯中最後悔的一件事,就是當初在蘋果找上門時,沒有跟隨直覺答應為 iPhone 生產晶片。
而隨後在嘗試進軍行動設備晶片市場時,英特爾亦屢屢受挫。《財富》統計數據顯示,在 2013 年至 2014 年間,英特爾在行動領域損失了 70 億元美元。
雖然,歐德寧的職業生涯有輝煌也有悔恨,但那些曾經和他共事的人對他的印象都很好。
他(歐德寧)很聰明、精力充沛而且為人謹慎。在我看來, Andy Grove 是一位很好的管理者,而歐德寧則是一位領導者,他更像 David Packard。
曾在 70 年代和歐德寧共事的前英特爾市場部高管 Bill Davidow 說道
而他的繼任者,現英特爾 CEO Brian Krzanich 也表示,歐德寧一直都是英特爾「工程師海洋中,堅定要從顧客需求出發的聲音。他教會我們,只有把客戶放在第一位,我們才會取得勝利。」
此外,歐德寧生前還擔任了 Alphabet 公司董事會的獨立董事。當 Google CEO Sundar Pichai 得知歐德寧離世消息後,也在推特上發文表示悼念
我們很幸運能有他為董事會提供領導和指引。我們難以想象沒有他幫助我們的日子。
+++++
【這群帶著鐐銬跳舞的高中生,做出了中國最好的校刊】
百年老校北京師大附中,一群目標考上中國最好大學的高中生,做出了中國最知名也最暢銷的學生雜誌《附中人》,學生們用自己的筆和鏡頭記錄北京霧霾,追問午餐盒飯從何而來,甚至採訪師大附中的文革往事……
一本學校眼中的宣傳工具,一群被教育得很「乖」的孩子們如何做出有批判精神的報導,他們剛剛萌芽的獨立思考能力如何在「新聞審查」下活下去……
▍用你選擇的媒體,決定你看見的世界 ▍
加入會員 ➤ http://bit.ly/2lG8JeA
#端傳媒


在北京這所百年歷史的著名中學裏,「乖孩子們」正在探索言論開放與保守…
THEINITIUM.COM
++++

安迪・葛洛夫(Andrew Grove) 在這本回憶錄中,說明戰後共產黨掌權,他在學的文章都被做掉,無法刊登,多少讓他興起不如移民美國之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