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21年4月9日,是「陳邁先生逝世兩週年紀念論壇-傳承與展望」的感懷日。謹在此陳述我對陳邁先生的特別的感懷。
我, 1983到1995年間,在美國紐約唸書作事,1995到2014年間,在台灣執業教學;2014到2018年間任職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2018年12月25日,重返仲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執業。
自研究所畢業至今,全時工作的37年期間,深知執業的成長過程,漫長且挑戰甚鉅,持續的推著巨石上山,就是我們這個行業最清楚的寫照。推著巨石上山,須要助力!
我,本人有幸,在這過程當中的最關鍵時刻,得到陳邁先生無形無價的助力,在專業上得以成長。我的團隊,也有幸在這過程中,得到宗邁建築師事務所費宗澄及陳邁兩位先生有形無價的助力,得以在經驗上得到助益。總述,我和我的團隊,感念陳邁先生及宗邁事務所一路走來,協助我們推著巨石上山。
2003年秋天到2004年的春天,宗邁事務所在智邦科技辦公大樓的競圖案,協助仲觀和原相兩個年輕的事務所成長。
2004年夏天到2014年的春天,超過十年,宗邁事務所在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的設計監造案,協助仲觀和竹間兩個年輕的事務所茁壯。我深知,在我的建築執業過程中,陳邁先生對我的影響及支持,不會停頓的,仍然繼續持續!
建築人終其一生,就是持續在推著巨石上山的境界。台灣建築界在推著巨石上山的過程中,受到陳邁先生無形無價之助力者眾。陳邁先生的影響力,無遠弗屆!
文末,和大家分享兩個小故事;
其一:
本文第一張照片攝於2015年2月28日星期六下午在陳邁先生南港寓所旁的公園。照片中身著紅色運動服帥氣爆表的快步行進者就是陳邁先生。
我當時和陳先生打招呼,告訴他週末出來看社會住宅的未來基地(南港小彎社會住宅)是我的例行工作。陳先生說,那有機關首長週末自己出來看基地的;我回應:「陳先生,那是您一路走來教我們的建築人唯一態度!」。
其二:
2014年12月初,在台市府發佈新內閣名單的前一天晚上,我到陳邁先生南港寓所當面告知我即將到台北市府工作。陳先生給了我許多重要的提示及建議,其中重點:「擇善固執,全力而為!」。
當晚,陳先生,當面,直接告訴我,在我任職台北市都市發展局任內,由於我和他熟識,宗邁事務所不會出面承接任何建築設計業務。諸不知,那是38個專案,總金額七百餘億的社會住宅設計案。
以上,和大家分享陳邁先生作為一個無私的建築人以及全然的人格者之明鑑!
感恩!
珍惜!!
懷念在心!!!
今天看到一張陳邁先生與漢寶德先生的照片。
兩位先生都有回憶錄,很好。
陳邁《習築‧ 憶往》
陳邁老師常鼓勵後進介紹好書,譬如說,他見過Lawrence Halprin ( 1916 – 2009) ,我們可以在Cities (1963) 中譯本 2000的書末,看到他很認真寫的文ˊ章;The RSVP cycles; creative processes in the human environment. (1970, c1969) 中譯本1983
- Cities (1963) 中譯本 2000
郜瑩 連續卅年,皆會收到陳邁建築師寄給我以他們公司當年設計建築的作品,今年初陳先生過世了...
另外,當然也還包括從六○年代初就與費宗澄先生合作、致力於台灣建築品質提升的建築實務工作而不遺餘力,甚至一直到現在仍扮演著守護台灣建築界永續發展的長者、擔任台灣建築改革社初任社長的陳邁先生。台灣建築界在今天日漸開放並臻於成熟的境界(當然還有很多努力的空間),陳邁先生有著功不可沒的地位。
陳老師的回憶錄,質樸,可喜的還有人名索引;一世的恩人都提到。
我選談東海的1.5頁:建築教育的品築因素;高褆謹院長。
陳邁《習築‧ 憶往》pp.112~13
****
34:58NOW PLAYING
282 懷念 陳邁先生(品格力量的歷史性影響) 羅時瑋
李宗盛賣北投老家!籌2億捐花蓮門諾建長照中心
記者關韶文/台北報導
愛永不止息!「大哥」李宗盛決定把北投老家捐售出來,售出的款項將成為臺灣基督教門諾會醫療財團法人的長照整合服務及人才培育中心建置專款,這項興建工程總經費估計約2億元,主要經費就是由李宗盛捐贈。
李宗盛笑說,他從15歲起,就在媽媽為他準備的愛之居所下成長,為了讓孩子有很安穩的成長環境、把一切最好的都給他這個唯一的兒子,李媽媽節衣縮食、標會,終於買下北投的房子,這是最初的愛。
李宗盛也在充滿愛的家屋裡,度過一切美好,包括青少年的躁動,成年後安穩落定。他的代表作包括《生命中的精靈》也在這創作完成,這棟老屋對他而言極具意義,象徵媽媽對他的愛,他感性地說:「哪有人在60歲的時候,還能待在15歲的臥房工作,所以我心中充滿很多愛,很感激我母親。」
照顧偏鄉,對長者的關愛,李宗盛從未停止,他透露對長者的關心和愛是由媽媽傳遞給他的,「母親在年老過程給我很多啟發,94歲很可愛,最常講的笑話和我職業都很不一樣,我進門一定會大叫她名字。」他每天都會抽空和媽媽交談互動,並轉換不同「職業」和她聊天,也會幫媽媽按摩捏腳,笑說:「剛開始捏腳,媽媽也會不好意思,現在換她會把腳翹起來,褲管拉起,自動讓我捏腳。」
門諾會醫療財團法人總執行長趙福厚代表門諾法人機構,向李宗盛致上最誠摯的謝意,感謝他的挺身而出,願意將母親給他的、陪伴他一生,至今仍在使用的房子捐出來,支持門諾興建長照整合服務及人才培育中心。
------
第十八屆國家文藝獎得主- 建築家 陳邁
資深建築師陳邁,軒秀瑋奇,果毅端方。少歲隻身來臺,流離寒躓,砥志礱習,卒業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工程學系;嗣負笈歐美,獲麻省理工學院建築碩士學位,潛脩研幾,閎覽博練。遄返開辦建築師事務所,儲訓設計規劃人才,提攜培植秀異後進,尤以《曾文青年活動中心》、《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高鐵嘉義站與臺南站》等經典作品稱詠,體大思精,自出胸臆。復長期於國內知名大學任教,創置「建築改革社」,力促校際學術合作,提升執業服務品質;豐厚建築教育內涵,推動專技考試興革,啟瀹陶鈞,默化薪傳;燒犀觀火,謨慮籌運。平居眷注重大公共建築,殫智國際競圖評審;援引先進合宜法規,參訂完善施工準則,卓識洞見,遠矚高瞻。曾獲頒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獎暨建築金獎、國家文藝獎等殊榮。綜其生平,形塑臺灣建築文化典範,彰顯時代藝術美學價值,弘聲茂績,望尊泰斗;遺風遐緒,蓬島芳垂。遽聞溘然辭世,悼惜良殷,應予明令褒揚,用示政府篤念才彥之至意。
-----7.11
參加陳邁老師的紀念會:ALOHA 精神。會後請羅時瑋到漢清講堂作更深入的說明。
-----
一代「典範」與「人格者」
對於歷史,最令人珍貴的就是「典範」,對於社會,最令人崇敬的就是「人格者」,而陳邁先生就是這個時代的「典範」與「人格者」,這些不只來自於一個建築師的專業修為,更來自於一個人的廣闊胸襟與道德修持,成就厚澤人間無私的大我與大愛,這不只是人類持續賴予推動進步的寶貴力量,更是人類累積存在意義的真正價值。
我有幸在1977年東海大學建築系三年級時受教於 陳邁老師,印象深刻於 陳老師對建築設計的理性思維與自律的嚴謹要求,記得期末評圖後,我遲交了作品集報告,陳老師嚴厲責備了我,讓我渡過了一個心中忐忑的暑假,但是接到成績單後,才知道老師仍然給了我最高的成績,更讓我深刻體會了老師愛深責切的心情。直到不久前,已歷四十年後,老師才告訴我他其實一直保留著我學生時代的那本作品集作業,因為他當時即期待著,想看看當時這桀傲不馴的學生有一個什麼様的未來,有一天也許再將這個作品集返還給他,紀念這段師生情誼。
而沒有想到,在還沒來得及拿回陳老師這灌溉了他滿滿愛心為我保存的作業的時候,陳老師就突然離開了我們,心中除了萬般的不捨,更是籠罩著深深無助的茫然,因為,這些年來,陳老師除了成功的建築事業成為專業界的砥柱外,更成為建築界調合鼎鼐的大家長,帶領建築界突破專業的障礙,為了建立理想的專業環境,為了年輕建築師的未來,讓專業的潛能得以發揮,不虛擲國家的能量。
而今,波濤仍然洶湧,我們卻頓失倚靠,更惶恐於無人足堪懿德,𠄘擔如 您一般成就照亮黑夜的明燈,繼續指引大家前進的道路。
正因為,這一切「典範」的樹立,無關於專業的汲汲營營與成就,更無關於設計的琢鏤鑽研與表現,而是一個「人格者」所藴積的令人尊敬的偉大的道德品質與力量。
去年底,呂欽文建築師主持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的系列講座,邀請了我發表一場演講:「臺灣大學人文大樓設計經驗—公民社會公共事務的運作下建築專業與本質的關照」,陳邁老師身體不適,卻全程參與了這場演講,給予了我無比的支持與鼓勵,讓我深受感動。之後,陳老師即開始了辛苦的化學療程,由於需要靜養,避免感染,更因為陳老師的低調,謝絕了所有人的探訪,也因此,這場演講成了陳老師在公開場合我們所能親炙他的最後一次出現的身影。
謝謝陳老師!無限的感恩!無盡的懷念!
在陳老師的告別式上,我與「建築改革社」徐岩奇社長及呂欽文前社長共同悼唸了一封信,並置入靈柩火化為永恆的印記:
「最敬愛的陳老師:
願您一路好走,
在天之靈永遠安詳!
大家都沒有想到
您會這麼突然的離開我們,
我們是如此的萬般的不捨,
也幾乎沒有做好任何準備。
但是,我們必須堅強,
您走過的道路,
您所樹立的典範,
我們必然跟隨。
就像班雅明(Walter Benjamin)所說的,
承擔起這微弱的彌賽亞的力量,延續歷史,
信守對先人託付的承諾。
我們必將不辱 您的託付,
守護 您未竟的理想,
不辜負 您的期待,
成為值得被 您託付的人,
成為值得領受 您的愛的人。
以此承諾,
讓 您得以安息!
我有幸在1977年東海大學建築系三年級時受教於 陳邁老師,印象深刻於 陳老師對建築設計的理性思維與自律的嚴謹要求,記得期末評圖後,我遲交了作品集報告,陳老師嚴厲責備了我,讓我渡過了一個心中忐忑的暑假,但是接到成績單後,才知道老師仍然給了我最高的成績,更讓我深刻體會了老師愛深責切的心情。直到不久前,已歷四十年後,老師才告訴我他其實一直保留著我學生時代的那本作品集作業,因為他當時即期待著,想看看當時這桀傲不馴的學生有一個什麼様的未來,有一天也許再將這個作品集返還給他,紀念這段師生情誼。
而沒有想到,在還沒來得及拿回陳老師這灌溉了他滿滿愛心為我保存的作業的時候,陳老師就突然離開了我們,心中除了萬般的不捨,更是籠罩著深深無助的茫然,因為,這些年來,陳老師除了成功的建築事業成為專業界的砥柱外,更成為建築界調合鼎鼐的大家長,帶領建築界突破專業的障礙,為了建立理想的專業環境,為了年輕建築師的未來,讓專業的潛能得以發揮,不虛擲國家的能量。
而今,波濤仍然洶湧,我們卻頓失倚靠,更惶恐於無人足堪懿德,𠄘擔如 您一般成就照亮黑夜的明燈,繼續指引大家前進的道路。
正因為,這一切「典範」的樹立,無關於專業的汲汲營營與成就,更無關於設計的琢鏤鑽研與表現,而是一個「人格者」所藴積的令人尊敬的偉大的道德品質與力量。
去年底,呂欽文建築師主持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的系列講座,邀請了我發表一場演講:「臺灣大學人文大樓設計經驗—公民社會公共事務的運作下建築專業與本質的關照」,陳邁老師身體不適,卻全程參與了這場演講,給予了我無比的支持與鼓勵,讓我深受感動。之後,陳老師即開始了辛苦的化學療程,由於需要靜養,避免感染,更因為陳老師的低調,謝絕了所有人的探訪,也因此,這場演講成了陳老師在公開場合我們所能親炙他的最後一次出現的身影。
謝謝陳老師!無限的感恩!無盡的懷念!
在陳老師的告別式上,我與「建築改革社」徐岩奇社長及呂欽文前社長共同悼唸了一封信,並置入靈柩火化為永恆的印記:
「最敬愛的陳老師:
願您一路好走,
在天之靈永遠安詳!
大家都沒有想到
您會這麼突然的離開我們,
我們是如此的萬般的不捨,
也幾乎沒有做好任何準備。
但是,我們必須堅強,
您走過的道路,
您所樹立的典範,
我們必然跟隨。
就像班雅明(Walter Benjamin)所說的,
承擔起這微弱的彌賽亞的力量,延續歷史,
信守對先人託付的承諾。
我們必將不辱 您的託付,
守護 您未竟的理想,
不辜負 您的期待,
成為值得被 您託付的人,
成為值得領受 您的愛的人。
以此承諾,
讓 您得以安息!
安息吧!
最敬愛的老師!
最敬愛的老師!
———學生 簡學義代表 叩首 敬上 2019/04/22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