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清講堂】2017年新春心得分享與討論會
日期:2017年1月21日(周末),10:00~ 15:00
鍾漢清先生:「簡介Walter Benjamin 的 The Arcades Project (1927-40?)」
鍾漢清先生:「簡介Walter Benjamin 的 The Arcades Project (1927-40?)」
主要根據兩篇書評:
The Marvels of Walter Benjamin By J.M. Coetzee, 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The evolution of Walter Benjamin's masterpiece | Books | The Guardian
https://www.theguardian.com › Arts › Books › History
The Marvels of Walter Benjamin By J.M. Coetzee, 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The evolution of Walter Benjamin's masterpiece | Books | The Guardian
https://www.theguardian.com › Arts › Books › History
Walter Benjamin 講19世紀的巴黎"群眾",引的卻是恩格斯談倫敦的人潮,Poe 的小說中的倫敦.....正史說當時英國農村生產力是法國的2.5倍(法國又遠超中歐諸國),所以城市多"工人".....倫敦數百萬人中沒有Flâneur?應該去重溫【法國中尉的女人】中談倫敦Hay Market的興起?...
鍾漢清先生:「簡介Walter Benjamin 及其 The Arcades Project (1927-40?)」
開場白:
我選擇這一主題來跟大家分享,主要是要逼自己多讀書---它們買來近20年了,沒有系統地讀過。
在台灣大學圖書館用"Walter Benjamin"查書,會有其他有趣的資訊,譬如說:
主題
- 1900-1999 (1,477)
- Benjamin, Walter(1892-1940) (322)
- digitization (1)
- Prose (836)
- 上像性(photogenie) (1)
出版年
Walter Benjamin 生平、大事記:
傳記
Howard Eiland: Walter Benjamin - A Critical Lif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6IqpusrTsoOne Way Street Fragments for Walter Benjamin by
毛姆•布羅德森(Momme Brodersen),1951年出生,德國學者,本雅明研究者,1977年起在意大利巴勒莫大學講授德語及相關課程,曾在多家德國媒體發表文章,並有多部本雅明研究專著問世。
本雅明傳 蘭州:敦煌文藝,2000=在不確定中游走:本雅明傳,北京:金城出版社,2013
目錄
第一卷 在柏林的童年和青年時代(1892—1901)
第二卷 弗里德里希大帝學校(1901—1912)
第三卷 弗萊堡和柏林的學生時代(1912—1915)
第四卷 慕尼黑和伯爾尼(1915—1919)
第五卷 德國通貨膨脹巡禮(1919—1924)
第六卷 從莫斯科到巴黎(1925—1929)
第七卷 文學戰場上的謀略家(1929—1933)
第八卷 活着的憂傷:流亡中的本雅明(1933—1940)
本雅明年表
譯后記
~~~
作者利用本雅明的日記、自傳性作品和最新發表的全部書信,詳盡細致地敘述了本雅明的生存環境和思想。伊斯特·萊斯利所著的《本雅明》有32幅珍貴圖片。
她把本雅明放在中產階級的生活背景之中,探討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后德國動盪的社會、政治和經濟狀況;講述了本雅明生前對玩具、立體圖書、旅行和船只等怪異的愛好;呈現了一位深陷敵視環境之中而思想胸懷卻極為寬廣的知識分子的多彩肖像。
目錄
縮寫表
第一章 本雅明遺稿
第二章 青年時代:1892-1916年
第三章 出人頭地:1917-1924年
第四章 撰文立著:1925-1929年
第五章 文人學者:1930-1932年
第六章 隱姓埋名:1933-1937年
第七章 作家之障:1938-1940年
第八章 后記
參考文獻
人名表
~~~
劉北成 本雅明:思想肖像 上海人民,1998
本雅明傳 蘭州:敦煌文藝,2000=在不確定中游走:本雅明傳,北京:金城出版社,2013
目錄
第一卷 在柏林的童年和青年時代(1892—1901)
第二卷 弗里德里希大帝學校(1901—1912)
第三卷 弗萊堡和柏林的學生時代(1912—1915)
第四卷 慕尼黑和伯爾尼(1915—1919)
第五卷 德國通貨膨脹巡禮(1919—1924)
第六卷 從莫斯科到巴黎(1925—1929)
第七卷 文學戰場上的謀略家(1929—1933)
第八卷 活着的憂傷:流亡中的本雅明(1933—1940)
本雅明年表
譯后記
~~~
本雅明 作者: (英)萊斯利 :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她把本雅明放在中產階級的生活背景之中,探討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后德國動盪的社會、政治和經濟狀況;講述了本雅明生前對玩具、立體圖書、旅行和船只等怪異的愛好;呈現了一位深陷敵視環境之中而思想胸懷卻極為寬廣的知識分子的多彩肖像。
目錄
縮寫表
第一章 本雅明遺稿
第二章 青年時代:1892-1916年
第三章 出人頭地:1917-1924年
第四章 撰文立著:1925-1929年
第五章 文人學者:1930-1932年
第六章 隱姓埋名:1933-1937年
第七章 作家之障:1938-1940年
第八章 后記
參考文獻
人名表
~~~
劉北成 本雅明:思想肖像 上海人民,1998
主要著作:
關於Walter Benjamin的中文著作 (德文5大卷,每本上千頁) 和傳記,總篇幅說不定是The Arcades Project 的4倍~5倍。
2013年: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本雅明作品系列 13本
關於Walter Benjamin的中文著作 (德文5大卷,每本上千頁) 和傳記,總篇幅說不定是The Arcades Project 的4倍~5倍。
2013年: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本雅明作品系列 13本
2017.1.16 查,約出版6本
无法扼杀的愉悦 : 文学与美学漫笔
评歌德的《亲合力》
~~~~~
論瓦爾特.本雅明:現代性、寓言和語言的種子,郭軍 曹雷雨譯,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2011
這本《論瓦爾特‧本雅明——現代性寓言和語言的種子》的作者阿多諾、德里達、哈貝馬斯、保羅‧德曼等,都是重要的歐美知識分子,他們從各個角度對本雅明進行了解讀。本雅明的眾多主題——寓言、語言、現代性、猶太神學等,在這些解讀中呈現出復雜而多樣的面孔。
這本《論瓦爾特‧本雅明——現代性寓言和語言的種子》的作者阿多諾、德里達、哈貝馬斯、保羅‧德曼等,都是重要的歐美知識分子,他們從各個角度對本雅明進行了解讀。本雅明的眾多主題——寓言、語言、現代性、猶太神學等,在這些解讀中呈現出復雜而多樣的面孔。
目錄
---作品
本雅明:作品與畫像,孫冰編,北京:文匯,1999
開箱整理我的藏書
單向街(選譯)
普魯斯特的意象
什麼是史詩劇?
翻譯家的任務
論歷史哲學
為本雅明畫像
瓦爾特・本雅明:1892―1940 漢娜・阿倫特
書評:嚴謹的藝術科學:關於《藝術科學研究》第一卷,1931/1933,收入《維也納美術史學派》,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pp.264-71
~~~~目錄
本雅明的作品開箱整理我的藏書
單向街(選譯)
加油站弗蘭茨・卡夫卡
早餐室
一百一十三號
男人
作家的標準時鐘
回來!全部赦免!
中國古董
墨西哥大使館
注意:請保存這些新品種植物!
內政部
降半旗
合格的書籍鑑定者
請勿在此處張貼
十三號
擴建的房子
古董商店
弧光燈
失物招領處
勇士紀念碑
綜合診所
房間出租
辦公用具
自助餐廳
專業技術諮詢
五金店
醫生的夜診鬧鍾
阿雷雅娜夫人――左邊第二個院子
賭場
流浪漢禁止入內
天文館
普魯斯特的意象
什麼是史詩劇?
翻譯家的任務
論歷史哲學
為本雅明畫像
瓦爾特・本雅明:1892―1940 漢娜・阿倫特
Ⅰ駝背人《單向街》英文本導言
Ⅱ黑暗時代
Ⅲ潛水採珠員
原作名: Ursprung des deutschen Trauerspiels
德國悲劇的起源, 陈永国译 , 北京:文化藝術,2001
啟迪:本雅明文選,張旭東、王斑譯,北京:三聯;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12
導言 瓦爾特.本雅明 1892-1940(漢娜.阿倫特)
打開我的藏書─談談收藏書籍
譯作者的任務─波德萊爾《巴黎風光》譯者導言
講故事的人─論尼古拉.列斯克夫
弗蘭茨.卡夫卡─逝世十周年紀念
論卡夫卡
什麼是史詩劇?
論波德萊爾的幾個母題
普魯斯特的形象
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
歷史哲學論綱
附錄 本雅明作品年表(選目)
德國悲劇的起源, 陈永国译 , 北京:文化藝術,2001
《德國悲劇的起源》是本雅明最重要的代表作目錄
譯者前言
認識論一批評序言
論文的概念―知識與真理―哲學的美―概念的分化與分散―理念即構型―語言即理念―非分類性理念―布爾達赫的唯名論―真實主義,綜合,歸納―克羅齊與藝術樣式―起源―單子論―對巴羅克悲劇的忽視和誤釋―“欣賞”―巴羅克與表現主義―維護穹窿
悲悼劇與悲劇
悲悼劇的巴羅克理論―微不足道的亞里士多德影響―作為悲悼劇內容的歷史―君主理論―拜占庭淵源―希律戲劇―優柔寡斷―作為受難者的暴君,作為暴君的受難者―對受難劇的低估―基督教編年史與悲悼劇―巴羅克戲劇的內在性―表演與反映―作為造物的君主―榮譽―歷史精神的毀滅―背景―作為聖人和陰謀家的弄臣―悲悼劇的說教意圖
福爾克特的《悲劇的美學》―尼采的《悲劇的誕生》―德國唯心主義的悲劇理論―悲劇與傳奇―王權與悲劇―新舊“悲劇”―悲劇的死亡框架―悲劇,修辭和柏拉圖的對話―悲悼與悲劇―狂飄突進運動,古典主義―正劇,木偶劇―作為喜劇人物的陰謀家―命運劇中命運的概念―自然與悲劇的罪過感―舞台道具―魔幻時刻與鬼魂世界
辯解的學說,憂鬱―君主的憂鬱―身體與靈魂的憂鬱―土星學說―寓意畫:狗,球體,石頭―懶惰與不忠―哈姆雷特
寓言與悲悼劇
古典主義中的象徵與寓言―浪漫主義中的象徵與寓言―現代寓言的起源―例子與說明―寓言闡釋的二律背反―廢墟―寓言的無靈性―寓言的破碎
寓言人物―寓言性間曲―字幕與箴言―意象―巴羅克語言理論的諸方面―亞力山大體―語言的破碎―歌劇―里特爾論書寫
作為寓意畫的屍體―諸神的身體與基督教―悲悼與寓言的起源―撒旦的恐怖和諾言―沉思的局限―神秘的思考
~~~
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本雅明論藝術,許綺玲譯,台北:台灣攝影,1998; 廣西師範,2004,許綺玲、林志明譯
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 北京:中國城市,2002
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 浙江文藝,2005
~~~~~
本雅明文選,陳永國 / 馬海良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1
譯者前言
認識論一批評序言
論文的概念―知識與真理―哲學的美―概念的分化與分散―理念即構型―語言即理念―非分類性理念―布爾達赫的唯名論―真實主義,綜合,歸納―克羅齊與藝術樣式―起源―單子論―對巴羅克悲劇的忽視和誤釋―“欣賞”―巴羅克與表現主義―維護穹窿
悲悼劇與悲劇
悲悼劇的巴羅克理論―微不足道的亞里士多德影響―作為悲悼劇內容的歷史―君主理論―拜占庭淵源―希律戲劇―優柔寡斷―作為受難者的暴君,作為暴君的受難者―對受難劇的低估―基督教編年史與悲悼劇―巴羅克戲劇的內在性―表演與反映―作為造物的君主―榮譽―歷史精神的毀滅―背景―作為聖人和陰謀家的弄臣―悲悼劇的說教意圖
福爾克特的《悲劇的美學》―尼采的《悲劇的誕生》―德國唯心主義的悲劇理論―悲劇與傳奇―王權與悲劇―新舊“悲劇”―悲劇的死亡框架―悲劇,修辭和柏拉圖的對話―悲悼與悲劇―狂飄突進運動,古典主義―正劇,木偶劇―作為喜劇人物的陰謀家―命運劇中命運的概念―自然與悲劇的罪過感―舞台道具―魔幻時刻與鬼魂世界
辯解的學說,憂鬱―君主的憂鬱―身體與靈魂的憂鬱―土星學說―寓意畫:狗,球體,石頭―懶惰與不忠―哈姆雷特
寓言與悲悼劇
古典主義中的象徵與寓言―浪漫主義中的象徵與寓言―現代寓言的起源―例子與說明―寓言闡釋的二律背反―廢墟―寓言的無靈性―寓言的破碎
寓言人物―寓言性間曲―字幕與箴言―意象―巴羅克語言理論的諸方面―亞力山大體―語言的破碎―歌劇―里特爾論書寫
作為寓意畫的屍體―諸神的身體與基督教―悲悼與寓言的起源―撒旦的恐怖和諾言―沉思的局限―神秘的思考
~~~
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本雅明論藝術,許綺玲譯,台北:台灣攝影,1998; 廣西師範,2004,許綺玲、林志明譯
我們的藝術發展已頗具型制規模,其類別與用途的制訂時代,和我們今天極為不同,而過去的制訂者對事物所能發揮的作用力比起我們今天能作的實在微不足道。我們掌握的媒介有著驚人的成長,其適應性、準確性,與激發的意念、習慣,都在向我們保證不久的將來在「美」的古老工業裡會產生徹底的改變。一切藝術都有物理的部份,但已不能再如往昔一般來看待處理,也不可能不受到現代權力與知識運作的影響。二十年來,不論是材料、空間或時間都和往日不可同日而語。我們應期待的是如此重要的新局面必會使一切藝術技術改頭換面,從而推動發明,甚至可能巧妙地改變藝術本身的觀念。----保羅。梵樂希,「無所不在的征服」,藝術文件
- 攝影小史
- 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
- 人名索引
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 北京:中國城市,2002
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 浙江文藝,2005
~~~~~
本雅明文選,陳永國 / 馬海良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1
內容簡介 · · · · · ·
前言:本雅明學術思想述略
一、批評概念/內在批判/寓言:德國浪漫主義的批評概念(節選)(1920)/歌德的《親和力》(1911-1922)--獻給尤拉.科恩/德國悲劇的起源(節選)( 1928)
二、詩歌/小說/新聞:超現實主義(1929)--歐洲知識界之最後一景/卡爾.克勞斯(1930-1931)/弗朗茨.卡夫卡(1934)
三、語言/翻譯/敘事:論語言本身和人的語言(1916)/翻譯者的任務(1921)/講故事的人(1936)--尼古拉.列斯科夫作品隨想錄/什麼是史詩劇(1939)
三、律法/文化/歷史:暴力的批判(1921)/單向街(1928)/歷史哲學論綱(1940)
譯後記
作者簡介 · · · · · ·
本書是“知識分子圖書館”的一種。瓦爾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1940)猶太人。他是20世紀罕見的天才,真正的天才,是“歐洲最後一名知識分子”。本雅明的一生是一部顛沛流離的戲劇,他的卡夫卡式的細膩、敏感、脆弱不是讓他安靜地躲在一個固定的夜晚,而是驅使他流落整個歐洲去體驗震驚;本雅明的孤獨是喧嘩和運動背景下的孤獨,這種孤獨既令人絕望,又摧發希望,本雅明的寫作就永遠徘徊在絕望和希望之間,大眾和神學之間,這種寫作因此就獲得了某種暖昧的倫理學態度。曖昧正是本雅明的特性之一,他的身份,他的職業,他的主題,他的著述,他的信仰,他的空間,他的只言片語,都不是確定的,都是難以分類的。真正確定的,只有一點,那就是他的博學、才華和敏銳的辯證融會,正是這種融會,留給了20世紀一個巨大背景和一個思考空間。
目錄 · · · · · ·
前言本雅明學術思想述略
一批評概念/內在批判/寓言
德國浪漫主義的批評概念(節選)(1920)
歌德的《親和力》(1911—1922)
——獻給尤拉·科恩
德國悲劇的起源(節選)(1928)
二詩歌/小說/新聞
超現實主義(1929)
——歐洲知識界之最後一景
卡爾·克勞斯(1930—1931)
弗朗茨·卡夫卡(1934)
三語言/翻譯/敘事
論語言本身和人的語言(1916)
翻譯者的任務(1921)
講故事的人(1936)
——尼古拉·列斯科夫作品隨想錄
什麼是史詩劇?(1939)
四律法/文化/歷史
暴力批判(1921)
單向街(1928)
歷史哲學論綱(1940)
譯後記
~~~~一批評概念/內在批判/寓言
德國浪漫主義的批評概念(節選)(1920)
歌德的《親和力》(1911—1922)
——獻給尤拉·科恩
德國悲劇的起源(節選)(1928)
二詩歌/小說/新聞
超現實主義(1929)
——歐洲知識界之最後一景
卡爾·克勞斯(1930—1931)
弗朗茨·卡夫卡(1934)
三語言/翻譯/敘事
論語言本身和人的語言(1916)
翻譯者的任務(1921)
講故事的人(1936)
——尼古拉·列斯科夫作品隨想錄
什麼是史詩劇?(1939)
四律法/文化/歷史
暴力批判(1921)
單向街(1928)
歷史哲學論綱(1940)
譯後記
啟迪:本雅明文選,張旭東、王斑譯,北京:三聯;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12
打開我的藏書─談談收藏書籍
譯作者的任務─波德萊爾《巴黎風光》譯者導言
講故事的人─論尼古拉.列斯克夫
弗蘭茨.卡夫卡─逝世十周年紀念
論卡夫卡
什麼是史詩劇?
論波德萊爾的幾個母題
普魯斯特的形象
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
歷史哲學論綱
附錄 本雅明作品年表(選目)
書評:嚴謹的藝術科學:關於《藝術科學研究》第一卷,1931/1933,收入《維也納美術史學派》,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pp.264-71
《經驗與貧乏》直接翻譯自德文, 是本很有價值的{Walter Benjamin文選},我估計它囊括約三分之一強的重要作品。它用一篇短文《經驗與貧乏》當此本24萬字的文論選之書名,很有意思。
缺點是專有名詞附原文、註解還不夠多。另一缺點是缺索引---它的優點是,可讓讀者了解,除了附錄中的人名、書名之外,Walter Benjamin也多次提倒畫家Paul Klee (本書直接以正確發音翻譯,惜未附原文)等。
經驗與貧乏
作者: (德)瓦爾特·本雅明
譯者: 王炳鈞 / 楊勁
出版社: 百花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 1999-9
頁數: 400定價: 24.00
裝幀:平裝叢書: 20世紀歐美文論叢書ISBN: 9787530627488
副標題: 20世紀歐美文論叢書
內容簡介 · · · · · ·
本雅明一直以一個自由作家和翻譯家的身份維生。他幾乎將一生奉獻於寫作。他寫了大量的有關十九世紀的文化、文學論文。本書收編了作者自1915年所寫的《評弗里德里希·荷爾德林的兩首詩》(《詩人之勇氣》《羞澀》),1920年所寫的《德國浪漫主義的藝術批評概念》,1931年創作的《評弗蘭茨·卡夫卡的建造中國長城時》,1933年《經驗和勇氣》再到1934,《弗蘭茨·卡夫卡——紀念卡夫卡逝世十週年》,1938年的《致格爾斯霍姆· 朔勒姆的信》,總計十二篇力作。其中《評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白痴)》、《評歌德的(親合力)》、《貝爾托爾特·布萊希特》等幾篇均寫得有藝術見解,又有細膩情感的表達。作者簡介 · · · · · ·
瓦爾特·木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1940),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文學評論家和哲學家之一。出生於德國富裕的猶太人家庭,在申請大學教職失敗後,一直從事文學評論和翻譯工作。他的作品在法蘭克福學派批評理論的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納粹興起後他離開德國,1940年在法國與西班牙邊鏡自殺。目錄 · · · · · ·
評弗里德里希・荷爾德林的兩首詩《詩人之勇氣》・《羞澀》
德國浪漫派的藝術批評概念
緒論一 課題的限定二 材料來源
第一部分 反思
一 費希特的“反思’和“假定’概念直接認識――假定的限定――反思的限定
二 早期浪漫主義者對反思的理解反思的三個階段―一智力直觀――反思的媒介――藝術
三 系統與概念絕對系統――神秘術語――玩笑―― 藝術之術語
四 早期浪漫派的自然認識理論自我認識――客體認識的基本原理
第二部分 藝術批評
一 早期浪漫派的藝術認識理論作為反思媒介的藝術――批評――作品的獨立性
二 藝術作品形式――內在批評――素材及形式的反諷
三 藝術理念形式和作品的整體性――漸進的總匯詩――超驗文學――小說――散文――冷靜――批評早期浪漫派的藝術理論與歌德理念與理想――繆斯式的――無條件的作品――古希臘羅馬――風格――批評
引文目錄
評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135
評歌德的《親合力》
貝爾托爾特・布萊希特文學史與文學學
經驗與貧乏252
可技術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 259
愛德華・福克斯,收藏家和歷史學家
評弗蘭茨・卡夫卡的《建造中國長城時》
弗蘭茨・卡夫卡――紀念卡夫卡逝世十週年346
致格爾斯霍姆・朔勒姆的信 379
缺點是專有名詞附原文、註解還不夠多。另一缺點是缺索引---它的優點是,可讓讀者了解,除了附錄中的人名、書名之外,Walter Benjamin也多次提倒畫家Paul Klee (本書直接以正確發音翻譯,惜未附原文)等。
經驗與貧乏
作者: (德)瓦爾特·本雅明
譯者: 王炳鈞 / 楊勁
出版社: 百花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 1999-9
頁數: 400定價: 24.00
裝幀:平裝叢書: 20世紀歐美文論叢書ISBN: 9787530627488
副標題: 20世紀歐美文論叢書
內容簡介 · · · · · ·
本雅明一直以一個自由作家和翻譯家的身份維生。他幾乎將一生奉獻於寫作。他寫了大量的有關十九世紀的文化、文學論文。本書收編了作者自1915年所寫的《評弗里德里希·荷爾德林的兩首詩》(《詩人之勇氣》《羞澀》),1920年所寫的《德國浪漫主義的藝術批評概念》,1931年創作的《評弗蘭茨·卡夫卡的建造中國長城時》,1933年《經驗和勇氣》再到1934,《弗蘭茨·卡夫卡——紀念卡夫卡逝世十週年》,1938年的《致格爾斯霍姆· 朔勒姆的信》,總計十二篇力作。其中《評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白痴)》、《評歌德的(親合力)》、《貝爾托爾特·布萊希特》等幾篇均寫得有藝術見解,又有細膩情感的表達。作者簡介 · · · · · ·
瓦爾特·木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1940),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文學評論家和哲學家之一。出生於德國富裕的猶太人家庭,在申請大學教職失敗後,一直從事文學評論和翻譯工作。他的作品在法蘭克福學派批評理論的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納粹興起後他離開德國,1940年在法國與西班牙邊鏡自殺。目錄 · · · · · ·
評弗里德里希・荷爾德林的兩首詩《詩人之勇氣》・《羞澀》
德國浪漫派的藝術批評概念
緒論一 課題的限定二 材料來源
第一部分 反思
一 費希特的“反思’和“假定’概念直接認識――假定的限定――反思的限定
二 早期浪漫主義者對反思的理解反思的三個階段―一智力直觀――反思的媒介――藝術
三 系統與概念絕對系統――神秘術語――玩笑―― 藝術之術語
四 早期浪漫派的自然認識理論自我認識――客體認識的基本原理
第二部分 藝術批評
一 早期浪漫派的藝術認識理論作為反思媒介的藝術――批評――作品的獨立性
二 藝術作品形式――內在批評――素材及形式的反諷
三 藝術理念形式和作品的整體性――漸進的總匯詩――超驗文學――小說――散文――冷靜――批評早期浪漫派的藝術理論與歌德理念與理想――繆斯式的――無條件的作品――古希臘羅馬――風格――批評
引文目錄
評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135
評歌德的《親合力》
貝爾托爾特・布萊希特文學史與文學學
經驗與貧乏252
可技術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 259
愛德華・福克斯,收藏家和歷史學家
評弗蘭茨・卡夫卡的《建造中國長城時》
弗蘭茨・卡夫卡――紀念卡夫卡逝世十週年346
致格爾斯霍姆・朔勒姆的信 37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