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8日 星期三

永井荷風(1920)《江戶藝術論》 侯詠馨譯( 2020);加藤 周一《日本藝術的心與形 Japan: Spirit & Form By Shūichi Katō》《21世紀與中國文化 "翻譯 風流 自然"》;鈴木 由紀《浮世繪的女人們》 :199 葛飾北齋、261 喜多川歌麿、280 歌川國芳..... 歌川國芳( Utagawa Kuniyoshi,1798-1861):悪魔の浮世絵2019.6。《貓之東海道五十三次?》《藝術家》 再談歌川國芳 Utagawa Kuniyoshi---漢清講堂、書市的浮世絵大師















再談歌川國芳 Utagawa Kuniyoshi---漢清講堂的浮世絵大師:199 葛飾北齋、261 喜多川歌麿、280 歌川國芳.....    歌川國芳( Utagawa Kuniyoshi,1798-1861):悪魔の浮世絵2019.6。《貓之東海道五十三次?》《藝術家》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3110701812520090



《江戶時期日本藝術》(JAPANESE ART of the EDO PERIOD_中的浮世繪

漢清講堂的浮世絵

280 歌川國芳:悪魔の浮世絵
280 歌川國芳 Utagawa Kuniyoshi:悪魔の浮世絵; Cats as a Word (猫の当字).《 浮世繪水滸人物》、自来也、児雷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KyMgSYZEh0

https://hanchingchung.blogspot.com/2019/07/280-utagawa-kuniyoshi.html



 《藝術家》奇想的畫家歌川國芳 2018.11  pp. 342~367

***
補強歌川國芳( Utagawa Kuniyoshi,1798-1861)




****廣告
歌川國芳(うたがわ くによし,1798年-1861年),是日本江戶時代末期的浮世繪歌川派晚期的大師之一。歌川國芳以養貓、愛貓、畫貓、寵貓著稱,弟子們曾形容他愛貓到處養貓畫貓,連作貓畫時的懷搋著的也是貓,看著的也是貓。
歌川國芳的作品之一・《貓之東海道五十三次》,1850年這幅有着55隻貓的三折版畫,其中的每一隻貓都代表着,連接京都和東京的大道上的一個驛站。
琳琅滿目的貓咪以各種姿態展現出個種貓的姿態、毛色、與擬人化的個性。有抓耳翻身;也有小跑蹬腳的;也有廝毛親耳的;也有舔掌互動的;也有的在愜意的打盹慵懶樣的。如果細細品嘗他的畫作,你甚至能感受到

永井荷風(1920)《江戶藝術論》 侯詠馨譯( 2020);加藤 周一《日本藝術的心與形 Japan: Spirit & Form By Shūichi Katō》《21世紀與中國文化 "翻譯 風流 自然"》;鈴木 由紀《浮世繪的女人們》

『江戸芸術論』、春陽堂(1920)/ 岩波文庫(2000)

永井荷風江戶藝術論  侯詠馨 2020

目錄

文學理念下的浪漫情懷──話說永井荷風……
沉迷江戶風俗的生活實業家──永井荷風小傳與重要著作年表
導讀:發現浮世繪:永井荷風與《江戶藝術論》──瀧本弘之

鑑賞浮世繪
鈴木春信的錦繪
浮世繪的山水畫及江戶名所
歐洲人眼中的葛飾北齋
龔固爾的歌麿及北齋傳
歐美人的浮世繪研究
浮世繪與江戶戲劇
衰退期的浮世繪
論狂歌
江戶戲劇的特徵


走一趟淺草文化、嚐一口江戶風味──永井荷風文學散步
本書原文版本
《江戶藝術論》(圖1)於大正九年(一九二◯)由春陽堂出版。該論集由十章構成,以江戶浮世繪為中心,匯集先前連載於《三田文學》的浮世繪論述於一冊。此書與其說是行家研究,不如說是荷風依憑個人對江戶藝術的偏愛而著。
 
  〈鑑賞浮世繪〉一篇於大正三年(一九一四)寫就。就在數月前剛喪父的荷風,隨即與他大正二年十月才結髮的妻子告別。以此為機,荷風獲得了一個周身清靜的寫作環境,開始頻繁出入於舊書店與古董店,蒐集資料。
 
  該單行本中的文章基本上都首刊於荷風主導的《三田文學》(圖2-1)上,每篇的發表年月如下:(首次發表時的文章標題在發行單行本後稍有改動,以下是收錄在單行本的標題。)
 
  〈鑑賞浮世繪〉:大正三年一月,由《中央公論》發表
  〈鈴木春信的錦繪〉:大正三年一月
  〈浮世繪的山水畫及江戶名所〉:大正三年七月
  〈歐洲人眼中的葛飾北齋〉:大正三年二月
  〈龔固爾的歌麿及北齋傳〉:大正二年九月
  〈歐美人的浮世繪研究〉:大正三年二月
  〈浮世繪與江戶戲劇〉:大正三年七月
  〈衰退期的浮世繪〉:大正三年六月
  〈論狂歌〉:大正六年
  〈江戶戲劇的特徵〉:大正三年五月
 
  〈鑑賞浮世繪〉一篇寫於大正三年(一九一四)正月,次月登載於《中央公論》一月號。荷風以舊時代擁護者的姿態,借浮世繪之題,引出一番東西文明論的思考,並以此感慨急進歐化風潮下的日本社會。他在文章中提到了比利時象徵派詩人維爾哈倫對魯本斯裸女畫的讚賞,並借此比附浮世繪的美妙之處。簡言之,做為海外留學回來的教授,荷風志得意滿地藉此機會掉書袋,欲給保守的學閥也鬆鬆土。那時上田敏已出版其著名譯詩集《海潮音》(明治三十八年),他在書中將維爾哈倫視為歐美人氣非凡的代表詩人,荷風在此處特引維爾哈倫來論及浮世繪印象,大概也有致意上田敏的味道,畢竟上田敏曾與鷗外一同為他入職慶應也幫了不少忙。
 
  在〈鈴木春信的錦繪〉一文中,荷風論及了眾多浮世繪畫家中他尤其偏愛的鈴木春信。荷風本就愛好文學,春信筆下富含文學韻味的女性因此也頗投其所好。論文最後列舉了十一種春信的浮世繪繪本,但今日恐怕都難以一見。荷風不僅關注浮世繪印刷品(木版畫)、浮世繪親筆畫,他對刻本亦有所考究,這不得不說是其眼光獨到之處。在這期《三田文學》中,荷風為表達對春信的偏愛,還特將四幅春信的版畫置於卷首插圖(圖2-1、圖2-2)。
 
  〈浮世繪的山水畫及江戶名所〉一文與同時期於《三田文學》連載的散文《日和下駄》相輔相成,文中列舉了描繪江戶名所的北齋與廣重,不僅限於獨幅畫作,頗具特色的是,他還介紹了許多繪有江戶名所的刻本。(江戶後期出版了許多以「地志」為主題的名所畫刻本,繪本形式在當時頗為流行,略舉一例,齋藤月岑的《江戶名所圖會》,長谷川雪旦繪,圖3)說起名所畫,並非只有獨幅畫一種形式,比如彩印的北齋《隅田川兩岸一覽》,就尤其值得一提。
 
  荷風的留歐經歷最派得上用場的,要數〈歐洲人眼中的葛飾北齋〉、〈龔固爾的歌麿及北齋傳〉兩篇。事實上,正是在大洋彼岸巡訪各地博物館、美術館期間,荷風才注意到了自己母國的浮世繪。面對著這些陳列在異國他鄉的博物館、美術館中的「藝術版畫」,他想必既是懷念,又是感動。荷風十幾歲時便接觸了英語、法語,學業中亦多有涉獵,正因語言上的優勢,相較一般歐美人而言,他能對浮世繪擁有更深刻的見解。其研究之細節,也因其在紐約、巴黎的駐留經歷而更顯說服力。荷風曾在回憶中談到,自己第一次接觸浮世繪,就是在美國的美術館。
 
  眾所皆知的是,日本浮世繪從十九世紀中葉起飽受歐洲關注,許多畫家競相收集浮世繪,自此開始,浮世繪便接受了來自藝術領域的影響,尤其是以法國為中心興起的日本主義潮流。然而,當日本國內重新認識到浮世繪價值時,珍貴的名品早已流出海外,甚至出現為海外市場製造贗品的現象。對日本人而言,浮世繪僅是賣給外國人的「商品」,若欲從文化脈絡中探尋其價值,則實在無可圈可點之處。
 
  外國人的浮世繪研究中,最全面且最具體系性的研究者當屬費諾羅沙(Ernest Francisco Fenollosa),他曾在岡倉天心的幫助下從波士頓美術館購入了中國和日本的美術品。荷風亦稱道其研究之精妙,並作了詳細引用。費諾羅沙不幸於倫敦客死(一九〇八)後,其龐大的美術史研究彙編成《東亞美術史綱》(上)、(下)出版,其中特設浮世繪一章〈第十七章:江戶的近代平民美術(浮世繪)〉,費諾羅沙於此章對浮世繪展開詳細論述,此誠可謂是空前絕後之壯舉。文章以英語寫成,問世後對促進國際對浮世繪的認知有極大的助益。在此之前的明治三十一年四月(一八九八),費諾羅沙曾受古董商小林文七委託撰寫了《浮世繪展覽圖目》(圖4),該展舉辦於上野鶯谷,可謂是最早的浮世繪展了。
 
  〈浮世繪與江戶戲劇〉一文論及了歌舞伎與浮世繪的關係。歌舞伎盛行於江戶初期,浮世繪伴其而興,中國年畫和戲劇的關係亦是如此。在沒有電視和電影的時代,人們將戲劇繪於紙上,一為宣傳,二為記錄,或描繪劇場模樣,或描繪演員肖像。劇場所處的繁華地段周邊,往往毗鄰著花街柳巷,所以美人畫、風俗畫也隨之而生。
 
  〈衰退期的浮世繪〉一文中,荷風從春信談到了歌麿、國芳,並進入了十九世紀。他論述了文化、文政、天保時代美人畫與人物畫的衰頹,以及隨之而來的北齋、廣重的風景版畫的興盛。這一時期正是浮世繪文化的大眾化時期,數量開始壓倒品質。隨著大眾旅行與寺社參拜活動的普及,浮世繪的活躍領域向旅行導覽、地志、名所圖等方面擴張。媒體的泛用必然伴隨著品質的下滑,然而在激烈的競爭中,浮世繪也孕育出了新的技法。在藏家眼裡,大眾化恐怕是一種墮落,然而在荷風看來,這一時期雖是衰退期,但彩色印刷品輕易可製、隨處可得的光景,讓進入石版印刷時代的西洋都驚歎不已。
 
  在〈論狂歌〉、〈江戶戲劇的特徵〉兩篇中,荷風道盡了江戶文化的本質。若非像荷風這樣涉獵多域的人,既立志成為歌舞伎狂言創作者,又在落語這行入過門,還兼好三味線、琴、豎笛,恐怕難作此文。這是一篇基於荷風個人體驗的江戶文化論,集各種技藝於一身的他對西洋文化日漸侵蝕下的江戶充滿憐惜,他悲歎著、感慨著,向讀者娓娓唱來。
 
  何謂狂歌?根據辭典解釋,狂歌乃「短歌的一種,相對和歌而言,是一種狂體的和歌,即不純正的狂歌」,照此釋義,仍有曖昧。和歌做為《古今集》以來的日本傳統,一直是日本人精神支柱的一部分。狂歌借用了和歌形式,但不唱花鳥風月,只做諧謔諷刺。浮世繪畫面中,多伴有順滑的假名寫成的狂歌,與中國繪畫中詩畫同幅一樣,浮世繪亦有狂歌字句佐之,為畫面增添一分晦澀。比如說,畫美人時往往增畫一男以伴之,成二人合奏之景,為使讀者默認其為玄宗與楊貴妃,擇狂歌或漢詩旁注即可。這種以文字增味畫面的做法,在浮世繪中也被稱為「比興」(見立て)、「妝點」(窶し)。浮世繪文化迎來鼎盛的江戶後期,圖像不再被孤立繪製,為照顧讀者的文化程度,一種附帶解讀文的畫面加文字的做法應聲而出,大為流行,其背後亦有解謎文化的影子。因此外國人所做的浮世繪研究,往往難以到達這個層面(這是當然),他們多將其視為美術性質的版畫作品來鑑賞。
 
  這一時期,日本民眾終於對浮世繪作品集產生興趣,日本國內亦有研究問世。「赤木叢書」中就有一冊《西人之所見日本浮世繪》,其中介紹了斯特倫奇、費諾羅沙、莫里遜等的浮世繪研究。雖是冷門小冊子,但就先後順序而言,荷風的研究更早一些,應是未曾參考此作。
 
  另外,在明治末期,還有名為《此花》(konohana)的雜誌於大阪發行。該雜誌由一名具有反抗精神的記者宮武外骨所創(圖5-1、圖5-2)。「此花」即梅花的別稱,外骨分別以「第一枝」和「第二枝」命名該雜誌第一期及第二期。這種命名趣向正是江戶文人趣味的體現。遺憾的是,《此花》停刊於明治四十五年第二十二期「凋落號」。荷風也在〈鑑賞浮世繪〉中言及宮武外骨,並稱其為先驅者。~~ 導讀:發現浮世繪:永井荷風與《江戶藝術論》──瀧本弘之


加藤 周一1919~2008《日本藝術的心與形》北京外研社,2013

 Japan: Spirit & Form By Shūichi Katō (加藤 周一) Tokyo: Tuttle,1994




《濹東綺譚》某個場景卻又懶得去翻查,一直想一直想竟想到《雪國》。

 加藤 周一{21世紀與中國文化 "翻譯 風流 自然" } 中文作品

加藤 周一中文作品


鈴木 由紀子(すずき ゆきこ、1947年 - )《浮世繪的女人們》重慶大學,2019

再談歌川國芳 Utagawa Kuniyoshi---漢清講堂的浮世絵大師:199 葛飾北齋、261 喜多川歌麿、280 歌川國芳.....    歌川國芳( Utagawa Kuniyoshi,1798-1861):悪魔の浮世絵2019.6。《貓之東海道五十三次?》《藝術家》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3110701812520090



《江戶時期日本藝術》(JAPANESE ART of the EDO PERIOD_中的浮世繪


 

他的貓活要在紙面上的生動。但既然是東海道五十三次,為什麼畫裡卻出現了五十五隻貓呢?
其實這幅畫是對歌川廣重的《東海道五十三次》的戲仿創作。東海道沿途有53個驛站,為旅人提供馬棚飲食、旅人食物和過夜住所。加上起點的江戶和終點的京都,所以一共有55處景緻可描述。









Kuniyoshi: From the Arthur R. Miller Collection Hardcover ...
https://www.amazon.com › Kuniyoshi-Ar...



The only major book to illustrate the entirety of the artists work, Kuniyoshi explores his extraordinary imagination across animpressive range of subject ...
評分:4.6 · ‎14 則評論



Utagawa Kuniyoshi: Books - Amazon.com
https://www.amazon.com › Books-Utaga...


Animals by Kuniyoshi: Ukiyo-e Paper Book (Japanese Edition). Japanese Edition | by Nobuhisa Kaneko and Kuniyoshi Utagawa | Dec 1, 2017.


Kuniyoshi by Timothy Clark - Goodreads
https://www.goodreads.com › book › show


2009年4月1日 — 16 ratings0 reviews. This handsome volume explores the life and work of Utagawa Kuniyoshi (1798-1861), one of Japan's greatest print artists ...
評分:4.3 · ‎16 票


Kuniyoshi: Japanese Master of Imagined Worlds - Goodreads
https://www.goodreads.com › book › show


2013年12月3日 — Kuniyoshi book. Read reviews from world's largest community for readers. Utagawa Kuniyoshi (1797--1861) is indisputably a major force in the ...



Utagawa Kuniyoshi Art Book Review - Halcyon Realms
http://halcyonrealms.com › books › utaga...


This comprehensive volume ( Utagawa Kuniyoshi – His Pictorial Eloquence In The 21st Century ) documents the full breadth of his life's artistic ...
2017年12月7日 · 上傳者:Halcyon Realms Art Book Reviews

2023年1月4日 星期三

「陳其寬教育」。陳其寬與Bauhaus: 藝術家素描 (國家文藝獎)、自述;陳其寬作品與視覺語言(György Kepes); 陳其寬的繪畫和校園建築(東海大學)





永遠的老師 一生的課堂--感謝東海大學的「陳其寬教育」

⊙蘇希三


(生活雜記) 浮世繪版 2000.6.12

永遠的老師 一生的課堂--感謝東海大學的「陳其寬教育」


 發現學習、受教並不一定在課堂上。素未謀面的人也可能成為恩師。陳其寬老師就是我這個新觀念裡的第一位老師…


常常會聽到有人在講對自己影響最大的老師。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甚至要求每位畢業生在畢業五年後投票選最好的老師。當選的老師名字刻在學校的牆上永遠留念。全部都是在自己曾經直接修習過課程的老師中尋找。


 最近幾年有機會讀到東海建校的一些事情,包括校園的規畫及建築,才開始動搖我的看法,發現學習、受教並不一定在課堂上。素未謀面的人也可能成為恩師。陳其寬老師就是我這個新觀念裡的第一位老師。

 我花了四年生活在他的作品裡面。

 有一天,忽然領悟到我花了四年生活在他的作品裡面,天天從他的作品中直接吸取營養。東海校園所表現的宏觀、認真、徹底、樸素、真誠、耐看、自然美、充滿探索、創意、希望與感動,與人性接近、尊重人性等等數說不完的特質,一一都成為我畢業以來生活及工作上的重要成分。原來我直接從陳其寬老師及其他建築師修習的時數早超過任何一位老師的課程。


 文理大道與每個學院交叉的那些直角看起來很平常,卻一直是個重要的教育點,天天都在複習,也根深蒂固地進入許多東海人的價值觀。原來這些直角天天都在考我們要抄捷徑,破壞一點點環境讓個人賺一點點方便,還是要抵抗潮流,堅持走那笨笨的「正路」。我在學校時候就看出這個教育焦點了,也很感激這個平凡卻重要的練習題。東海的校園提供很大的腦力激盪與休息空間,我所接觸過的每個建築物都沒有見不得人的「後面」,每個細節都禁得起使用人仔細地檢驗,持續地觀賞。他們不曾讓我像跑百米一般匆匆忙忙地看過一次,就覺得看完了,可以不理他了。


 做為藝術品,東海的景觀大多看起來沒什麼,卻令人想要再重看一次,恐怕忽略了什麼重要的觀點。欣賞的人自然會產生主動尋找的意念,而不會被動地等待接受刺激。我們自然地繼續挖掘那一片初看平凡的天地,很怕因為看不出門道而暴露無知。無形中就訓練出我們追求進步的態度與本事。天天生活在其中,腦子裡並不需要承受太多的視覺壓力負擔,可以保留不少體力與精神去注意別的事務。

我的住家帶有一些前面提過的東海味道。

 學校的環境也讓我覺得個人很受尊重,充滿很多實質的與精神的空間可以學習發揮。站在校園裡,常常覺得我是主角,有這麼美麗大方又很含蓄的校園在陪襯我。我可以是這份美景的重要成分,我有機會讓他更美或美不起來。這種「我可以參與、可以有影響」的歸屬感在勞作教育的活動中更有明顯的體會。同時,校園也讓我很放心地「不做什麼事,為了下一步,先停留在這一步」。這樣的觀念現在仍是讓我能夠在職場與生活中享受人生的重要基礎。



 畢業後不久,內人模擬路思義教堂的造型作他母親的墓園。再不久,那個會讓人想起東海教堂的墓竟成了台南基督教公墓的標準。東海也成了我們思念母親的媒介。兩年前在一個偶然迷路的情況下,看到在路竹有個墓地,竟然清一色是路思義教堂形狀的墓。可見陳老師的作品所代表的東西是多麼地被接受、歡迎。

 內人與我一起營造的住家,每個都帶有一些前面提過的東海味道。在我家,人是主角,房子有很強的吸引力,但是在天天引導我家人的想像之際,絕不會與人搶鋒頭,是很受客人及購屋者歡迎的地方。



 我相信已經從東海學到一些「陳其寬」-把寬度展現出來的道理。套用今年的台灣詞彙:陳其寬之道,在水扁,在連戰,在處於恆久忍耐。水者柔軟,扁者低姿態,連戰意思是持續不斷,經過恆久忍耐才寬得起來。

 謝謝東海提供深度的「陳其寬」教育,讓我終身受用不盡。



****


György Kepes
Juliet’s Shadow Caged, 1938
gelatin silver print
25.24 × 20.16 cm
Carnegie Museums of Pittsburgh
可能是 1 人的特寫




2019年紀念Bauhaus 創校百年,最應該提陳其寬先生。


國家文藝獎第8屆獲獎藝術家

陳其寬

Chen Ji-kuan

引進包浩斯設計教育第一人

陳其寬這位擁有伊利諾大學建築研究所的養成教育,又親炙現代主義建築大師也是德國包浩斯設計學校創辦人葛羅培斯,並在他的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工作三年,同時又任教於麻省理工學院,他的經歷與資歷,已在他體內匯成一股包浩斯教育的潛流,與他自身的中國母體文化互融互滲。

一九六0年在他主持下的東海大學建築系,不但系館是他親自設計的白色建築,是以新材料、新結構營建的台灣最早的薄殼建築,而藝術中心也是用拋物雙曲面RC傘狀結構,做曲面傘狀屋頂,建築樸實無華,又有雕塑美感,又結合中國建築的合院空間及月門、花瓶門,既現代又中國。它施工既容易,省工又省料,彰顯出理性與感性的平衡。陳其寬的白色建築象徵著他用包浩斯革新的精神,無論在材質或意念上,他要再造一種現代的建築語彙。

在他主持東海大學建築系的六0年代(1960-1964),他在一年級講授「基本設計」課程,偏重結構的實驗,著重以紙做出各種切割空間造型,推展「簡單就是美」的理念。他著實是國內引進包浩斯設計理念的第一人。而路思義教堂它的創新形式與建築工法,更是一個包浩斯的代表。漢寶德認為:「這可能是包浩斯精神在東方的最佳產品,簡單、合理、輕巧。結構、空間、功能的密切配合。」在陳其寬的身上傳承自葛羅培斯所力倡的「建築沒有終極,只有不斷變革。」的理念。六0年代他帶領東海建築系學生,去形塑一個具有現代理念、現代技術,又有中國傳統精神的建築。

 ~文/鄭惠美  藝術家素描https://www.ncafroc.org.tw/artist_detail.html?id=1236






György Kepes [ˈɟøɾɟ ˈkɛpɛʃ] (October 4, 1906 – December 29, 2001) was a Hungarian-born painter, photographer, designer, educator, and art theorist.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y%C3%B6rgy_Kepes

György Kepes [ˈɟøɾɟ ˈkɛpɛʃ] (October 4, 1906 – December 29, 2001) was a Hungarian-born painter, photographer, designer, educator, and art theorist. After immigrating to the U.S. in 1937, he taught design at the New Bauhaus (later the School of Design, then Institute of Design, then Illinois Institute of Design or IIT) in Chicago. In 1967 he founded the Center for Advanced Visual Studies at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 where he taught until his retirement in 1974.[1][2]

György Kepes
Mr. and Mrs. Gyorgy Kepes and M. Richard Rose, RIT NandE Vol14Num6 1982 Feb18 Complete (Gyorgy crop).jpg
Kepes in 1982
BornOctober 4, 1906
DiedDecember 29, 2001 (aged 95)
NationalityHungary
EducationRoyal Academy of Fine Arts
Known forPainter, photographer, designer, educator, and art theorist
Notable workLanguage of Vision
SpouseJuliet Appleby
ElectedNational Academy of Design


Vision + Value[edit]

In 1965–66, Kepes edited a set of six anthologies, published as a series called the Vision + Value Series. Each volume contained more than 200 pages of essays by some of the most prominent artists, designers, architects and scientists of the time. The richness of the volumes is reflected in their titles: The Education of VisionStructure in Art and ScienceThe Nature and Art of MotionModule, Symmetry, Proportion, RhythmSign, Image, Symbol; and The Man-Made Object.

In his lifetime, Kepes produced other books of lasting importance, among them Graphic Forms: Art as Related to the Book (1949); Arts of Environment (1972); and The Visual Arts Today (1960). He was also a prolific painter and photographer, and his work is in major collections. In recognition of his achievements, there is a Kepes Visual Centre in Eger, Hungary. In 1973 he was elected into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Design as an Associate member and became a full Academician in 1978.




2022年11月30日 星期三

"清清佳美" 之網址;001 2022譯藝獎 頒獎與得獎人洪世民林皎碧分享;002 林皎碧 專題演講: (日本)名畫紀行 。漢清佳美 003 張華答謝曹永洋所轉贈張清吉藏書「不思議の国のアリス」鐘漢清解說此

  "清清佳美"之網址;001 2022譯藝獎 頒獎與得獎人洪世民林皎碧分享;002 林皎碧  專題演講: (日本)名畫紀行  

網址


漢清佳美 003 張華答謝曹永洋所轉贈張清吉藏書「不思議の国のアリス」鐘漢清解說此書 2022 10 14
39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ZTpyI92DUE



002 林皎碧 專題演講: (日本)名畫紀行 2022/10/14
001 2022譯藝獎 頒獎與得獎人洪世民林皎碧分享2022/10/14

2022年9月6日 星期二

簡介伊藤若冲Ito Jakuchu (1716-1800)

 


簡介伊藤若冲Ito Jakuchu (1716-1800),根據;伊藤若冲 :Ito Jakuchu : another world;若冲と江戶絵画 / [伊藤若沖等繪]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740646973797619



伊藤若冲 : アナザーワールド = Ito Jakuchu : another world / 千葉市美術館, 静岡県立美術館編

千葉市立美術館


プライスコレクション : 若冲と江戶絵画 / [伊藤若沖等繪] ; 東京囯立博物館,日本経済新聞社編集






『奇想の系譜 又兵衛‐国芳』美術出版社
1970



著書『奇想の系譜』を始め、それまでの美術史ではあまり評価されていなかった岩佐又兵衛狩野山雪伊藤若冲曽我蕭白長沢蘆雪歌川国芳をとりあげ、「奇想の画家たち」として再評価をうながした。

時代や分野を超えてある日本美術の特質として、「かざり」「あそび」「アニミズム」の3つを挙げている。

  • 『日本美術史の水脈』 辻惟雄先生還暦記念会編 ぺりかん社 1993


曽我蕭白(1730-1781)や長澤蘆雪(1754-1799)とともに奇想派と称されることがある[21]
曾我 蕭白(そが しょうはく

長沢 芦雪(ながさわ ろせつ

障壁画



歌川 国芳/ Utagawa Kuniyoshi,1798-1861)1830





漢清講堂280 歌川國芳:悪魔の浮世絵•

Jun 5, 2019 vs 

藝術家,羅珮慈:奇想的畫家歌川國芳,Nov. 2018


Wikipedia 中文

伊藤若沖(日語:伊藤若冲いとう じゃくちゅう,1716年3月1日-1800年10月27日),近代日本畫家江戶時代中期在京都活躍的畫師,名汝鈞,字景和。其作品巧妙融合了寫實與想像的他被稱為「奇想的畫家」,與曾我蕭白長澤蘆雪齊名。其作品於日本三之丸尚藏館、日本美秀美術館均有收藏。



美國收藏家Joe D. Price及其夫人擁有全世界最大伊藤若沖作品私人收藏,夫人去世後作品現收藏於美國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C%8A%E8%97%A4%E8%8B%A5%E5%86%B2



伊藤 若冲(いとう じゃくちゅう、1716年3月1日正徳6年2月8日) - 1800年10月27日寛政12年9月10日))は、江戸時代の画家。名は汝鈞(じょきん)、は景和(けいわ)。初めは春教(しゅんきょう)と号したという記事がある[3]が、その使用例は見出されていない。斗米庵(とべいあん)、米斗翁(べいとおう)、心遠館(しんえんかん)、錦街居士ともす。





3分鐘簡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QwE2wTrr1s



商人時代、若冲は家業を放棄して2年間丹波の山奥に隠棲してしまい、その間、山師が枡源の資産を狙って暗躍し、青物売り3千人が迷惑したという逸話が残る[8]。ただし、この逸話は後述する錦市場に起こった事件と共通する記述が多いことから、事件を元に後世に作り変えられた話だと考えられる[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