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7日 星期二

278 紀念許逖先生 2019-03-24 蘇遠亮、陳文華。柳作梅,孫立人,冰心


從孫立人的一封信談起發布日期:2024/09/16 作者: 王先正。 不久前,看到網路流傳一封孫立人將軍寫給大陸好友冰心女士的信,信中寫道:婉瑩嫂夫人大鑒:許逖先生來舍,朗讀手書,其於立人,尤殷殷垂注,聞之至為感篆。回憶同舟東渡,轉瞬遂近七十年,昔日少年,俱各衰邁,而文藻兄且已下世。人世無常,真不可把玩也。立人兩三年來,身體狀況亦大不如前,雖行動尚不需人扶持,而步履遲緩,不復輕快。有時腦內空空,思維難以集中。比來除定時赴醫院作復健運動外,甚少出門矣。故人天末,何時能一造訪,暢話平昔,殆未可必然,亦終期所願之得償也。言不盡意。諸維珍衛。順候著安。弟孫立人拜啟  1990.5.15這一封以毛筆書寫的信,內容及字體在網路贏得不少好評,有人說其書法極為蒼勁剛俊,另有網友留言說:「字形剛毅俊朗,鋒芒畢露,字如其人,其類作者往往性格剛烈,志向遠大,不善逢迎,雖建不世之功,卻歷盡劫難,坎坷一生,與其類似如岳飛、顏真卿、黃庭堅等,莫不如此。」道盡孫立人生平。這封信目前收藏在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的書信庫中,此信之由來,殆是海峽兩岸可公開通信後,1990年3月,早年著有《寄小讀者》的名作家冰心女士通過臺灣的許逖教授,給自己40多年未見的好友孫立人將軍寫過一封書信,冰心女士希望孫將軍有生之年能回大陸看一看。孫立人在臺灣收到老友冰心女士的書信後,很是感動,覆信如前所引。但這封孫將軍的覆信,據我所知,應是我就讀東海大學中文系的老師柳作梅教授所代筆。2015年4月23 日金門日報浯江夜話曾刊有先正小文<追憶師友及其他>,文中前半即在談柳老師。當年孫立人將軍任總統府參軍長時,他曾做過孫之參謀,後來孫出事,柳也被調職。軍職退伍後,他來到東海大學圖書館服務,圖書館首任館長沈寶環先生引進韋隸華基金以發行《圖書館學報》期間,柳師兼負編輯、秘書之職,致力學報的發行,他常發表論文在學報,題目如:〈錢牧齋新傳〉、〈清代之禁書與牧齋著作〉、〈牧齋藏書之研究〉、〈臺灣出版事業簡述〉……,日後柳曾擔任「古籍室主任」。柳師因古典文學修養深厚,被蕭繼宗教授推薦到中文系任教,柳老師的工作從此移轉到中文系。學生必修科目,從民國1970年起,由他講授大二「各體文習作」,1972年起講大三「詩選」,1975年起,開講大四「詞曲選」。這些科目,我都被他教到,柳教授學問好,鄉音也很重,學生聽課費力,但他與學生感情很好。1977我大學畢業後,1985年12月26日,東海中文系主任趙滋蕃教授中風住院,不克行使系務,柳師受梅可望校長之命暫代中文系主任,1986年3月14日,趙滋蕃教授病逝,8月1日,柳師真除。1990年7月,柳師屆齡退休,從此不在中文系或中文研究所授課。他為何堅持退休,我的猜想是:他要把工作機會讓給年輕人,而且他也想去幫忙老長官孫立人寫信、覆信。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朱浤源研究員進行「孫立人上將專案追蹤」的訪談時,柳師除陪同他們到孫立人將軍家訪問外,在〈參軍長室參謀柳作梅先生訪問紀錄〉的訪問內容,被問到「您經常來孫公館嗎?」「三十年來總共有幾次呢?」回答:「曾經路過幾次。」「大概三、四次吧!因為當時孫公館門禁森嚴,實在沒有辦法進去。應該說是不准進去。」「(國防部長)鄭為元將軍向外界宣佈恢復孫將軍自由後,我就開始幫孫將軍了。」
59:01
278 紀念許逖先生 2019-03-24 蘇遠亮、陳文華
hc iTaiwan forum




向諸位報告,3月24日的對談、紀念許逖先生的片子,已推出 (約剪掉1/4離題、跑馬部分。)  Vic 拿來的書,都送到重要的人手中。

278 紀念許逖先生 2019-03-24 蘇遠亮、陳文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vW8kSzQ3Sc&feature=em-uploademail  

問候大家!
-- 


鍾 漢清



20190324紀念許逖影片,底下有人留言 Pierre Pi 10 個月前 許逖教授,家父同學。鄙人負笈北上、服完兵役退伍,在台北工作,家父不在台灣,出國前告訴我在台北有事請教許逖。後來許逖叔叔因為常在東海大學授課,於是把我交給他老弟許國先生「看管」。 逢年過節我到其麗山新村國大代表住宅,向許叔叔送禮請安,他總是在門口和我聊天,告訴我家裏太亂了(真的很亂,又養了十多頭聖伯納狗,實在臭氣薰天。蔣緯國家的聖伯納狗咪咪,也是他叫許國叔叔帶著我送上陽明山),就不請我進去坐了。臨走之際拿了全套他的著作送我。回家拜讀之後,才知道他老人家經綸滿腹、學富五車。不畏強權對時事痛下針砭,書中有篇文章,標題為「祝余紀忠他媽的壽」。我看完哈哈一樂。才知道真正作者是他。 鄙人在時報服務期間,社長王篤學(王又曾之弟)偶爾在辦公室陽台同我說教,有回聊到許逖,王篤學閉口不言,許久才說,那你也算是我子侄輩。我將此事轉告許教授,他大笑,王篤學算個什麼,我叫他喝辣椒加醬油、醋,他敢說不?怹老先生就是這麼個人物。 今天在YouTube 上看到紀念他的影片,在此撰文紀念他老先生。 叔叔,一路好走,許教授,咱們後會有期。 忠宇鞠躬!




278 紀念許逖先生 2019-03-24 蘇遠亮、陳文華 hc iTaiwan forum 許逖 1934-2017《許逖文集》、《文星!問題!人物》《百戰軍魂-- 孫立人將軍傳》《會意集》、《奔流》、《激湍》、《烽火錄》、......等;晚蟬
https://hcbooks.blogspot.com/2019/02/1934-2017.html







中先生非常謝謝你做這個講座會我也學了很多很多事情我都不知道謝謝你喔我我六月到台灣啊我也希望能夠去看你謝謝拜拜

2024年9月11日 星期三

第二章2.. 家族 父親的回憶 《八芝蘭隨筆》岩手醫專畢業紀念冊 1937

 


八   蘭天玉齋隨筆 曹賜固/曹永洋著  請進入時光隧道,親近士林賢喬梓曹氏父子筆下的老台灣


八芝蘭‧天玉齋隨筆

 

內容簡介

請進入時光隧道,
親近士林賢喬梓曹氏父子筆下的老臺灣。

  房龍在《人類的故事》序章中寫著:「我12歲時舅動帶我登上鹿特丹老教堂的塔巔,我從高處第一次鳥瞰故鄉的全景,看到螻蟻般的人群在地面上爬來爬去。原來歷史是一座經驗的巨塔,由時間在無垠的原野上建造起來的。」

  我不是歷史學家,我只是一個平凡的醫生。我沒有做為歷史學家房龍的睿智,也沒有他深刻的觀察和視野,然而,每一次爬上芝山岩山頂俯瞰故鄉的全景,房龍少年時代那一份情懷,禁不住會湧上心胸。

  不管這個世界變化多麼巨大,士林永遠是我的魂夢之鄉,我對它有一份執著的熱愛,如同愛情的盟誓一樣,神聖,莊嚴,不能背棄。

曹賜固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曹賜固


  1903年出生於士林蘭雅。先後畢業於八芝蘭公學校(今士林國小),日治時代臺北師範學校(今市立師範學院)五年制本科部。曾任敎於臺北市蓬萊女子公學校。

  與賴彩小姐結褵,育有4子2女。後負笈日本深造,1935年畢業於岩手醫專(戰後改為岩手醫科大學),回臺灣後服務於赤十字社臺灣支部醫院(今市立中興醫院)內科部,兩年後於故鄉開設士林診所。行醫之餘曾參與多項鄉梓義務性公職。

  除醫學外,他熱愛文學、電影、藝術。譯有《日本短篇小說傑作選》及《獄門島》,分別於志文出版社新潮文庫及新潮推理出版。此外未結集翻譯有:吉朋《羅馬帝國衰亡史》、山本周五郎《紅鬍子診療譚》、《五瓣之椿》、《海涅詩集選》、《石川啄木詩選》等書。1992年11月8日辭世,享年90歲。

曹永洋

  1937年出生於士林蘭雅。東海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教中學30年。

  退休後擔任志文出版社新潮文庫總編輯、臺灣史懷哲之友協會志工。著有《歷史人物的回聲》,近年完成之本土人物傳記計有:陳五福、郭維租、胡文池、馬偕、林宗義、林恩魁等六本。《陳五福傳》曾獲中國文藝協會傳記類及該年度(1993)十大本土好書的肯定。本人更獲2006-2007年度臺北西區扶輪社「臺灣文化獎」的殊榮,對臺灣文壇貢獻良多。

 

目錄

新版序言 歲月/曹永洋

八芝蘭隨筆 曹賜固
《八芝蘭隨筆》再版緣起/曹永洋
三版弁言/曹永洋
故鄉士林素描/曹永洋
大地之歌
人生征程
我愛我鄉
蘭雅憶往
一個老醫生的回顧
憶兒時
走過來時路

天玉齋隨筆 曹永洋
天  罰  
修鞋匠  
懷念勞影  
卿須憐我我憐卿  
父親的形像  
同船渡  
寫給禎和  
遛鳥人  

一個藝術家的悲劇  
往事堪重數  
人的雙手能做什麼?  
愛河急流險灘何其多  
土球‧驢子‧大樹  
曹門二傑  
最後一課  
台灣文學的北極星  
我的經典情緣  
蘭巴倫的篝火  
回首人生路  
歷史光影下的人生  

附錄
一、時代的記憶.傳記文學之路
二、新潮文庫創辦人/張清吉的故事
三、林佛鬘的草書藝術
四、歐洲二位人文大師交會的光芒
五、殉身科學的居禮家族
六、名垂青史的房龍
七、從小軼事看史懷哲的內心世界

《八芝蘭隨筆》再版緣起  
曹永洋


  家父曹賜固(一九〇三〜九二)的一生頗富傳奇性。他民前九年(一九〇三)出生於士林蘭雅一個農家。十二歲敎漢學的祖父迪臣公才允許他進入八芝蘭公學校(士林國小前身)唸書。畢業後,當時台北二中(成功中學)尚未創立,他考進日據時代台北師範學校五年制本科部。踏出校門,在台北巿蓬萊女子公學校敎了八個月書,然後辭職,賠了公款到日本讀書。由於師範學校原本為培養小學師資而設立,數學、英文的實力無法和中學生相比。到了日本只得進入補習學校加強這兩科的實力;晨昏勤讀,終於考進盛岡「岩手醫專」(戰後改為岩手醫科大學),苦讀四年,畢業時已經三十二歲。

  回到故鄉後,在當時「赤十字社台灣支部醫院」(今市立中興醫院)內科部擔任醫師三年,然後在士林開設士林診所,行醫逾半個世紀。他因熱心公益,戰後曾受徵召出任台北縣參議員長達五年。

  家父生在農家,我的母親是童養媳,二人結褵,育有四男二女。母親和家父相差三歲,慈母辭世時六十三歲,當時家父六十六歲,之後父親仍與兒女生活在一起,直到離開人世。

  在五十六年懸壺濟世的生涯中,他活人無數,過著勤勉的開業醫生活,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八日,他老人家以九十高齡辭世。

  除了醫學方面的專業領域,父親一生熱愛文學、藝術,他對繪畫、音樂、電影,在欣賞造詣方面遠在我們兒女之上。

  七十歲以後,他差不多處於半退休狀態,病人多半是鎭上的老友。我常看到父親坐在診所的桌子上,勤讀不輟,他的毅力和意志力十分驚人,他耗費五年的時間從日譯本一個字一個字把英國史學家吉朋鉅著《羅馬帝國衰亡史》譯成中文。此外他的譯品尚有山本周五郞的《五瓣之椿》、《紅鬍子》、《德國詩人海涅詩選》等和一些隨筆小品。

  家父生前,我只來得及替他印了一本《八芝蘭隨筆》贈送親友。他翻譯的日本推理小說橫溝正史《獄門島》則收入志文出版社,新潮推理出版,頗受讀者稱賞。

  《日本短篇小說傑作選》是他留下的一本小說譯集,收錄日本近代小說名家夏目漱石、森鷗外、川端康成、橫光利一、井伏鱒二、石川達三、三浦朱門等十五家傑作,共計十八篇,收入新潮文庫出版。每篇作品前面附有作者簡介及精短的賞析,相信讀者在欣賞時多少可以作為參照之用。這本譯集能出版,主要得到中國文藝協會翻譯獎得主日本文學專家黃玉燕女士全力協助,銘感在心,不敢或忘。

  家父選譯的作品,相當反映了他那個時代知識份子的品味。好在「人生朝露、文學千秋」,舉凡傑出的文學作品,多半能歷經時間的考驗,閃爍其恆久的光芒,這些刻畫人性的精粹之作,確實値得細細咀嚼品味。

  如今,獨坐窗前,想到已和歷代祖先長眠在北基花園墓地的父親,他那堅強、健談、極有規律的生活步調,歷歷如在眼前,他在世時,對我們兄弟姊妹平庸無奇的表現,從不流露失望或責備的神情,他從一個農家子弟,在小學的起跑點上晚了人家五年,讀書環境受到相當限制的情況下,成為一名小學敎師,而後又遠赴日本求學,再由敎師成為一名醫生,單憑這段曲折的過程,他早就洞察人生的無奈和蘊藏在眾生背後的十字謎。

  《八芝蘭隨筆》家父生前印了二千本送給親友,一九九二年他以九十高齡辭世。轉眼他離開人間已五年多,我常常會懷念和他談文學、藝術、歷史、電影的美好時光……。

  有些朋友會在不同的場合問到這本雋永可愛的隨筆集,於是現在加收了一篇〈人生征程〉及應立達杏苑醫藥雜誌而寫的〈走過來時路〉,事實上這篇文章等於隨筆集的總結。儘管內容稍有重複,可是為了保留他老人家的原音,不想再作任何更動。

  謹重刊《八芝蘭隨筆》藉此紀念父親一生走過的腳踪。

  封面題墨是老友李金昌兄的書法,併此申致謝忱。

一九九八年三月五日

三版弁言
曹永洋


  《八芝蘭隨筆》再版印行壹仟本,送給史懷哲之友會友和親人、朋友,不到一年存書已經只剩幾十本而已,如今士林舊宅外貌在重新整修之後,已經無復舊觀。當年先父和朋友聊天的客廳,看病的診療室已經隱入時光隧道,一去不返。

  今年掃墓再度登臨基隆七堵北基花園墓地,遠眺靑山時,想到慈母和行醫半個世紀的父親如今已先後和歷代先祖長眠斯地,心中湧起無限的惆悵……。

  已逾花甲之年的我,如今開始意識到自己也一天一天走向人生的終點,參加王昶雄先生擔任召集人的「益壯會」轉眼已六年多了,在這個溫馨的團體裡,我只能算「小老弟」,可是打網球時,身手已不復當年矯健,我不知上蒼還會賜給我多少歲月,每一天的分分秒秒,我必須格外珍惜。

  當年就讀東海大學(一九五六〜六〇)經濟系,因數理基礎太差,差一點被退學,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轉讀中文系,父親當時雖未苛責,但心中對我一定很失望吧。

  轉眼從中學敎書工作退休已八年,編輯和撰寫傳記的工作自此成為生活中的安慰,可是想回士林和父親談論文學、電影的時候,怵然警覺他老人家已長眠在基隆那一片靑山的懷抱裡,和歷代的祖先長相廝守了。

  刊印這本小集,是表示家人對父親的懷念,這是一種親情的對話,這些文字流露的人生態度、品味,讓我感到敬愛的父親仍然活著。

  三版收錄舊作〈故鄉士林素描〉和名作家高大鵬博士的名作〈老掛鐘〉,這是因為他寫出了當年老家客廳的氣氛和情調,字裡行間綿綿的情意,讓我多次展讀,為之低徊不已,這篇文字帶給我無限思念和惆悵。如今這一切只有在夢中追尋了,啊,那點點滴滴濃濃的鄉愁,我會把它藏在記憶的故園裡,與囊昔的一景一物在無聲的時光中凝結為永恒。

  底頁的父子合影一九七〇年三月由弟婦吳奈津拍攝於士林舊宅客廳。當時父親正在翻譯井伏鱒二的〈山椒魚〉,現在把它收入三版的隨筆集做為紀念。

一九九八年三月五日
寫於父親九十五歲冥誕

第五章5 曹永洋的東海大學師友

第三章3 2篇訪問稿 .陳文發訪談多少往事堪重數。聞孚訪談



聞孚(以下簡稱問):老師請談談您年輕時的任教生涯?

邵夢蘭校長治校嚴謹
      曹永洋:當年士林初中校長邵夢蘭曾是名校北一女中的夜間部教務主任,並兼任一班日間部高三國文老師。在陽明山管理局局長周象賢九顧茅廬後,於民國45年夏天接掌此校。
      她到任後,雷厲風行,終於使這所快要關門的士林初中起死回生。我到士林初中任教,因為家父曹賜固是行醫幾十年的士林老醫生,也是士林初中創校委員之一。
      我初決定擔任教職之時曾想,如果直接回到士林故鄉教書,萬一沒教好書的話,有傷家父清譽,所以一度選擇了淡江中學。3年後,我回士林中學任教,那年才27歲,現在已是76歲老翁了。

      問:我初二上老師國文課時,常常精神不集中,有一次還被你賞了半截粉筆,老師當年可以當棒球投手呢!
      曹永洋:有這樣的事嗎?我當時單身,脾氣比較暴躁,記得當時教音樂的梁美英老師想介紹一位音樂老師和我交往,卻不幸被她在辦公室的另一端,看到我在體罰學生,她可能嚇壞了,以後連跟我講話都怕怕的。

      問:哈,還有這麼一個案外案啊。對了,當年在士林中正路的學校後來變成「士林國中」,由徐駿德校長主持,邵校長把高中部遷往現在石牌文林北路77號,翌年改校名為「中正高中」。老師為什麼在民國79年、53歲時,就提前退休了呢?
      曹永洋:喔,因為我不太會用丹田講課,又常感冒,支氣管炎的老毛病一再做怪,我想如果再教下去,應該非開刀不可了,所以我就以在公立學校教書滿26年為由提出辭呈,做了教育界的逃兵。

      問:我覺得是老師教書教得太認真。有一次跟嚴震生教授聊到老師,他感念老師平常教學嚴謹。特別您有次和全班同學談文學、黑澤明的《羅生門》,三島由紀夫的 《金閣寺》。所以老師是在離開學校後,才去志文出版社擔任新潮文庫的編輯?(民國79 ~ 92年),後來又成了傳記作家?

傳記文學之路
      曹永洋:我離開一再重複的教書工作,轉到新潮文庫的編輯台,這件事我到現在仍然對張清吉先生懷著深深的感激。這位日治時代的出版界傳奇人物,比我在大學裡看到的博士,對文學、藝術、哲學、電影都擁有更精湛的素養。他通過日文,涉獵不同領域的經典,卻始終謙虛。
      當年《自由中國》停刊,雷震判刑10年,接下來文星雜誌、文星書店和出版品也相繼走入歷史,以翻譯為主的新潮文庫,當時變成呼吸西方思潮,打開知識天地傳遞訊息的窗口。


      我的工作時間是星期一、三、五,每年寒假休息一個月,暑假休息兩個月,比我教書的
時候更有餘暇寫點東西。
我自認沒有創作才華,不過,來自書齋的夏目漱石、芥川龍之介、谷崎潤一郎,照樣不也成為一流的作家?

      問:老師當年主持新潮文庫時,我恰好也在1974年底頂下「香草山書屋」,新潮的書在我們台大門口的書店是暢銷書呢。
請教老師,你和尉天驄、陳映真、七等生、劉大任、王禎和、雷驤這些文壇前輩同一個世代,而且也有很多交往,他們都寫小說,您為什麼沒有跟他們一樣投入小說創作呢?
      曹永洋:這個問題我自己也想過,甚至請教過鍾肇政先生,我說到自己從小是「好命子」,沒有吃過什麼苦頭,家父是一位開業醫生,我的生活環境比一般同學好,我不像黃春明有十分豐富的生活體驗。
      黃春明講故事精采、傳神,在文壇素有盛名,後來發現他講的故事都被聽到的文友捷足先登,寫出來刊登在報章雜誌,甚至得獎,才漸漸守口如瓶(不過還是常常忘 記,一再重犯)。我自認沒有創作才華,不過,來自書齋的夏目漱石、芥川龍之介、谷崎潤一郎,照樣不也成為一流的作家?
      所以我後來寫傳記,是因為這類文體是我看得較多的著作,譬如早年看羅曼.羅蘭《巨人三傳》(貝多芬、托翁、米開蘭基羅)就很感動,後來讀梵谷傳、高庚傳、居禮夫人傳、柏格曼自傳、布紐爾自傳,還是深受感動。
      我當然也愛讀小說,但是有些比較純浪漫的《少年維特的煩惱》、《茵夢湖》、《葛萊齊拉》、《茶花女》等書,就不再像青春時代一樣令我寢食難安,為之低徊欷歔了。
      26~36歲之間,我寫了《十二位世界偉人》(其中只有甘地、黑澤明是東方人)這本書出版時結集為《歷史人物的回聲》收入新潮文庫,字體雖然未用五號字, 可是我的學生們還會捧場買來看,也許想重溫我當年在課堂上落跑,不管他們死活,也不在意他們是否能否進入中學、大學的國文老師。(一笑)

手工饅頭般的創作
      問:老師後來又開始撰寫本土的人物傳記,寫過哪些人物的傳記呢?銷路如何?
      曹永洋:說起來慚愧,我因為從來不使用錄音機,也極少用照相機,我的寫作,從蒐集資料、訪談到變成文字結集出版,完全是手工饅頭的過程,因此寫不到六、七本就領到「敬老證」了。
我結集的本土人物傳記只有下列幾種:
1.陳五福傳(前衛出版,三或四刷)
2.郭維租傳(前衛出版,二刷)
3.胡文池牧師傳(人光出版社,一刷)
4.馬偕博士傳(家族自印,未在坊間出售)
5.許燦煌傳(家族自印,未在坊間出售)
6.林宗義的故事(中華兒童基金會印行,供小學高年級閱讀)
7.林恩魁傳(草根出版社,一刷)
      我的書都是一版就進入書庫、物流或二手書店了。有時想想,朋友印我的書鐵定虧本,如果厚著臉皮一直寫下去,不是害人害己嗎?幸好我不會電腦,不然的話,我的出版社朋友看到我不是會「敬」而遠之嗎?

人是時代的產物
      問:老師太謙虛了,老師您寫作傳記已經非常久的時間了,請問這對您的人生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嗎?這當中您得到了什麼寶貴的啟發嗎?
      曹永洋:多年來寫作傳記所得的一些心得,使我發現人和宇宙眾多的生物一樣,他(她)是時代的產物,與培養他的土地、語言、文化、社會、生活、政治、經濟的關係密不可分。

      問:在您寫過這麼多的傳記中,相信許多都是很有人生閱歷和經驗的大人物,您提過幾位出生於日治時期的人物,能不能和我們分享一下。
      曹永洋:我提到過的幾位人物,剛好從啟蒙、中學到大學階段的教育都在日本統治台灣的五十年完成(1895~1945)。如果對照他們所處的時代、教育、社會體制,如以戰前與戰後做為分水嶺,更發現其中的落差。
      像胡文池(1910~2010)、林宗羲(1920~2010)、陳五福(1918~1997)、郭維租(1922~)、林恩魁(1922~)、王源(1925)、涂南山(1926~)、顏世鴻(1927~),都出生於這個動盪的時代。




七位代表性人物
      當時台灣為日本的殖民地,這七位在走入社會不同領域之前,他們所受的教育可以說是全盤的日本教育(雖然他們的母語是河洛話)。像胡文池牧師出生於1910 年,在新莊公學校畢業後因無力升學,有三年的時間在長兄文具店幫忙或到市場賣魚,17歲時投考當時五年制的淡水中學校(即李登輝、鍾肇政的母校),又進入 台北神學校(今台灣神學院)攻讀三年,他在這裡打下日文、英文的扎實根基。
      當時牧師的待遇非常微薄,胡牧師成家後進入東部花蓮、台東傳福音(其間有一年去美國一所神學院,攻讀一年語言學)。38歲進入台東關山鎮牧會,退休後他們夫婦定居關山,100歲安息主懷。
      他曾費時13年完成布農新約聖經,布農族聽這位牧師講流利的布農語,心裡都暗暗稱奇,以為這個漢人是他們部落的頭目。
慕光盲人重建中心
      林宗義、陳五福、郭維租、林恩魁四位出生的年代都相差2~5歲間,四位後來都是醫學系畢業。其中林宗義是精神科醫學博士,陳五福台北帝大第五屆醫學部畢 業、日本福島大學醫學博士,後來專攻眼科並回故鄉創立五福眼科醫院。41歲時創立「慕光盲人重建中心」,對台灣視障同胞做了長期無私的貢獻。
      郭維租在二次大戰結束前夕,在東京帝大醫學部完成學業,成為東京帝大(今東京大學)第12位台籍畢業生。林恩魁則在二次大戰烽火中讀完東京帝大醫學部二年,戰後回台大讀二年畢業。
      這四個人都在日本統治的殖民時代,與日本子弟有「差別待遇」的過程中,過關斬將完成小學六年、中學五年、高等學校三年、醫學部四年的教育,也是極為嚴格的學制下孕育的精英人物。
他如誦經般默記每一個血染馬場町的青年英魂,每一聲槍擊都代表台灣歷史慘痛的印記,為我們揭開歷史課本中看不到的真相。
      因為他們在進入社會之前,已經歷經錘煉,無論在自然和人文科學方面都具備了遼闊的視野和學養,所以四位都在專業領域之外也有具體深遠的貢獻。林宗義博士在精神醫學上雍有國際的聲望和地位,並有專著與大量的醫學文獻傳世。
租屋行醫
      另外,郭維租、王彩雲二人夫婦都是留日醫生,長期在中山北路租屋行醫,把一男四女都培植成醫生(其中二位牙醫)......,在輕易可以成為鉅富的時空 下,他們以低收費草地醫生方式在大台北都市叢林辛苦看診,並兼任大同大學和淡水工專(今真理大學)校醫,二人如此行醫40年,神情自在,兩袖清風,連國稅 局每年查帳的人都嘖嘖稱奇,不得不嘆服。
      林恩魁醫師則一如傳記中所記錄於1950~1957坐政治黑牢,其中有六年是關在台灣監獄島綠島(原名火燒島)度過,他是台灣精英第一批送往綠島的勞工,每天到海邊敲硓石、整平凹凸不平的海灘、蓋牢房關自己、搬運大米、麵粉、煤炭等等重勞動更是逃不掉的。
擺脫悲劇印記
      最令人敬佩的是63歲那年,林醫師以奉差遣的心,利用時間開始以巴克禮羅馬字聖經為本,著手把新舊約聖經一個字一個字翻寫成台語漢字聖經,共計120萬字。
另一位也在綠島坐牢十年的難友胡鑫麟醫師,(1919~1998,小提琴家胡乃元的尊翁),二人為一生患難之交,他們都是台灣白色恐怖時代,歷史悲劇的印記。
      王源教授是台北高等學校三年級時被徵召的學徒兵,於戰後進入台大醫學系,一年後經當時台大日籍學者早坂一郎鼓勵,轉入早坂教授的地質系(學生只有二人,另 一位是新竹中學畢業考進的孫適),王源原本就讀台北二中和台北高校時有意選擇文科,前後經四位日籍老師點醒─文科學生先上戰場的警告,結果有了不同的人 生。

      問:老師,您可以對年輕一輩想從事傳記文學的朋友提出一點忠告或心得嗎?
      曹永洋:最要學的是我的人文關懷,其次是資料收集,要寫故事,年輕人要練好文筆。祝福大家成功。
 
【曹永洋簡介】
曹永洋為國內知名傳記作家,東海大學中文系畢業(二屆,1960年畢)。曾在中學任教30年,退休後擔任志文出版社新潮文庫總編輯、台灣史懷哲之友協會志工。著有《歷史人物的回聲》,近年完成之本土人物傳記,計有:陳五福、郭維租、胡文池、馬偕、林宗義、林恩魁等六本。《陳五福傳》曾獲中國文藝協會傳記類 獎及該年度(1993)十大本土好書的肯定。本人更獲2006-2007年度台北西區扶輪社的「台灣文化獎」殊榮,對台灣文壇貢獻良多。
 http://alumnus.thu.edu.tw/news/1/12145




 陳文發訪談

多少往事堪重數

陳文發·2016年1月11日

作家的書房   (曹永洋 篇)


多少往事堪重數



和曹永洋老師相識多年來,每每提及要去他居所拜訪,請他談談寫作與書房的話題,他總是說四十幾年的老公寓,亂七八糟、無法見人。我們經常約見面的地點,不是在他住家附近,工作十多年志文出版社的大客廳,就是在他住家另一頭的天母書廬,這兩地似乎可說是他居所之外的客廳與書房。





九月六日 (2015?),早上九點半,我帶著幫他在網拍上購得季季老師寫的《休戀逝水—顧正秋回憶錄》,前來志文出版社按門鈴,進到出版社的客廳坐下後,張清吉先生的女兒,端來杯熱茶說:曹老師家住在大馬路對面的巷子裡,應該快到了。她走回編輯部,聽到她打電話給曹老師的說話聲,不一會她又走出來告知我:他以為是約十點,不過他剛出家門,走幾步路馬上到。她要我先坐會喝口茶,也可看看座椅後方幾櫃志文歷年出版的書籍。正當我來回推移著活動式書架,發現內層書架上的書籍,有好多是我未曾看過的世界名著時,曹老師已來到客廳,他向張小姐寒暄後,我與他坐在桌角的兩邊,開始閒談起來。




曹永洋與新潮文庫叢書合影


他從提袋中取出一本相簿,翻開一張張向我說明照片裡的人物是誰:這張是胡適來台時和傅斯年、黃得時的父親黃純青等人的合照,全都是名人,這張是林宗義,他是首屆總統文化獎得主,我寫過他的傳記《林宗義的故事—化悲情為大愛的人生路》,他父親是林茂生博士,二二八時被秘密殺害,他大哥林宗正早逝,妹妹林詠梅是東海第一屆外文系,弟弟林宗光是東海第四屆政治系。這張是史明最早的一張照片,還是嬰兒時期,他老家也住在士林街上,他父親當過板橋林家的管家,他從母姓,五十三歲就過身了,父親本姓林,名濟川,八十三歲辭世。2015年史明先生出版回憶錄,在童年和早稻田部分很精采。 (末2行遵曹永洋先生吩咐,更正、補充。2016年2月21日,鍾。《史明回憶錄》2016年2月27日正式發表)



他一頁頁往下翻,持續說著:這張是我年輕時還未結婚前在合歡山拍的,這張是我父親曹賜固畢業於日本岩手醫專的畢業照,這張是我曾祖父曹迪臣,這張是林熊祥,他是林衡道的父親,我和林衡道的太太杜淑純女士還有往來,他是杜聰明博士的女兒。當他還要往下繼續說明時,我整個腦袋不停地冒出問號,這無關書房與寫作的話題,我非常不好意思地打斷,插話問他:您是哪一年來志文新潮文庫工作?他說:是一九九O年,當時公立學校教師,教滿二十五年即可退休,也剛好薪水調高,又趕上施行月退金制度。我年輕時脾氣壞,不會用丹田發聲,常患感冒,支氣管的老毛病一再發作,把喉嚨弄壞了,差點成了榮總無聲俱樂部的會員。私立淡江中學教了三年資歷不算,從士林初中教到中正高中整整二十六年,五十三歲那年,申請退休,現在成了領十八趴的全民公敵。










志文出版社的大樓,是畫家林崇漢所設計。





說到教職退休後:我向志文出版社創辦人張清吉先生,毛遂自薦要到出版社工作,我和我太太鍾玉澄老師,與張先生原是讀者與譯者的關係,後來變成朋友,張先生這一聽,面色有些凝重,我向他表示,我試看看好了,如果不能勝任,我會自動辭職。往後每星期一、三、五到出版社上班,寒假休一個月,暑假休兩個月,讓我更有時間寫作,十二年間,寫出七本人物傳記,在新潮文庫任總編輯的編輯檯上,從新潮文庫第二百四十號編到五百多號,加上其它推理小說等書系,共計編出二百多種,從台灣出版業全盛時期,直至漸漸走下坡才離開。之後持續投入台灣史懷哲之友協會志工、也為張良澤主編之《台灣文學評論》季刊,以及其他朋友出書前的校對志工,最近已開始著手寫《憶往錄─—寫給今世有緣交會的靈光》希望能在離開人世之前完成。






我問:幾年前曾聽您說,離開淡江中學是因為打學生的關係?他說:那是原因之一,在我去年出版的《八芝蘭‧天玉齋隨筆》有篇〈悔〉就是寫這段往事。東海中文系畢業那年,其實可以透過我父親的關係,去士林初中教書,因我父親是士林初中創校委員,邵夢蘭接任校長後,要與地方搞好關係,曾請我父親去擔任駐校醫師,但我因沒教書經驗,怕傷我父親的清譽,經我父親的朋友,淡江中學數學老師陳添居先生,介紹去淡江教書。當時淡江中學的校長陳泗治先生,也在士林教會當牧師,是非常有名的鋼琴家,〈台灣光復歌〉即是他作的曲,他在日治時代就像呂赫若一樣,也去日本留學,攻讀音樂。他是社子三角埔人,早年社子還屬於士林區,兩岸間有座吊橋,基隆河截彎取直後拆除,現在劍潭捷運站的造型,即是原來士林老吊橋的樣貌。







曹永洋與他父親曹賜固醫師的作品













他說起早年在淡江教書的往事:那時代,只要大學畢業,不用考試,經人介紹就可以教書,我在淡江三年教過文星書店蕭孟能的公子蕭廣仁,從初一教到初三,在學校也曾看到讀高三的吳炫三,在進校門口右手邊的餐廳二樓畫畫,他的美術老師是陳敬輝,就是王昶雄《奔流》小說裡的男主角,他是馬偕的大女兒偕瑪連嫁給陳清義牧師後沒生,抱養來的養子,他留日與日本女子結婚也沒生,抱養的女兒陳淑貞我也教過。馬偕的二女兒偕以利也嫁給台灣人柯維思長老,他兒子柯設偕,曾任代理校長,當年在淡水街上,還能經常看到偕以利,她四季都穿全身黑色衣服,拿一隻黑色洋傘,她見人都以兩句「平安、平安」打招呼,淡水人稱她平安婆。







在淡江第三年,我住進日治時代留下來的體育館裡的單身宿舍,出來就是馬偕墓園,馬偕早期的學生郭馬西也葬在那裏,其它都是與馬偕有血緣關係的親屬,牆外是早期外僑公墓。我記得那天是初春黃昏,吃過晚飯在球場散步時,看見兩個住宿高中生,拿著竹竿在打架,把他們叫過來問話,他們說是在玩,我說萬一不小心刺到眼睛怎麼辦?就讓他們回去。隔天一早,吃完早餐,學生已陸續抵校早自習,走回宿舍的路上,我看到兩個男生蹲在升旗台的台階上竊竊私語,我認出其中一個就是昨晚拿竹竿打架的學生,另一旁體格碩壯的男生,眼睛狠狠瞪著我,臉上顯現出輕蔑不屑的表情,我感覺昨天那個被我糾正的學生,正跟他嘀咕甚麼。我那時年輕氣盛,教了三年書,還沒學生敢用這種眼光瞪我,實在憋不住這口氣,我叫那碩壯的男生過來,他大搖大擺,傲慢神氣地走過來,我問他你瞪我幹甚麼?他說我沒瞪你呀!我看他這種傲慢的態度,竟動拳頭,一股勁的往他臉上揮過去…………







黃哲斌曾任職《中國時報》記者,去年在的著作《父親這回事:我們的迷惘與驚奇》中,有一段他描寫中正高中的國文老師:「高中三年,對我影響最大的國文老師曹永洋,出身士林教育世家,是史學家曹永和的堂弟。上課時,曹老師經常引介志文出版社的新潮文庫,偶爾岔題聊到歷史與政治,他黝黑精瘦的臉上,會擠出深若美國大峽谷的皺紋,順便飆句台語三字經。有次,他講到激動處,忍不住握拳猛力捶打桌面,嚇醒不小心睡著的同學,他以為被老師點名,趕緊自動站起來喊「有」,惹得全班哄然大笑。」他接著往下寫道:「曹老師是我們那年代的「麻辣鮮師」;對我而言,他是大人世界複雜知識的一扇窗戶,....他不時在課堂上,稱讚我的作文「有想法」(天知道,十七歲的我,除了急著想把馬子,嘗試交換體液的滋味,哪有甚麼真正想法)……他上課時滔滔博引史懷哲、居禮夫人、尼采、叔本華、太宰治、芥川龍之介的名句,那些外國人的名字,那些課本沒教的人性故事,支撐了一段寂寞的,懵懂的,挫敗的,家庭關係日益惡化的青春期。」




曹永洋與他太太鍾玉澄老師的翻譯作品













向曹老師提及這段描寫他的文章,他微笑的回說:我朋友看到黃哲斌寫的這本書,說我人長得這麼斯文,怎會譟幹六譙?他怎會把你寫成這樣?我說我大概就是他形容的樣子,所以我不教女生班。前陣子允晨文化發行人廖志峰,碰到前任蘋果日報社長杜念中,他得知廖志峰是中正高中畢業,詢問之下也是老曹的學生,他跟廖志峰說他高二時被老曹K過,他可能被我修理過,但我已不記得了。其實我教書三十年沒拿過藤條,被我用拳頭修理過的都是特殊案例,有一個學生高三下時,帶小叔來辦公室找我,說他父親中風,沒心情上課,要辦理休學,要以同等學歷考大學,當時我住家樓下被開印刷廠,日夜不得安寧,沒去他家探訪,便為他辦理休學。







隔沒兩天,他父親來學校找我,他是士林街上打石仔,兩隻手臂比我這打羽球的還要厚實,我說您不是中風,躺在醫院嗎?他邊罵邊跟我道歉:那個畜生,幹伊娘、駛伊娘咧,我從來沒生病過,昨天在家用皮鞭抽了他一頓,還給他兩拳。原來那位冒充小叔的家屬是學生找來的臨時演員,為了這學生我只好放下身段,經過一關關困難,幫他辦理復學。還沒半個月,他又和同學打架,我衝到教室,兩人已經打完,怒火中燒,跳過去重重給他兩巴掌,他驚慌退了幾步,其他學生都嚇呆了。隔天他問我,兩個人打架為什麼只打他一個,我說這兩巴掌就算在騙我你父親中風,為你辦休學、復學的份上。他畢業後來家裏找我幫忙,說他父親不准他重考,要他去做粗工。如要補習非得考上醫學系,不然要把他打死。我去打石場找他父親勸服讓他補習重考,隔年考上中興農推系,他去台中之前曾來辭行,聽說他後來當了大飯店的主廚,這段經過也收入在隨筆裡的〈土球‧驢子‧大樹〉。


曹永洋自購書籍,放在書店寄賣推廣








說到這裡,已將近中午,隨他過馬路走一段緩坡來到天母書廬,先逛逛店裡的新書,發現有兩大疊《作家的書房》與廖志峰的《書,記憶著時光》放在顯著的平檯上,這時我才想起他曾在電話中,說他自購這兩本書,放在書店裡寄賣,因小書店進不到貨,他再以賣出去的書款,在店裡購買其它新書。在書店旁的麵店吃完午餐後,回到書店的座位區,曹老師點了兩杯百香果汁後,緊接繼續問他:這裡可以說是您的書房?他嘴角微微上仰,笑了一下說:有朋友來天母就約在這裡見面,這裡夏天有冷氣,我寫作都在天母圖書館,我說:那這裡比較像是您家的客廳,可以形容一下您家客廳以及書房的狀況?他說:我家客廳沒這麼大,客廳裡一張長桌、沙發、電視,還有孫子的小書桌,反正很亂,書全堆在單人房裡,我太太經常問我買那麼多書幹嘛!以後要留給誰?我說以後就想辦法整車載給二手書店好了。







說到書房,他說:前陣子買到一本鍾肇政幫林佛兒的林白出版社,翻譯連城三紀彥的推理小說《一朵桔梗花》,書內有篇鍾老的翻譯序文,寫道: 那時林佛兒在辦《推理小說》雜誌,建議鍾老也寫推理小說,鍾老說翻譯了這本推理小說之後,才知道我不是甚麼東西都能寫。鍾老、葉老也幫志文翻譯過推理小說,那時林衡哲從美國寫信給張清吉先生,要他卡差不多咧!說他們兩位是台灣文壇大老,叫他們做翻譯工作,簡直是殺雞用牛刀,他可能不曉得鍾延豪車禍後,鍾老一毛錢都拿不到,還賣掉他父親留下的房子、土地,當時他非常需要錢,瘂弦也很幫忙,只要鍾老投給《聯副》的稿,聯合報系世界各地的報紙副刊全部轉載,讓鍾老多賺點稿費。



天母書廬窗外一景





以前曾聽您說,陳映真是鍾老介紹您認識的?他說:沒錯,我一九六一年服役回來,看到鍾老在《中央副刊》連載,《濁流三部曲》的第一部《濁流》,配有名畫家李靈伽的版畫插圖,當時我還未曾親眼見過女性的裸體,初讀相當震撼。陳映真也是這時與我分別寫信給鍾老,鍾老回信說,有一個人一定會成為你的好朋友,經通信介紹,和陳映真從那時開始成為朋友,一直到後來同是《劇場》、《文季》寫稿的朋友,在文友中陳映真寫給我的信最多,約有一百多封。



轉回到他為何脾氣經常暴怒的話題,他說:來到士林初中,邵夢蘭校長的高壓政策,讓每個教師壓力都很大,她曾在週會,對著全校師生說:「老師生來就是要挨罵的,你嚴,現在學生罵你;你鬆,將來會到墳上罵你。」我很會教書,但不會管學生,對學生採開放政策,教高中部時,學生沒幾班,評定學生操行成績時,校長就坐在那裏,後來辦華嚴、莊嚴出版社的范姜星釧當時是高三我教的學生,他可能不知道我給他操行甲等,是經過一番奮戰。校長在一旁說曹先生,這個學生是不是能打乙等,我說不行,這學生我打甲等,是我考量他平常的行為,不是隨便打的。那時校長已開始注意到我上課的言論,校長室可收聽到各個教室老師上課的情形。他說到這,我狐疑的說:那麼多間教室,怎麼可能全部監聽得到?他似乎有些激動,大聲說:怎麼不可能?我隨筆裡有篇〈多少往事堪重數〉裡面有寫到「領袖事件」。







他接著急速轉彎,談到陽明山管理局局長:周象賢是第二批庚子賠款,六十名中排第二十名,去美就讀麻省理工學院,回到中國沒當工程師,從政當了杭州市市長,當時江學珠是杭州女中的訓育組長,邵夢蘭是她的學生。我說這跟士林初中有何關係?他回說當然有關係後,接續著說:陽明山管理局只有周象賢和早年創辦惇敘高工的施季言局長,是學者出身,其他歷任局長全是戴笠情報系統出身的。他越講越深入,越鉅細靡遺,不得不插話再問他,這跟士林初中有何關係?他持續的說:士林初中曾經一度被福州幫控制,第二任校長是我父親的朋友何江山先生,人太古意,辦到快倒閉之前,周象賢有杭州這層關係,親自九顧茅廬,請當時在一女中夜間部當教務主任的邵夢蘭來當校長。我問:陽明山管理局除了管山,連學校人事也管?他說:當時老蔣住在士林福林里,所以士林、北投是特別行政管轄區,各個學校、機關人員全都由陽明山管理局管轄。







我問:校長為何堅持打范姜操行乙等?他說:范姜在學校看李敖的書被檢舉,校長高壓控制思想,她要打這學生乙等,我認為等於是她要打我操行乙等,我堅持不讓步,最後校長說,曹先生雖然還是堅持要給他甲等,但我還是要叫他來辦公室,親口告訴他,他的操行是乙等,她這樣就有台階下了。高三下學期,操行評定開會,當天我正好後備軍官教育召集,得去士林陽明戲院看勞軍電影,怕校長趁我不在時又舊戲重演,我特別交代賴祥雲老師,果然校長又要打他乙等,賴老師舉手,曹老師有交代要打他甲等。高三下學生是看不到操行成績的,但這紀錄會跟著他一輩子。







接著談到「領袖事件」:夜間部莊吉發老師,在課堂講領子與袖子是衣服最容易髒的兩個地方,提綱挈領,只要用力甩一甩,衣服就挺起來了。我們學校屬陽明山管理局管轄,學生中有不少管理局職員的子弟,有一位學生回家告訴家長,歷史老師很奇怪,上課講「領袖」講了五分鐘。隔天莊吉發老師被校長叫去,你為何上課講這麼無聊的話?你自己想辦法,叫他滾蛋,好在他已拿到台大歷史碩士,後轉到智光商職任教,拿到歷史博士學位後進了故宮當研究員,現已退休。







當時夜間部師資陣容比日間部堅強,都是一邊就業一邊讀碩士、博士班,以及準備出國留學,黃振鵠、蓋浙生、邱啟鐊、莊萬壽、莊吉發等,都曾在士林中學教過書。他說到學校師資,我想起:印象中您好似提過張良澤教授也曾在士林中學教過書?他說:沒錯,張良澤在日本關西學院取得文學碩士學位回台,曾在士林中學與我同事一年。他回台翻譯出版的第一本書就是《金閣寺》,三島由紀夫是當時他最崇拜的作家。我記得的非常清楚,是一九七O年的冬天,那天中午我回家吃飯,在黑白電視裡看到轟動全世界三島切腹自殺的新聞,我連忙趕回學校告訴他這不幸的悲劇,不久他被台大邀請去談三島文學傳奇的一生。













天母書廬是他每天必報到的書房





我問:有發生在您個人親身的經歷嗎?他說:在隨筆裡有篇〈父親的形象〉寫的就是陳映真的父親。陳映真那年九月,原預定要到美國愛荷華國際寫作班報到,六月因「台灣民主同盟」案被捕之前,記得是五月份,他來士林找我,跟我說劉大任與蒙韶兩年前已出國,他現已被盯上,說我資料比較清白,一定會有人查到我這裡來。我參加過兩次讀書會,但我跟他基本上是文友關係,好家在事前他先來跟我通報。六月份陳映真被捕後,我在初中部上暑期課業輔導,那時還沒有高中部,記得一早七點準備去學校上課,黑頭車來到我家門口,出示一封信,信封內是紫色不透光的,我一看信件內容,是警備總部派人來帶我去傳訊,臨時跟我父親說去警總一趟,我就跟他們上車走了。



傳訊地點在三張犁跟六張犁之間,過程都一樣,一個扮黑臉,一個扮白臉,坐中間的都不講話,三個人三種表情,黑臉問我,你明知道他有這樣的思想傾向,為何不檢舉?我說我和陳映真只是文學上的朋友,要我把自白書寫出來,並強調沒事就放你回去,有事的話,你要有心理準備。我寫了大概五、六千字,其間中午吃了便當,去上大號一次,離開前要我不能讓別人知道被傳訊的事。被傳訊只有我父親知道,那天離家,我父親四處去找地方民代幫忙,地方民代也是說,有事的話也無能為力。我太太是多年後才知道一些,她也不是很清楚。三十年後,我才知道黃春明、李日章、王禎和等人都被傳訊過。他接著補述說:被傳訊之前,警總已經在查我的信件,陳映真的父親,後來跟我說,我是第一個寫信給他,告知陳映真出事的人。傳訊最後,黑臉問我:你在信上寫,您點的火,會越來越高,是甚麼意思?我才知道寫給徐復觀老師的信,被警總攔截。當時徐老師最寄望的兩個學生,梅廣、杜維明都在海外拿到博士學位,我寫給徐老師的信,內容大概是說,您當年播種的種子,如今已開花結果,您點的火,會越來越高、會越來越旺。







他接著憶起,一年半後另一起被調查的往事:初中部教過的學生施智璋,他是新潮文庫版《荒野之狼》的譯者,高中考上建中,他父親是警察,檢舉他兒子讀了建中以後,交上一些壞朋友,行為怪怪的,思想組去他家調查,問他書架上的書都是哪來的?施智璋說三分之一是自己買的,三分之一是向士林初中的曹老師借來的,另三分之一是向學長錢永祥借的。他被調查後,還好先來學校通報我,不久陽明山管理局負責思想的第四組來學校問話,我還記得那人姓徐,他說你能不能把你家裡的書,抄一份書單給我?我說好啊。回到家想想,為以絕後患,把大學時期買給我父親看的《自由中國》等等以及陳映真的一百多封信,全部放火燒掉。書那麼多要抄到哪時候,也就懶得抄。那位姓徐的,再度來學校找我,我直截了當跟他說,我父親是士林街上的曹醫師,你自己去我家看好了,之後沒再來過。











寫信給鍾老,執筆的手





請您描述一下,當年參加讀書會的情景,他說:其實也不是讀書會,第一次已忘記在哪個地方,陳映真寫明信片來說《劇場》雜誌要再校對一次,我循著地址去現場,才知道校對只是表面通訊的名義,我記得那次有李日章、劉大任、蒙韶等人,我大多不認識,劉大任之前跟我同時上成功嶺教育召集,陳映真寫信來說他有個朋友也在成功嶺,於是我們約在某個升旗台前見過一次面。那次聚會,主要由陳映真與蒙韶兩人主持,當時彭明敏、謝聰明、魏廷朝剛被捕不久,報告〈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的內容,以及台灣往後在國際地位局勢,可能產生的變化等。







第二次陳映真也是寫明信片,通知《文季》要在某某地方校對,我跟他約在巷口等,還沒進屋前他說,不是要校對,如沒興趣可先離開,我想既然來了,就進去坐坐,我忘了那地方在哪裡,是一幢日式房子,進去室內陳映真把阿肥從聚會的房間裡叫出來招呼我,我那時不知道他是丘延亮,也不知楊蔚曾在《聯合報》「這一代的旋律」專欄中報導過他,多年後才知道他和李泰祥都是許常惠的學生。那次很可能就是在阿肥家裡。不知怎的,跟阿肥沒談上幾句,他居然說「他媽的,貝多芬算甚麼東西!」他當時非常驕傲且自負。貝多芬是音樂之父,是我最喜歡的音樂家,我心裡一股怒火上來想著,陳映真怎會跟這種瘋子在一起?正當我起身要離去時,陳映真從房間走出來,說現在都五點半了,準備食暗頓,要吃水餃了。我沒告訴他我執意離開的原因,他也覺得奇怪,我怎會拂袖而去,送我出巷口時,他說咱們都是哥兒們,這些都是小事情,咱們都是這樣吵來吵去的。







是阿肥那句「他媽的,貝多芬算甚麼東西!」救了我一命,如果我留在那裏吃水餃,就可能進到牢裡去了。眼看落地窗外,天色已漸漸暗落,最後問他:聽說您在課堂上,都在談現代文學與世界名著,學生不會抗議嗎?他笑說:我都說一半一半,我想國文課本,學生自己看就可以,當時初中部的學生國文程度非常好,我切一半瘦肉、一半肥肉給學生,但也有學生認為講這些東西幹甚麼,升學考試也不考。我曾不具名請學生用寫的,對我個人提出意見,有學生寫說,初一、二讓你教還沒關係,初三還講那麼多課外的東西,我們還要升學哩!意思是要我卡差不多咧!我想想也有道理,要完全照課本教那很簡單。我認為三十年後,學生才會知道老師是否有對我發生過影響,也許閒話可能讓學生更受用也說不定。








走筆至此,我想起曹永洋八月中,在廖志峰《書,記憶著時光》新書發表會(2015)上的致詞:作為一個常常被學生提到的啟蒙老師,我現在已開始分享學生們的成就,我不知道我的學生們已走到這樣的地步,中學老師已遠遠被拋到後面去了。我只是一個曾經在他們的課堂上,講過一些故事給他們聽的無名教師。



發表於2015年《鹽分地帶文學》雙月刊十二月號

第四章4漢清講堂(2014~2019) 分類草稿 曹永洋與 漢清講堂(2014~2019 YouTube ) 256 videos 22片相關.

 



第四章4漢清講堂(2014~2019) 分類草稿  曹永洋與 漢清講堂(2014~2019 YouTube )  256 videos 22片相關. 


曹永洋與 漢清講堂(2014~2019 YouTube )  256 videos 22片相關

hc iTaiwan forum
@hcitaiwanforum2455873 subscribers256 videos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kmXWzv22Cl4lJG6HugxqXw

















懷念師長

302 熊維強 遊戲中學習:橡皮筋遊戲的改善案例





301 戴明法之我見〈一切法因緣生〉 林公孚






300 Wait, What?三一微功夫 王晃三教授(Sameul Wang)10:34
NOW PLAYING



299 紫式部源氏物語 (續:297 雪月花時最懷友) HC朗読





298 唐香燕【時光悠悠美麗島】讀書座談







297 雪月花時最懷友 (續:295 喬炳南譯『美しい日本の私』) HC主講




296 憶章青駒先生 蕭新忠




295 喬炳南譯川端康成『美しい日本の私』(一、月歌的桂冠)  HC主講





294 郭維租與高千穗丸沈船生還經歷 2019-06-24 曹永洋





293 妙峰山進香記(文:莊嚴; 影片:Sidney D. Gamble )





292 東海大學中文系第一屆 - 陳淑女女士 2019-09-01 曹永洋老師/HC




291 曾天從教授百歲冥誕紀念集 林義正老師



290 “肇事逃逸”的天之驕子 2019-08-15 王晃三教授(Sameul Wang)




289 續《在永恒之門》- 插畫家古斯塔夫·杜雷(Gustave Doré) HC/John Walsh




288 梵谷:《在永恒之門》(Van Gogh in Paris) HC/John Walsh


287 日本漢學家青木正兒全集簡介

286 陳其寬作品與視覺語言(György Kepes) 鍾漢清



285 陳其寬的繪畫和校園建築(東海大學) 羅時瑋
222 views1 year ago





284 『眠れる美女』-- 睡美人 (川端康成著)




283 Masereel's Woodcuts: 沒有文字的小説



282 懷念 陳邁先生(品格力量的歷史性影響) 羅時瑋



漢清講堂 281 紀念柯慶明教授 2019-04-07


漢清講堂 280 歌川國芳:悪魔の浮世絵
崗田屋愉《歌川國芳江戶浮世錄》大江戸国芳よしづくし黑白文化 021《飄飄國芳一門浮世譚》(太田出版


279 包浩斯迎百年:金郁夫博士的演講 2019-02-14 攝影鍾漢清



278 紀念許逖先生 2019-03-24 蘇遠亮、陳文華
118 views1 year ago





277 與張華兄談翻譯 2019-03-09

276 狄爾泰(Wilhelm Dilthey, 1833-1911)by 張旺山教授 2019-04-11



275 漫談貝聿銘的羅浮宮增建 2019-04-11 李瑞鈺 建築師



274 從東海第七宿舍說起 2019-02-25 徐海偉 鍾漢清



273 參加佛學研討會心得 2018-10-20 蘇錦坤(Ken Su)
177 views1 year ago






17:55

漢清講堂272 (youtube) :介紹東海二位業餘漫畫家 :吳肇熙及陳道亮
吳肇𤋮的《我愛東海》 (曹永洋,致謝)2023

271 大學與領導—以《易經》的詮釋為例 林義正老師



269 大哉問「攻乎異端」2018-12-20 林義正老師




1:18:21


270 胡適與大學 (2018年胡適紀念II) 漢清講堂




268 戴明的新經學與好友 2019-01-18 漢清講堂



267 ROC中小學校長協會 戴明課程心得交流 李惠銘校長



266 Profound Knowledge: A Framework for Change 2008-Oct-16 William W. Scherkenbach



265 ROC中小學校長協會 課程模組(4) 一紅珠實驗與心理學

264 ROC中小學校長協會 課程模組(3) - 漏斗實驗
148 views1 year ago




263 ROC中小學校長協會 課程模組(2) 一變異與績效 鍾漢清



262 ROC中小學校長協會 課程模組(1) 一戴明博士的系統觀 熊維強


261 日本浮世繪大師 -- 喜多川歌麿
260 兩位苗栗出身的傑出台中一中校友 (陳雲輝 洪信佳)
126 views2 years ago





259 大英博物館的台灣原住民文物收藏(胡家瑜) 2018-09-15



258 從食療談保健 2018-11-06 陳祖林



257 淺談柳宗悅的『民藝』與台灣行 2018-10-07 漢清講堂



256 Berthe Morisot 的繪畫人生



255 少為人知的畫家莫迪里亞尼(Amedeo Modigliani) 2018-01-17

 莫迪里安尼的秘密公視 2021.6.23,其秘密是義大利傳統和教養



254 那個時代:陳逸雄(1929-1997)及林莊生(1930-2015)與其父執輩



253 亥年談豬:Year of the Boar(2019) 漢清講堂



252 從張清吉的「新潮文庫」談起 2018 Oct. 曹永洋 鍾漢清




251 日本浮世繪大師--歌川廣重 (歌川広重) 漢清講堂




250 六六感言 2018-11-08 HC Chung



249 ww1(一次世界大戰) 終戦百年記念
18 views2 years ago







248 愛麗絲的翻譯、注釋與相闗研究 2018-11-08 張華





247 「雜阿含經」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8 蘇錦坤 Ken Su



246 《包法利夫人》訴訟案 2018-11-08 繆詠華(Miao Yung Hua)




245 讀書會20年(台灣戴明圈) 2018-11-08 鍾漢清


244 Simon University讀書會20年: Peter HSIUNG (熊維強自述)




243 閱讀川端康成『山之音』小說與電影之心得 2018 Sept. 漢清講堂




242 簡介辛島靜志的研究與成果 蘇錦坤主講 2018-07-31


241 超越情色藝術的Taschen Books 2018-08-05


240 出中國記──我的反動自述(康正果)




239 簡介孫康宜的文集與《走出白色恐怖》/康正果:“出中國記” 2018-8-6 漢清講堂



237 烙印台灣的建築師匠— 紀念漢寶德先生 羅時瑋, 黃健敏, 李肇修 2018-08-1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YV8Lg-jX_A&t=333s




238 談漢寶德的書、翻譯與"入世精神" 鍾漢清



236 思念咱最後的紳士:鄭清文先生





235 一本沒有顏色的書(徐志摩,陸小曼) 2018-07-22 漢清講堂




234 大師之間的友誼﹕歌德與席勒(1794-1805) 2018-06-10




233 台湾の宝 施翠峰さん(多才多藝)2018-06-17 曹永洋 鍾漢清





232 George Cruikshank(英國漫畫家喬治·克魯克香克) 2018-06-13



231 宏遠興業"2018自辦展及研討會"觀摩記 2018-05-15

0

230 川端康成と東山魁夷 2018-05-04


229 蔡登山:從"大人"雜誌談民國人物 (II) 2018-06-09


228 蔡登山:從"大人"雜誌談民國人物 (I) 2018-06-09




227 《喬治‧ 桑與福樓拜 》 2018-0509 漢清講堂




226 世紀末的維也納(V): Vienna 1910


225 世紀末的維也納(IV): Gesamtkunstwerk(整體藝術)



224 世紀末的維也納(III): Freud's Dreams








222 世紀末的維也納(I): Gold and Geld




221 昨日的世界(mit Stefan Zweig,佛洛伊德 und Dali) 2018-02 漢清講堂




220 續,尼采「悲劇的誕生」 2018-04-17 漢清講堂




219 尼采「悲劇的誕生」 2018-04-22 張旺山教授



218 生命典範的故事 - 李亮欽老師 2018-04-22 沈金標




217 記美國弗勒斯納(Abraham Flexner)先生(胡適日記) 2018-02-21 漢清講堂



216 歐洲海報簡史(Posters:A brief introduction) 2018-2-13 漢清講堂



215 「人生實難」:談臺靜農先生 2018-02-21 漢清講堂





214 雞飛狗走(狐運開):The Fox and Hen 漢清講堂
23 views2 years ago




213 安晩の力―感人的故事 2017-12-9 漢清講堂



212 日本水墨画家「雪舟」(1420-1506年) 漢清講堂 2017-12-20
699 views2 years ago



211 「東海文庫」規劃及(杜蘅之教授)文獻整理専案報告 2018-01-18 吳福助 謝鶯興



210 懷念彭淮棟先生(1953-2018):紀念座談會 2018-02-24



209 懷念彭淮棟先生(1953-2018):自修德文與音樂



208 懷念彭淮棟先生 (1953-2018): The Farewell




207 對談:陳健邦及其【 挑燈人海外】 2018-01-11 辛水泉 鍾漢清




206 包浩斯群英(BAUHAUS, 1919-1933):簡介與導讀 2018-01-10 漢清講堂



205 學者詩人周策縱教授 2018-01-18 洪銘水




204 台灣史懷哲之友協會 2017-12-07 曹永洋




203 彈文遊藝"D.O.G." 2017-12-16 漢清講堂
25 views3 years ago




202 浮士德與特洛伊木馬的時代故事(The Legacy) 2017-09-21 漢清講堂


201 胡適與時事漫畫 2017-12-16 漢清講堂
28 views3 years ago






200 《胡適留學日記》中的諸多寶貝 2017-12-17 漢清講堂



199 葛飾北齋と浮世絵 2017-09-15 漢清講堂




198 "六十五歲感言"勵志篇 2017-11-07 鍾漢清


197 《耕甘薯園的人》:郭振純先生訪談 2017-11-08 曹永洋


196 可靠性簡介(Reliability ) 蘇錦坤 2017-11-08


195 連接器介紹 2017-11-08 陳祖林


194 東海大學校園建築之「象」 2017-11-08 羅時瑋



193 法國藝術家杜米埃(Honoré Daumier) 2017-09-18 漢清講堂






192 簡介Tériade的代表作"VERVE"and"Great Books" 2017-09-05







191 簡介西方繪畫與藝術中的小丑(The Clown) 2017-08-04 漢清講堂




190 簡介 D.H. Lawrence的繪畫和藝術 漢清講座



189 簡介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2017-09-05


188 建築家 Le Corbusier : 最終講 (近代建築の父の真実) 2017-09-15







187 Le Corbusier (1946-1965) 馬賽公寓etc. 2017-09-15 鍾漢清
212 views3 years ago







184 『台湾映画』(2017號) 川瀬健一さんと鍾漢清, revised, 2017-09-21
56 views3 years ago







186 《出曜經》研究 蘇錦坤(Ken Su)主講 2017-09-23







185 繆詠華談翻譯《小王子》(Le Petit Prince)2017-09-23


183 追憶陳寬仁教授 (Tony K.J. Chen) 2017-07-22 華泰電子 楊秀雲/張智翔



182 William Morris and the Kelmscott Press 2017-08-03 【漢清講堂】




181 le Corbusier:Back to Nature 第5講: 新建築の5要点 2017-08-03 漢清講堂


180 A story for Aesop :John Berger 漢清講堂 2017-07-20



179 Annotating Alice for Chinese Readers 【愛麗絲】回娘家 2017-08-05 張華 Howard Chang


178 巴黎地鐵印象:Métro de Paris 2017-08-05 繆詠華




177 我來紀念劉暁波 2017-07-15 鍾漢清





176 Thames & Hudson and the Phaidon Press 漢清講堂 2017-06-29





175 Le Corbusier : 新建築の出発, The Hero of the Heroic Period(1917-1928)



174 雅典動人的地景設計 2017-07-22 漢清講堂


173 簡介協志叢書與志文出版社 2017-07-22 漢清講堂


172 戴明博士四日談 2017-07-22 鍾漢清 鍾清章



171 高齡者的醫療生活 2017-07-22 鍾清章


170 Parthenon (希臘雅典衛城之謎) 2017-06-15 鍾漢清



169 Le Corbusier東方之旅: Greece  2017-06-17 鍾漢清





168 Frieze :3500年的文化 2017-06-16 鍾漢清




167 "領導學"漫談 2017-06-16 鍾漢清




166 "王道領導"的全書架構 李元璋 2017-06-17


165 王道領導 李元璋 2017-06-17








164 劉述先及其【馬爾勞與中國】 鍾漢清 2017-06-17


163 劉述先及其【文學欣賞的靈魂】 曹永洋 2017-06-17



162 何懷碩, 依然如士:Salute to Mr. Ho Hwai-shouh 2017-06-17



161 Istanbul (III) : Le Corbusier 的伊斯坦堡之行(1911) 漢清講堂 2017-05-19


160 Istanbul (II):John Berger 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上 2017-05-19 【漢清講堂】


159 Istanbul (I): Orhan Pamuk的伊斯坦堡回憶 2017-05-19 【漢清講堂】


158 I. M. Pei (貝聿銘) and Islamic Art Museum 2017-05-19 H.C. Chung




157 Virginia Woolf and The Hogarth Press 漢清講堂 2017-05-19




156 台灣禁書的故事 --- 「存一本﹐留歷史証據」- - 廖為民 2017-05-20


155 赤峰街五號的那些事 李日章 2017-05-20



154 Pandora's Box (文化史観) 2017-04-21 【漢清講堂】 Hanching Chung



153 補述B(許達然-John Berger....圖像與文字之關係)2017-04-21 鍾漢清


152 補述A(許達然-John Berger....圖像與文字之關係)2017-04-21 鍾漢清




151 韋伯(Max Weber)-人的科學 張旺山教授 2017-04-22




150 東方之旅:The Voyage to the East (紀念Le Corbusier和王錦堂) 鍾漢清 2017-04-22


149 東方白の台大生活 鍾漢清 2017-04-21


148 東方白の文學心路 曹永洋 2017-04-22



147 紀念Howard Hodgkin 漢清講堂 2017-03-18


146 :簡談雕塑藝術 鍾漢清 2017-03-18




145 1949年以來大陸佛教的《浩劫與重生》- 兼談台灣佛教 蘇錦坤 林義正 2017-03-18


漢清講堂(2014~2019) 
143 岩波茂雄及岩波書店 鍾漢清 邱振瑞 2017-03-05




144 劉振強與三民書局 漢清講堂 2017-03-05


28:18NOW PLAYING



142 紀念賴顯邦先生 (明目書社) 鍾漢清 邱振瑞 2017-03-05


141 金恆鑣博士:環境生態與文學 2017-02-18


140 《情感教育》 梁永安、張華 2017-02-18

139 紀念 John Berger (鍾漢清) 2017-02-18


138 簡介 Walter Benjamin 及其 The Arcades Project 鍾漢清 2017-01-21


137 簡介《東海大學圖書館館訊/館刊》 謝鶯興/黃皇男 2017-01-12







136 翻譯小說給我的影響與感動 曹永洋 2017-01-12








135 譯人胡適與其翻譯事業 鍾漢清  2017ー01−12








134 外江人看台灣 蘇錦坤 2017-01-21








133 【新書分享】《神州行》 Dr. Vincent Lo 羅文森 2017-01-21



132 梁永安先生談城市經濟學(The Economy of Cities By Jane Jacobs) 2017-01-21







131 巴黎文學散步 繆詠華(Miao Yung Hua) 2017-01-21





130 胡適與禪學 :林義正老師講評 2016-12-17



129 胡適與日本禪學學者之交流 2016-12-17 鍾漢清




128 胡適與禪學研究 2016-12-17 蘇錦坤




127 紀念唐津一先生--向曾繁城先生 致敬 2016-11-23 HC Chung


126 紀念高友工先生(Yu-kung Kao,1929-2016) 鍾漢清 2016-11-23


125 川瀬健一 台灣電影研究(1945-1949) 2016-11-23
346 views4 years ago








124 行善與公益(blog) 鍾漢清 2016-10-27




123 資中筠其人其書 陳健邦 (Ben Chen) 2016-10-27

122 巴師壺天與《禪骨詩心集 》 林義正老師 2016-10-27
159 views4 years ago








121 人文促進獎:曹永洋先生 (頒獎, 陳忠信, 廖志峰) 2016-Oct-01



120 譯藝人生 梁祥美 2016-Oct-01
145 views4 years ago








119 譯藝獎 2016 俄國文學翻譯 丘光 2016-Oct-01




118 雙關語 Fun with puns 張華先生 2016-Oct-01




117 譯藝獎起源自劉振老師紀念奬



116 從陳五福到史懷哲 曹永洋 2016-09-14

115 落實綠色在地經濟—以水產養殖為例 陳長仁教授 2016-09-14
228 views4 years ago








114 台語詩歌朗讀:「來自遙遠的台灣 」 蘇錦坤(Ken Su) 2016-09-14




113 蘇錦坤(Ken Su)主講:錯誤的常識, 招魂 2016-09-14
136 views4 years ago








112 蘇錦坤(Ken Su)主講:「夏含夷的竹書紀年研究」 2016-09-14


111 蘇錦坤(Ken Su)主講:「夏含夷的周易研究」 2016-09-14
826 views4 years ago








110 簡介"公益組織":美國、台灣 HC Chung 鍾漢清 2016-09-14





109 永遠的張深切 林義正 曹永洋 2016-08-19








108 張深切的孔子哲學研究 林義正 2016-08-19





107 談張深切的電影《邱罔舍》 蘇錦坤 2016-08-19





106 我來談張深切 蘇錦坤 2016-08-19





105 敬悼 陳寬仁教授 (Tony K.J. Chen) 王晃三 2016-08-19

104 A Witness to Bravura (Tony K.J. Chen) 盧瑞彥



103 A Witness to TheManOfTheHour 陳寬仁 官生平

102 A Witness to the Breaking-up (Tony K.J. Chen ) 陳寬仁

101 A Witness to Taiwan QC History (Tony K.J. Chen) 陳寬仁教授



曹永洋談徐復觀教授與東海早期的門生 2016-07-27





熱愛品質:Phil Crosby's Quest for Quality Jean-Marie Gogue, HC Chung 2016-04-27



紀念安迪・葛洛夫(Andrew Grove) 鍾漢清 2016-03-27





Transforming Leadership:產官學界的管理迷思 鍾漢清 2016-04-27 unabridged








從Max Weber觀點,談台灣新政治領袖的特質 陳忠信 2016-04-27









Herbert A. Simon (司馬賀) 百歲紀念 Hanching Chung 鍾漢清 (2016.6.15)








漫遊愛麗斯的奇境 張華先生 2016-6月15日








談鄭明萱譯作《青花瓷的故事》《認識媒體》-- 梁永安








紀念 劉振、高禩瑾兩位恩師 鍾漢清
71 views4 years ago








向J. M. Juran博士致敬 鍾漢清









《走!我們去看風景》 張玉芸









戴明博士﹑品管人生與我 鍾清章 2016-Feb-26







梁永安談《惡人》《落葉》《最終點》








戴明博士與《新經濟學》 林公孚 2016-01-13








戴明的管理哲學經驗談 徐歷昌 David shu








台語八音與兒童念歌 蘇錦坤







世界卡洛爾(Lewis Carroll)研究方向與蒐集風氣 張華





傳記文學之路 曹永洋





介紹法國龔古爾文學獎 繆詠華







談凌純聲與張光直的傳承 陳續升







2015 紀念胡適之先生 上篇 part one 漢清講堂








2015 紀念胡適之先生 part three 鍾漢清








2015 紀念胡適之先生 下篇 part two 漢清講堂







紀念 Peter Drucker 討論會 2015 鍾漢清 曹永洋、戴久永








羅文森 東海人 und Dear Me









談《東海大學學報》第一期 曹永洋







Deming and Drucker at NYU /GBS :A Friendship 紀念戴明博士 鍾漢清 戴久永








譯藝獎2015 蘇錦坤Ken Su 談:《法句經》的故事








創意的翻譯 (張華先生) Alice 150 - celebrating the 150th Anniversary of Alice-- 譯藝獎 2015 特別講座I






譯藝獎 2015 彭淮棟 譯歷自述







福爾摩沙三族記 陳耀昌 PART TWO :下篇(三太子,鄭成功之死)







福爾摩沙三族記 陳耀昌 -- 上篇 PART ONE (寫作手法)








福爾摩沙三族記 陳耀昌 Trailer - A Tale of Three Tribes in Dutch Formosa







紀念 Peter Gay, part III-- 彭淮棟 談:《威瑪文化》
241 views5 years ago

CC







紀念 Peter Gay, part I -- 鍾漢清談 Peter Gay 的一些著作






紀念 Peter Gay, part II -- 梁永安談 Peter Gay 的一些著作








關於政大校史的編寫 彭明輝教授







托馬斯曼《浮士德博士》裡的音樂 --座談會 彭淮棟 (後篇)








托馬斯.曼《浮士德博士》裡的音樂 彭淮棟 (前篇)






鄭明萱女士周年追思會 鍾漢清主持 2015-03-27







從物理到設計(4) 陳函谿 Hanhsi Chen - Designer -(IV) 自創品牌









從物理到設計(3) 陳函谿 Hanhsi Chen - Designer -(III) 米蘭「波光- Ripple」獲獎







從物理到設計(2) 陳函谿 Hanhsi Chen - Designer -(II) RCA留學&畢業展
237 views6 years ago








從物理到設計(1) 陳函谿 Hanhsi Chen - Designer -(I) 出國留學








張忠樸先生追思會 2014-12-27






差異與機會 - 張忠樸 《人生的不標準答案》








人權日-從民間社會進入公民社會 陳忠信主講 (歌曲 Islands Sunrise)






人權日-美麗島事件紀念日 陳忠信主講








「漢詩音韻欣賞淺說」 蘇錦坤主講 Ken Su's lecture on Chinese Poems (part one)
229 views6 years ago

CC






WATCH LATER
ADD TO QUEUE


「漢字古音淺說」 蘇錦坤主講 Ken Su's lecture on Chinese Poems (part two)









譯藝獎 2014 ~繆詠華 邱振瑞






西貝貨:偽裝的翻譯 蘇錦坤先生







5th ERSO雙年聚活動記​錄影片











羅文森 令人懷念的東海歳月 Vincent Lo Life on Tunghai








 


294 郭維租與高千穗丸沈船生還經歷 2019-06-24 曹永洋


292 東海大學中文系第一屆 - 陳淑女女士 2019-09-01 曹永洋老師/HC

已經刪去


漢清講堂272 (youtube) :介紹東海二位業餘漫畫家 :吳肇熙及陳道亮
吳肇𤋮的《我愛東海》 (曹永洋,致謝)2023

252 從張清吉的「新潮文庫」談起 2018 Oct. 曹永洋 鍾漢清


211 「東海文庫」規劃及(杜蘅之教授)文獻整理専案報告 2018-01-18 吳福助 謝鶯興


204 台灣史懷哲之友協會 2017-12-07 曹永洋

197 《耕甘薯園的人》:郭振純先生訪談 2017-11-08 曹永洋

173 簡介協志叢書與志文出版社 2017-07-22 漢清講堂

164 劉述先及其【馬爾勞與中國】 鍾漢清 2017-06-17


163 劉述先及其【文學欣賞的靈魂】 曹永洋 2017-06-17

162 何懷碩, 依然如士:Salute to Mr. Ho Hwai-shouh 2017-06-17


155 赤峰街五號的那些事 李日章 2017-05-20

141 金恆鑣博士:環境生態與文學 2017-02-18


149 東方白の台大生活 鍾漢清 2017-04-21


148 東方白の文學心路 曹永洋 2017-04-22

121 人文促進獎:曹永洋先生 (頒獎, 陳忠信, 廖志峰) 2016-Oct-01



120 譯藝人生 梁祥美 2016-Oct-01



曹永洋談徐復觀教授與東海早期的門生 2016-07-27

傳記文學之路 曹永洋


紀念 Peter Drucker 討論會 2015 鍾漢清 曹永洋、戴久永


談《東海大學學報》第一期 曹永洋


 Their curiosity piqued, they went inside, where they found Mr. Rossellini’s “Paisan” (1946) still playing on the screen. They were hooked.

“Seeing it made us realize that through art we can gain an understanding of our experiences that’s greater than what we derive from living them directly,” Paolo Taviani told The Los Angeles Times in 1994. “By the time we left the theater, we’d decided to dedicate our lives to making movies.”

Paolo Taviani, Half of a Famed Italian Filmmaking Duo, Dies at 92

He and his brother Vittorio made films, including “Padre Padrone,” that mixed neorealism with a lyrical, almost magical sense of storytelling.


曹永洋先生簡易年譜;漢清講堂(2014~2019) 分類草稿  曹永洋與 漢清講堂(2014~2019 YouTube )  256 videos 22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