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電影台在放映「52Hz,我愛你」
川瀬健一 台灣電影研究(1945-1949) 2016-11-23
『台湾映画』(2017號) 川瀬健一さんと鍾漢清, revised,
專輯: 魏德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_WY8E4MyuA&feature=push-u-sub&attr_tag=YLpoMIu4602b1k4f-6
--
昨晩は,林福地監督と一緒でした。
第52屆金鐘獎於9月30日晚間7點,在國父紀念館登場, 今年是由黃子佼搭檔Selina(任家萱)主持頒獎典禮, 本屆共有184件入圍作品,角逐38個獎項,現場星光閃閃。 而眾所矚目的「終身成就獎」,由林福地導演獲得。今日は三人に会うだけなので余裕あり。朝から辜寬敏先生( 總統府資政)とお会いしました。
------
就在春節檔期,魏德聖導演的新片「52赫茲我愛你」上映了。魏導演一向是以拍攝或製作一部娛樂片賺錢,以養一部他真正想拍的片的策略,來替他的宏大拍片計畫找尋初期的資金:「KANO」「52Hz,我愛你」之於「倒風內海三部曲」,正如「海角七號」之於「賽德克‧巴萊」;但即使是娛樂片,他也不肯在細節上讓步:他堅持要找真正球員來扮演「KANO」中的台灣與日本高中球員,也堅持要找真正的歌手來扮演「52Hz,我愛你」裡的主角們。他知道幾段愛情故事也許劇情薄弱,所以與其添油加醋硬拍成一部長片,他決定嘗試改拍成音樂劇,用音樂元素填補簡單的劇情,同時也挑戰在台灣影壇已經許多年未曾有人拍攝的這種類型影片。在台灣影壇,乃至於商界或是社會裡,我們需要更多像魏德聖導演這樣敢於規劃、敢於挑戰、敢於達成自己夢想的人;同時也能夠讓影視創意產業成為台灣的新主流產業。
----
2014.6.21
從故鄉土地發現感動力量 魏德聖的下一部戲
人物專題焦點藝文記者/作者: 梁敬彥 日期: 2014-06-21
「台南不只是孕育我的故鄉,更供應我電影創作源源不斷的靈感!」出身「府城」的魏德聖導演受訪時如是說。在《海角七號》一片成為全台灣家喻戶曉的「新銳導演」前,那段「不被人所了解及看見」的沉潛歲月,魏德聖都會回到台南,騎著摩托車,沿著17號省道,到安平古堡、七股鹽田及潟湖和鄭成功當年登陸台南海口等「古蹟」,從府城俯拾皆是的歷史記憶中,找尋專屬福爾摩沙的「本土人文元素」,拍出生長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民可以有著共同感動的「故事」。
拍台灣人共同感動的故事
魏德聖對拍「咱台灣人ㄟ電影」的執著和熱情,最關鍵的動力就是「基督信仰」。特別是他的父親是永康長老教會的長老,家裏還掛著擔任傳道人的家族長輩,卅多年前送給他們家寫著「基督是主」的耶穌畫像,這幅畫也掛在他老家永康開設的鎖行及鐘錶行一進門牆上的明顯處,見證著主耶穌是他們全家人隨時的幫助和倚靠。
「今天如果魏德聖所拍的電影,能帶給台灣這塊土地上的百姓一點啟發和省思,我要感謝台南家人的支持及基督信仰的幫助」魏德聖回想,那段他還是台灣電影圈nobody的「失意」歲月,自己很清楚「我要的是什麼」。對於拍電影,很多人認為不是科班出身的他是「作白日夢」,但只有他曉得自己有「多想要」做到這件事。在那段嘗盡人情冷暖的歲月中,台南就是他找尋靈感及安靜等候神的「避風港」。
魏德聖的弟弟魏德恆受訪談到哥哥時表示,他的「阿兄」經常沒有預告就會出現在家門口,然後就默默地上樓在房間裡「沉思」。哥哥從退伍後就開始編織著「電影夢」,雖然拍完《海角七號》後,成為台灣家喻戶曉的名導演,但哥哥生活還是一樣的「低調」,唯一不同的是,魏德聖每次回去台南,主日一定會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教會聚會。而且不論是《賽德克巴萊》還是《KANO》的電影宣傳期,哥哥一定會把台南當成很重要的一站,魏德聖很樂於花時間進到校園,用「台南囝仔」的身分鼓勵故鄉的「學弟學妹們」,不要被環境限制了作夢的能力,並且鼓勵他們不但要有「夢想」,更要「願意執行」。
以身為台南人感到驕傲
「我很樂於告訴別人『我是台南人』,因為身為台南人是我的驕傲」魏德聖透露,現在他在籌拍的「西拉雅」、「台灣」以及「福爾摩沙」荷蘭占據台灣時期的三部曲電影,劇本就是踩在台南的土地上。呼吸著台南七股的海風及在安平古堡旁的咖啡店裏安靜尋找靈感所寫作的。
魏德聖希望,每一個生長在台灣的人,都要從歷史中去了解這塊土地的過去,唯有回到歷史的原點,忠實且宏觀地去看事情,我們才會發現「福爾摩沙」的美好,從中感受到親情、愛情和友情的美善,而不是一直被過去的仇恨所捆綁,困在自己的小圈圈中,走不出來。
「本土人文元素是我電影創作很重要的養分,從小在台南生長的經驗是上帝對我特別的恩典」魏德聖表示,台灣是一個「多族群共居」的土地。以台南為例,無論是過去的荷蘭人、日本人還是從英國來的馬雅各醫師或是鄭成功,現在來台南的人都可以從歷史的古蹟中看到他們曾經在這塊土地上留下的雪泥鴻爪。
同樣的,現在在台南,也有來自不同族群、語言及文化背景的人「和睦同居」,這種成長經驗,共同走過的喜怒哀樂的悲歡歲月,透過電影的方式去呈現,大家可以很輕易從共同的記憶中,去找尋屬於自己的「故事」,而他拍電影,就是樂於做個「說故事的人」。
教會長大 樂於接觸人群
魏德聖說,自己台南老家是開鐘錶行的,加上從小和爸爸媽媽在教會長大,他的人生從年幼到現在步入中年,都是在接觸人群,而這也讓他可以操練電影劇本寫作及電影拍攝時的鋪陳和對白,可以更貼近人性和鄉土的「味道」。他也會從「台南經驗」出發,去觀察每個屬於台灣土地上「特有」的人文故事,就像他現在正籌拍的荷蘭占據台灣時期的三部曲電影一樣,不僅拍給台灣人看,也要把台灣之美介紹給世界。
魏德聖表示,先前他陪媽媽去新樓醫院看病時,看到介紹院史及馬雅各醫師和台南本土的醫療宣教士佳美腳蹤的圖文集,他從一張張已經泛黃的醫生和護士與出院病患的合照,看到曾在府城的土地上發生的這段充滿「人情味」的故事,而這都是台灣很重要的歷史資產。
談起魏德聖,母會永康長老教會林敬道牧師以「低調且敬虔」來形容這位已是「台南之光」的知名導演。林敬道牧師表示,魏爸爸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擔任教會的長老,魏媽媽對於教會的事工也非常熱心參與,還參與教會紀念設教120周年手抄聖經的服事,魏德聖只要回來台南,一定會和爸爸媽媽一起來聚會。對於永康教會的弟兄姊妹而言,魏德聖不是「名人」,而是他們的「家人」,歡迎他經常回家,來和大家敘舊。
小名撒母耳 逆境翻身與主同行
「不要輸給自己,你有多想要做到一件事,並且專心等候倚靠神,是決定這件事能否成就的關鍵。」魏德聖表示,他有一個小名叫做Samuel(撒母耳),這是他在那段沉潛的歲月中,在永康教會聚會時,一名來台幫傭的菲律賓姊妹鼓勵他的,他深知自己在電影圈能夠逆境翻身,不灰心,就是緊抓住神與祂同行。他也勉勵懷抱夢想的年輕人,自己是最大的敵人,當找到自己的熱情所在時,就要努力朝著標竿直奔。
文章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https://www.ct.org.tw/1242573#ixzz4uhlef6ju
昨晩は,林福地監督と一緒でした。
第52屆金鐘獎於9月30日晚間7點,在國父紀念館登場,
------
台灣電影人論壇 Taiwan Filmmakers Group都分享了 1 條連結。
就在春節檔期,魏德聖導演的新片「52赫茲我愛你」上映了。魏導演一向是以拍攝或製作一部娛樂片賺錢,以養一部他真正想拍的片的策略,來替他的宏大拍片計畫找尋初期的資金:「KANO」「52Hz,我愛你」之於「倒風內海三部曲」,正如「海角七號」之於「賽德克‧巴萊」;但即使是娛樂片,他也不肯在細節上讓步:他堅持要找真正球員來扮演「KANO」中的台灣與日本高中球員,也堅持要找真正的歌手來扮演「52Hz,我愛你」裡的主角們。他知道幾段愛情故事也許劇情薄弱,所以與其添油加醋硬拍成一部長片,他決定嘗試改拍成音樂劇,用音樂元素填補簡單的劇情,同時也挑戰在台灣影壇已經許多年未曾有人拍攝的這種類型影片。在台灣影壇,乃至於商界或是社會裡,我們需要更多像魏德聖導演這樣敢於規劃、敢於挑戰、敢於達成自己夢想的人;同時也能夠讓影視創意產業成為台灣的新主流產業。
----
2014.6.21
「台南不只是孕育我的故鄉,更供應我電影創作源源不斷的靈感!」
從故鄉土地發現感動力量 魏德聖的下一部戲
人物專題焦點藝文記者/作者: 梁敬彥 日期: 2014-06-21
「台南不只是孕育我的故鄉,更供應我電影創作源源不斷的靈感!」出身「府城」的魏德聖導演受訪時如是說。在《海角七號》一片成為全台灣家喻戶曉的「新銳導演」前,那段「不被人所了解及看見」的沉潛歲月,魏德聖都會回到台南,騎著摩托車,沿著17號省道,到安平古堡、七股鹽田及潟湖和鄭成功當年登陸台南海口等「古蹟」,從府城俯拾皆是的歷史記憶中,找尋專屬福爾摩沙的「本土人文元素」,拍出生長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民可以有著共同感動的「故事」。
拍台灣人共同感動的故事
魏德聖對拍「咱台灣人ㄟ電影」的執著和熱情,最關鍵的動力就是「基督信仰」。特別是他的父親是永康長老教會的長老,家裏還掛著擔任傳道人的家族長輩,卅多年前送給他們家寫著「基督是主」的耶穌畫像,這幅畫也掛在他老家永康開設的鎖行及鐘錶行一進門牆上的明顯處,見證著主耶穌是他們全家人隨時的幫助和倚靠。
「今天如果魏德聖所拍的電影,能帶給台灣這塊土地上的百姓一點啟發和省思,我要感謝台南家人的支持及基督信仰的幫助」魏德聖回想,那段他還是台灣電影圈nobody的「失意」歲月,自己很清楚「我要的是什麼」。對於拍電影,很多人認為不是科班出身的他是「作白日夢」,但只有他曉得自己有「多想要」做到這件事。在那段嘗盡人情冷暖的歲月中,台南就是他找尋靈感及安靜等候神的「避風港」。
魏德聖的弟弟魏德恆受訪談到哥哥時表示,他的「阿兄」經常沒有預告就會出現在家門口,然後就默默地上樓在房間裡「沉思」。哥哥從退伍後就開始編織著「電影夢」,雖然拍完《海角七號》後,成為台灣家喻戶曉的名導演,但哥哥生活還是一樣的「低調」,唯一不同的是,魏德聖每次回去台南,主日一定會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教會聚會。而且不論是《賽德克巴萊》還是《KANO》的電影宣傳期,哥哥一定會把台南當成很重要的一站,魏德聖很樂於花時間進到校園,用「台南囝仔」的身分鼓勵故鄉的「學弟學妹們」,不要被環境限制了作夢的能力,並且鼓勵他們不但要有「夢想」,更要「願意執行」。
以身為台南人感到驕傲
「我很樂於告訴別人『我是台南人』,因為身為台南人是我的驕傲」魏德聖透露,現在他在籌拍的「西拉雅」、「台灣」以及「福爾摩沙」荷蘭占據台灣時期的三部曲電影,劇本就是踩在台南的土地上。呼吸著台南七股的海風及在安平古堡旁的咖啡店裏安靜尋找靈感所寫作的。
魏德聖希望,每一個生長在台灣的人,都要從歷史中去了解這塊土地的過去,唯有回到歷史的原點,忠實且宏觀地去看事情,我們才會發現「福爾摩沙」的美好,從中感受到親情、愛情和友情的美善,而不是一直被過去的仇恨所捆綁,困在自己的小圈圈中,走不出來。
「本土人文元素是我電影創作很重要的養分,從小在台南生長的經驗是上帝對我特別的恩典」魏德聖表示,台灣是一個「多族群共居」的土地。以台南為例,無論是過去的荷蘭人、日本人還是從英國來的馬雅各醫師或是鄭成功,現在來台南的人都可以從歷史的古蹟中看到他們曾經在這塊土地上留下的雪泥鴻爪。
同樣的,現在在台南,也有來自不同族群、語言及文化背景的人「和睦同居」,這種成長經驗,共同走過的喜怒哀樂的悲歡歲月,透過電影的方式去呈現,大家可以很輕易從共同的記憶中,去找尋屬於自己的「故事」,而他拍電影,就是樂於做個「說故事的人」。
教會長大 樂於接觸人群
魏德聖說,自己台南老家是開鐘錶行的,加上從小和爸爸媽媽在教會長大,他的人生從年幼到現在步入中年,都是在接觸人群,而這也讓他可以操練電影劇本寫作及電影拍攝時的鋪陳和對白,可以更貼近人性和鄉土的「味道」。他也會從「台南經驗」出發,去觀察每個屬於台灣土地上「特有」的人文故事,就像他現在正籌拍的荷蘭占據台灣時期的三部曲電影一樣,不僅拍給台灣人看,也要把台灣之美介紹給世界。
魏德聖表示,先前他陪媽媽去新樓醫院看病時,看到介紹院史及馬雅各醫師和台南本土的醫療宣教士佳美腳蹤的圖文集,他從一張張已經泛黃的醫生和護士與出院病患的合照,看到曾在府城的土地上發生的這段充滿「人情味」的故事,而這都是台灣很重要的歷史資產。
談起魏德聖,母會永康長老教會林敬道牧師以「低調且敬虔」來形容這位已是「台南之光」的知名導演。林敬道牧師表示,魏爸爸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擔任教會的長老,魏媽媽對於教會的事工也非常熱心參與,還參與教會紀念設教120周年手抄聖經的服事,魏德聖只要回來台南,一定會和爸爸媽媽一起來聚會。對於永康教會的弟兄姊妹而言,魏德聖不是「名人」,而是他們的「家人」,歡迎他經常回家,來和大家敘舊。
小名撒母耳 逆境翻身與主同行
「不要輸給自己,你有多想要做到一件事,並且專心等候倚靠神,是決定這件事能否成就的關鍵。」魏德聖表示,他有一個小名叫做Samuel(撒母耳),這是他在那段沉潛的歲月中,在永康教會聚會時,一名來台幫傭的菲律賓姊妹鼓勵他的,他深知自己在電影圈能夠逆境翻身,不灰心,就是緊抓住神與祂同行。他也勉勵懷抱夢想的年輕人,自己是最大的敵人,當找到自己的熱情所在時,就要努力朝著標竿直奔。
文章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https://www.ct.org.tw/1242573#ixzz4uhlef6ju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