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9日 星期三

台灣文學網-影音屋-作家身影- 此岸彼岸-林衡哲。簡介協志叢書與志文出版社;〈出版界最後的本格派:志文出版社〉、大同大學學生必修的四門課: 會計學、國富論、經營學、希臘羅馬神話選讀




林衡哲的春風出版社
臺灣文庫 100目標300
傳記文學

2022
台灣文學網-影音屋-作家身影- 此岸彼岸-林衡哲
https://tln.nmtl.gov.tw › nmtl_w1_...

此岸彼岸-林衡哲. 觀看次數:69. 回頁頂按鍵 回資料列表按鍵. 國立台灣文學館(另開新視窗). 國立台灣文學館版權所有。最佳瀏覽狀態:Internet Explorer 11.0 以上(含) ...

Videos








14:30
此岸彼岸林衡哲|臺灣文學拾光EP8|作家身影|臺灣文學館
YouTube · 國立臺灣文學館nmtl
14 minutes, 30 seconds





Aug 19, 2022

謝謝徐均琴博士 (徐復觀長女)對此篇《簡介協志叢書與志文出版社》/漢清講堂關於文學和藝術的"讚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ICgUvtZ2mA&t=52s







15:17

173 簡介協志叢書與志文出版社 2017-07-22 漢清講堂

hc iTaiwan forum

簡介台灣協志叢書與志文出版社日期:7月22日(周六),2017 地址: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88號2樓主辦:漢清講堂.

2013.12.21
to 協志工業叢書故林董事長

***

【邏輯、教育、歷史】
梁實秋、吳濁流、莊永明,這三人共同的東家是?...林挺生先生。這位臺灣仕紳的見識的深邃與遠大,遠超過後人想像與今人之理解。
十多年前,我在大同大學任教的時候,學生必修的四門課: 會計學、國富論、經營學、希臘羅馬神話選讀,我教過:經營學和國富論,深諳奇妙與苦心孤詣之處。
對於理工科為主體的大學,學生獲悉要必修這些課程時,大概都在怨怪這學校太奇怪了吧,還教神話學。其實,這些都很重,特別是希臘羅馬神話選讀,在我看來是增加個人象徵資本、文化資本的重要關鍵。此外,用研讀國富論的方式來學經濟、從論語和歷史中學管理(經營),也是該校的絕妙強項。
理想的知識,應該是要從學習經典和從歷史中得到經驗,進而發展出宏觀的思維架構和微觀的邏輯體系。關於這點,我對目前教育部和課綱委員的看法是,新課綱什麼都有,但就是少了一味。
這個隱含的議題,是大家所比較少想到的,那就是邏輯。西方的教育目的是成為一個"理性人",我們的教育目的,是要成為一個"政治人",這就是我們當今知識和學歷非常卓越的「理盲社會」。


****
高永謀〈出版界最後的本格派:志文出版社〉,封德屏主編《台灣人文出版社30家》(台北:文訊雜誌社,2008);原刊載《文訊》2005.4

2013年3月30日 

志文出版社

待擴充

志文/簡介:

  在迎接千禧年的前夕,回顧新潮文庫在大家的鞭策、支持與愛護下已經走過33 年-在歷史的長流中,33年雖然不算長,但可以使一個襁褓中的孩子成為社會的中堅,使壯年人進入圓熟退休階段的花甲之年。如今新潮文庫發行已逾400多 種,加上其他文庫系列,個數已逾600多種,本社,如果在引進西方思潮方面能稍盡棉薄之力,必須感謝創作這些經典作品的作者,為介紹這些書籍扮演橋梁工作 的譯者,以及無數長年來支持我們的忠實讀者…,經營文化出版事業,除了是一項企業,它同時也肩負著一種社會責任,所以我們不敢大意或鬆懈,也希望提供的產 品,能使讀者在閱讀之後受益,倘然,它有幸能成為你人生奮鬥階段中一個轉捩點、跳板或暗夜行路的一盞篝火或指標,這應該是從事文化工作者最大的酬報!   刊行的書籍包括文學、哲學、心理、禪學、傳記、電影、音樂及不同領域的經典作品或入門書。  讀者們可以通過這些書籍認識西方思潮幾百年來的重大變化與演 進,其中任何一本書




新潮文庫 特別有興趣
http://www.books.com.tw/books/editorial/pubbooklistchihwenchihwenF65D_1.php

志文出版社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志文出版社台灣資 深的出版社之一,創立於1967年, 創辦人為張清吉。志文出版社前身為長榮書店,創辦於1963年, 原為一家出租與舊書交換的小書店,當時的常客有李敖秦賢次林衡哲等知識份子。除此之外也自行出版了《西洋幽默小品》、《二次大戰祕錄》及林語堂的散文集,並編錄《英語欣賞文庫》。後來經由林衡哲(當時尚在就讀台大醫學系)的勸說,並提供自行翻譯的《羅素回憶集》及《羅素傳》,使得張清吉開始下定決心讓出版社轉型。二書的出版成為志文「新潮文庫」的先 驅,受到廣大的迴響,更獲得了兩位台大哲學教授殷海光陳鼓應的肯定,甚至親自到出版社致意。因此,林衡哲介紹了許多同學一起加入譯書的行列,包括賴奇萬、林克明、廖運範、鄭 泰安、文榮光、楊庸一、符傳孝等人,譯書以心理學精神分析為主。主力譯者曹永洋則介紹了鍾肇政葉石濤鄭清文、楊耐冬等作家及翻譯家加入翻譯行列,顏元叔在老師黎烈文辭世後,將其所譯的法國文學介紹至志文出版社印行。後來曹永洋、楊耐冬與金溟若、李永熾、孟祥森、宋碧雲、莫渝等人,成為台灣翻譯界的中堅。顏元叔與其同事胡耀恆、王夢鷗、廖祥雄、陳玲玲所譯的新潮大學叢書,成為大學生及研究生的教本。主 力譯者蕭逢年(本名吳旺財,另有筆名齊霞飛、吳憶帆)獨立翻譯《莫泊桑短篇全集》,所譯的莫泊桑短篇〈項鍊〉更選為中學生國文課本的教材。
除了外國譯書,楊牧編選的「新潮叢書」則為志文出版社開創了本土作家的新局,當時的作者包括陳世驤徐道鄰夏濟安杜維明、顏元叔、林以亮葉維廉劉述先於梨華、楊牧等人,而劉大任則因為《紅土印象》被當時的政府列 為黑名單,其書也成為禁書
志文的「新潮文庫」是張清吉參考日本岩波書店「岩波文庫」的傳統,每本書都有作家的年譜及作家資料、創作背景及作者照片。「新潮文庫」引領台灣 1970、80年代尚為學生的知識份子,譯書廣羅了文學哲學心理禪學電影等領域,為當時封閉保守的台灣社會開啟一道知識的窗口。雖然不少譯書現今已經絕版,且其譯文上的錯 誤及漏譯時常為人所詬病,素樸的封面更敵不過現下台灣五花八門的出版品,並且隨着國際著作權法的嚴格規定,志文雖然仍在出書,但卻只有能力出版公共版權書籍。但就台灣早期的出版史而言,志文確實為最重要的出版社先驅 之一,而創辦人張清吉則被業界譽為「出版界的唐吉訶德」。

[編輯] 新潮文庫書目

[編輯] 新潮叢書書目

  • 劉述先《文化哲學的試探》
  • 劉大任《紅土印象》
  • 鍾玲《赤足在草地上》
  • 王文興《玩具手鎗》
  • 杜維明《三年的畜艾》
  • 夏濟安《夏濟安選集》
  • 施叔青《拾掇那些日子》(新版重印為《那些不毛的日子》)
  • 葉維廉《秩序的生長》
  • 殷允芃《中國人的光輝》
  • 葉珊《傳說》
  • 陳世驤《陳世驤文存》
  • 於梨華《會場現形記》
  • 韓國鐄《音樂的中國》
  • 顏元叔《文學經驗》
  • 梁實秋《看雲集》
  • 林以亮《林以亮論翻譯》
  • 鄭愁予《鄭愁予詩選集》
  • 陳芳明《鏡子和影子》
  • 劉述先《生命情調的抉擇》
  • 張永祥《秋決》
  • 楊牧《傳統的與現代的》
  • 徐道鄰《中國法制史論集》
  • 趙岡《紅樓夢論集》
  • 楊牧《瓶中稿》

[編輯] 參考資料

  • 高永謀〈出版界最後的本格派:志文出版社〉,封德屏主編《台灣人文出版社30家》(台北:文訊雜誌社,2008);原刊載《文訊》2005.4
  • 楊牧〈「新潮叢書」始末〉,《柏克萊精神》(台北:洪範,1977)
  • 張清吉──資深出版家好書催生者


高永謀〈出版界最後的本格派:志文出版社〉,封德屏主編《台灣人文出版社30家》(台北:文訊雜誌社,2008);原刊載《文訊》2005.4












曹永洋老師說要贈朋友的數十本書



2017年9月29日上午8:33 ·



志文出版的這本譯本(1973),之前之後都有多個譯本。它的"代譯序"、附錄(4個,含年譜)、插圖等,都有特色。譯文文字未重寫成"通順"的漢文。





我去年分享過志峰的這篇。
剛剛重讀,還是很感動:他們師生,當年都是英姿--我們夫妻讀的高中都是名校,不過少了像老曹這樣有眼神的老師,很遺憾。
過去一年,老曹與我成忘年交,他經常來訪,與我交換讀物和故事---許多人與事,初聽起來難記下來,漸漸地,抓到"小說" (roma) 的"神髓"。
今天最大的成就是得自此篇的靈感,邀志峰周末來聚會。……
更多

廖志峰──和張世忠
其他 2 人。

2015年9月29日 ·

颱風天,守在屋子裡,頂樓的風特別狂烈,我始終擔心窗子飛掉。忽然起了一陣狂風,吹開了窗帘,捲翻了一把舊壺,碎了一地。風始終沒有停過,不知做什麼好,拿起了文發送我的《異鄉客》讀了起來。馬奎斯在台灣出版過的作品,幾乎都有了,獨缺這一本,文發也真是奇人,他怎麼知道我也在找這一本?書店終究是逛得不夠勤,也沒有專注在呼喊著這本書,拿到手時,喜出望外。這本由12篇短篇小說組成的集子,其實是有主題的,就是流亡者群像,書的寫成也正是在《獨裁者的秋天》之後,小說中罕見地以第一人稱來穿梭貫串,加深了一種真實感,筆法仍是魔幻寫實,反映著現實的荒謬和命運的不可捉摸……。我本應該先讀完《小說家的休日時光》,但馬奎斯的魅力還是無法抵擋。手邊還有一本看了一半的《齊瓦哥醫生出版祕辛》,卻始終讀不完。焦慮,無時不在。
九月初幫文發出版了他的第二本書,《書寫者,看見》,這本書可說是台灣文壇的作家群像,文發的文字很獨特,帶著一種純真樸實,而且切入點總是與人不同,因而也勾勒出作家不同的面向,更為立體。介紹我認識文發的,是高中老師曹永洋先生,而老曹本人也出現在這本書裡,文字敘及老曹帶著患有眼疾的姚姓學長,四處求醫的經過,讓人感動,這篇文章還提及了一心奉獻鄉土的陳五福醫師。老曹曾寫了一本《噶瑪蘭的燭光》(前衛出版),敘述這位仁醫的一生。
剛剛過去的教師節,讓我想起老曹和我的高中時光,於是翻出了很久沒拿出來看的高中畢業紀念冊,頁首有老曹的手書勉辭。當年編輯這本紀念冊時,也把老曹打羽毛球時的英姿放入。記得那是個春天的清晨,會許是五月,濃霧還未散去,沒有風的校園一角,最適合這種球類活動。有一次上ZOE的節目,和ZOE聊起高中生涯,她說︰你口中描述的老師,怎麼那麼像體育老師?他像的,我說。我沒說的是,他說起《白鯨記》時,那怒睜的雙眼,凌厲不下千浬追鯨的亞哈船長。
高中的國文課堂,老曹沒有耳提面命地要我們尊師重道,他最喜歡說︰沒有哭過長夜的人,不足以語人生。用這句話安撫我們青春的躁鬱。這句話讓我在看電影《春風化雨》時又再次想起。我忘了這句話的出處,但始終記得老曹,和我的高中同學。



****
【丟到百年經營權之前,回顧大同的改革故事】
「大同、大同國貨好……」是當年每個台灣人都能隨口哼出來的句子。大同寶寶玩偶、有門的老式電視機、大同電鍋,是一代台灣人的共同回憶。 
大同更是國內第一家實施「工者有其股,工者有其屋」的民營企業。當時的大同董事長林挺生的管理風格是什麼?他如何帶領這個當年僅次於台塑的第二大民營企業集團持續茁壯?
📫1990s回憶徵件|一起來說你那年的故事

當年那個堅守製造業、不炒股的大同

「大同大同國貨好......」是那個時代每個台灣人都能隨口哼出來的句子。當年大同是僅次於台塑的第二大民營企業集團。

1994年大同發那科成立,大同想要從家電、重電業者,轉型為高科技公司,改以資訊、通訊、自動化產業為主。

原以營造業起家,在台北市精華區擁有大片土地的大同,在那個股市房市齊飛的年代卻堅守製造業,不炒股票,也不變更地目炒地皮。大同也是國內第一家實施「工者有其股,工者有其屋」的民營企業。

75歲的大同董事長林挺生對員工灌輸的信念就是,「大同同仁深信克服貧窮、造福社會是我們工業人的使命。」有人問他,現在台灣已經不貧窮了,這條信念要不要改?他卻堅持保留,理由是——因為台灣人的心還很貧窮。

 

令人遺憾地,2020年10月,在兩個多小時的股東會上,大同林家失去了他們百年的經營權。

 

大同第二代董事長林挺生,為創辦人林尚志之子。2006年卸下董事長一職,由其子林蔚山接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