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4日 星期二

龔固爾兄弟(The Goncourt brothers:Edmond de Goncourt,1822年—1896年) 俱樂部、 日記。 18世紀法國畫家,偏重 Fragonard (1732~1806《愛情藝術時代的小詩人:讓-奧諾雷·弗拉戈納爾》)。並簡述20世紀的讚美、驚奇) ;浮世繪畫家 北齋、多摩; 永井荷風

 龔固爾兄弟(The Goncourt brothers:Edmond de Goncourt,1822年—1896年) 俱樂部、 日記。 18世紀法國畫家,偏重 Fragonard (1732~1806《愛情藝術時代的小詩人:讓-奧諾雷·弗拉戈納爾》)。並簡述20世紀的讚美、驚奇) ;浮世繪畫家 北齋、多摩; 永井荷風

The Goncourt brothers (UK/ɡɒnˈkʊər/,[1] US/ɡŋˈkʊər/,[2] French: [ɡɔ̃kuʁ] (listen)) were Edmond de Goncourt (1822–1896) and Jules de Goncourt (1830–1870), both French naturalism writers who, as collaborative sibling authors, were inseparable in life.

  • L'Art du XVIIIe siècle (French Eighteenth Century Painters) (1859–1875)

愛情藝術時代的小詩人:讓-奧諾雷·弗拉戈納爾

這就是弗拉戈納爾的繪畫:一種夢境般的幻象,僅此而已。 他只願摘取藝術和生活中歡樂的果實,他只喜歡和諧共處、輕鬆愜意的情境,他從不擔心未來——所有這些都突顯出他的果敢性格和他對命運的信任。因此,當人們問起他畫家生涯的起點及其所受過的教育,他總是愉快地回答道:「本能把我推向了生活,同時要求我自力更生。」 弗拉戈納爾是否準確地找到了他的落腳點,回歸到他的時代?在18世紀鼎盛時期的繪畫中,他發現了什麼?還是愛情 為了描述弗拉戈納爾的偉大畫作,狄德羅曾想象過用夢境去再現。他沒有更好的辦法:弗拉戈納爾是畫夢的大師。其畫如夢——人們在歌劇院包廂里睡著時所做的夢。

內容簡介

除了自然主義小說和特具社會史意義的日記,龔古爾兄弟在藝術評論領域也頗有建樹,這方面的代表作是《18世紀藝術》。《愛情藝術時代的小詩人:讓-奧諾雷·弗拉戈納爾》即編選自此。 弗拉戈納爾是18世紀法國洛可可藝術的集大成者,他善於在畫作中營造夢幻的氛圍、炮製詼諧的意趣,大大拓展了愛情等世俗題材的表現方式。他生前享有盛名,但死後很長一段時間里幾乎被遺忘,直到19世紀下半葉,他才被世人重...




龔固爾兄弟

龔固爾兄弟,即19世紀法國作家愛德蒙·德·龔固爾(Edmond de Goncourt,1822年—1896年)和他弟弟朱爾·德·龔固爾(Jules de Goncourt,1830年—1870年)。[1]

哥哥埃德蒙1822年5月26日生於南錫,弟弟儒勒1830年12月17日生於巴黎。1849年兩兄弟定居巴黎,一起研究法國18世紀的歷史,發表《18世紀的藝術》一書。龔固爾兄弟這兩位作家對法國自然主義小說、社會史和藝術評論都有貢獻,兩人都終身沒有結婚,他們並非孿生兄弟,且相差八歲,但他們舉止行為相似,有相同的愛好,儘管為過於神經質的敏感症所困擾(一說弟弟患有梅毒),永遠以單數龔固爾發表著作。重要作品有《翟米尼·拉賽特》、《少女艾爾莎》、《親愛的》等,龔固爾兄弟強調小說一定要反映生活,動筆之前一定進行廣泛的調查研究,人物大都實有其人,是「文獻小說」之創始人。因為兩兄弟抱持獨身主義,小說中不時流露對女人的偏見。

龔固爾兄弟的另一重要文獻是他們堅持寫作數十年、多達22卷的《龔固爾日記》,是研究法蘭西第二帝國和第三共和國時代文藝界情況的寶貴史料。弟弟儒勒1870年6月20日卒於於巴黎。1896年7月16日哥哥愛德蒙卒於尚皮尼,死後遺囑宣布將全部財產成立龔固爾學院,並設立龔固爾學會,由10位委員負責,每年從當年發表的小說中評選出最佳新人作,獎勵5000金法郎。龔固爾文學獎從1903年開始評選,獎金雖然不多,但獲獎者的作品保證暢銷,所以這個獎項非常受關注,每年12月學會委員聚集在巴黎德胡昂飯店進行評選,外面等候的記者雲集。




Les Goncourt et le "japonisme"[modifier | modifier le code]

Outre leurs incursions dans les milieux culturels littéraires, les frères Goncourt sont aussi de grands collectionneurs d'objets et d'art toute leur vie durant. Leur collection commune, commencée à l'adolescence (vers 1838) rassemble des périodes et des genres éclectiques. D'abord constituée par des pièces d'art décoratif du xviiie siècle, elle s'oriente ensuite (dans les années 1860) vers l'art asiatique (porcelaine chinoiseestampes japonaises). Leur engouement pour les arts asiatiques correspond au japonisme de la fin du siècle21.Sous l'influence de leur oncle Armand de Courmont, qui fabriquait des meubles asiatiques, les frères Goncourt collectionnaient bronzes, laques et albums japonais. Leur fascination fait écho à celle qu'ils nourrissent pour le xviiie siècle français: dépaysement et antithèse de l'Europe matérialiste. Ils se prennent de passion pour le Japon, ses mœurs qui font passer par comparaison les Européens pour des dépravés, fréquente le marchand d'art Hayashi, Cernuschi et Guimet. Edmond de Goncourt rédige un Art japonais du xviiie siècle, avec l'aide d'Hayashi, il écrit sur Hokusai, Outamaro. Rodin applaudit son travail de recherche, Verlaine lui dédie un poème, Louis II de Bavière s'enquiert sur ses meubles orientaux. Fort de cette "japonaiserie" précoce, Edmond se pose comme le premier propagateur de l'art japonais" en Europe, même si dès l'exposition universelle de 1867, le Japon avait commencé à suscité l'intérêt des collectionneurs français pour cette civilisation22.


龔古爾與“日本主義” [編輯修改代碼]

除了涉足文學文化圈,龔古爾兄弟一生還是主要的物件和藝術品收藏家。他們的共同收藏始於青春期(大約 1838 年),匯集了不拘一格的時期和流派。 首先由18 世紀的裝飾藝術作品組成,然後(在 1860 年代)轉向亞洲藝術(中國瓷器日本版畫)。他們對亞洲藝術的熱情與21世紀末的日本主義相呼應。.在製作亞洲家具的叔叔Armand de Courmont的影響下,龔古爾兄弟收藏了青銅器、漆器和日本畫冊。他們的迷戀呼應了他們為法國18世紀所滋養的東西 :唯物主義歐洲的迷失方向和對立面。他們愛上了日本,它的習俗讓歐洲人相形見絀,相比之下,藝術品經銷商 Hayashi、Cernuschi 和 Guimet 經常光顧。edmond de goncourt 寫了一部18世紀的日本藝術 世紀,在林的幫助下,他寫了北齋,Outamaro。羅丹稱讚他的研究工作,魏爾倫為他獻上一首詩,巴伐利亞的路易二世詢問他的東方家具。憑藉這種早期的“japonaiserie”,Edmond 成為“日本藝術在歐洲的第一個傳播者”,即使從 1867 年的世界博覽會開始,日本已經開始引起法國收藏家對這種文明的興趣22




傳記[編輯修改代碼]

Edmond and Jules de Goncourt,作者:Paul Gavarni

霍特兄弟出身低微的洛林貴族,他們的名字歸功於馬恩德貢古爾公社仍然根植於資產階級的小貴族,他們的父系家族在舊制度末期獲得了龔古爾的土地,並利用大革命發家致富。1786 年,他們的曾祖父 Antoine Huot 是一名水利和森林官員,他在 Goncourt 獲得了一座簡陋房屋的所有權,與此相關聯的是 Goncourt 領主3他們的父親馬克-皮埃爾·於奧·德·龔古爾 (Marc-Pierre Huot de Goncourt) 於 1804 年加入拿破崙軍隊,並在其中表現出色。他同意因他的功勳獲得榮譽軍團勳章,但拒絕在 Restoration 4成為國王的副官他們的外祖母繼續沿用她的第一任被送上斷頭台的丈夫德庫爾蒙夫人的姓氏,從督政府時代起,她就被認為是一位道德敗壞的優雅女性5

愛德蒙出生於南希和朱爾斯巴黎 ;他們在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父親和妹妹(死於霍亂,並發現彼此之間有著深厚的聯繫6兩人的學習都非常出色(埃德蒙加入了亨利四世中學,然後兩兄弟在孔多塞中學學習7),埃德蒙開始了他討厭的會計師生涯6,他們失去了他們崇拜的母親並感到沮喪;此外,這一事件進一步加強了兩兄弟之間的聯繫6愛德蒙會就這個話題說:“我的母親,在你臨終前,你把你最親愛的孩子的手放在我的手上,用一種讓人難以忘懷的眼神向我推薦這個孩子” 6他將以一種近乎父親般的方式照顧他的弟弟,直到他去世6

母親去世那年,埃德蒙離職,兄弟二人重逢,決定投身文學,做二手貨6他們嘗試一切:在教給他們古董藝術8的姨媽 Nephtalie de Courmont 的影響下,他們成為收藏家,並成為藝術家、古董商、歷史學家和小說家6甚至有人會說,她們對物的興趣遠勝於對人的興趣,單是這種興趣就足以喚醒她們的不和諧感,因為她們更欣賞以藍、白、紅 6 裝飾的革命性珠寶富有的收藏家、盧浮宮等主要機構將利用他們的專業知識9他們收藏的18世紀法國畫派的千餘幅畫作 於 1860 年首次展出;其中一部分在 Charles Ephrussi 和 Gustive Dreyfus 組織的回顧展中展出。Greffuhle 伯爵夫人將通過她的堂兄孟德斯鳩展示它。巴伐利亞的路德維希二世請求允許拍攝它10德國女皇Winnaretta Singer、Leopold von Sacher-Masoch 和Eugenie 女皇聲稱參觀了他們的Auteuil 11 “博物館” 。, 在巨大的政治動蕩的中心,他們試圖出版他們的第一部由四隻手寫的作品,En 18…,但沒有成功6

他們嘗試從事新聞工作,為他們的堂兄 Pierre-Charles de Villedeuil 發起的評論“L'Eclair”做出了貢獻。這段經歷被縮短,他們將因侮辱公共道德和良好道德而受到審判:龔古爾夫婦拖著“火熱的奧爾良主義者”的名聲,並取笑拿破崙三世堂兄名義上的情婦女演員雷切爾副檢察官指控他們是“沒有信仰、法律或家庭的人,沒有母親或姐妹的流氓,適合被安置在安全地方的不道德的使徒” 12. 審判以指責結束

他們毫不猶豫地推動他們兩個存在的分裂,直到從 1858 年開始擁有同一個情婦13  :瑪麗亞,助產士天使的製造者,自 1851 年以來一直是朱爾斯的情婦。瑪麗亞向他們揭示了來自下層婦女的生活和苦難巴黎14

他們看似無所事事,卻在很大程度上參與了巴黎的文化傳播,他們最重要的作品《雜誌》對同時代人進行密切觀察的結果:他們以最糟糕的方式描述巴爾扎克馬拉美和其他人,這為他們贏得了他們的聲譽毒蛇之舌的名聲6Théophile Gautier 6是為數不多的被他們稱讚的人之一這本受到譴責的小日記會讓普魯斯特感到遺憾,因為愛德蒙在他的兄弟去世後沒有充分佔有它,因為他在其中看到了強大的潛力6

他們將繼續過著充滿良好關係的半物質生活,不時被文學上的小成功打斷,直到朱爾斯在 1870 年因梅毒過早去世享年 39 歲6埃德蒙承認儒勒才是真正的作家,但在這次損失之後,埃德蒙出版了幾本小說和龔古爾雜誌15

他們的日記啟發了馬塞爾·普魯斯特 (Marcel Proust) ,後者在1927 年出版的Time Regained 16中模仿了他們。普魯斯特還在盛開的年輕女孩的陰影下獲得了龔古爾獎,在.

龔古爾學院






Jean-Honoré Fragonard (French: [ʒɑ̃ ɔnɔʁe fʁaɡɔnaʁ]; 5 April 1732[1][2] – 22 August 1806) was a French painter and printmaker whose late Rococo manner was distinguished by remarkable facility, exuberance, and hedonism. One of the most prolific artists active in the last decades of the Ancien Régime, Fragonard produced more than 550 paintings (not counting drawings and etchings), of which only five are dated. Among his most popular works are genre paintings conveying an atmosphere of intimacy and

 veiled eroticism.






Oct 22, 2015 — Jean-Honoré Fragonard's erotic and sensual works are the subject of a new exhibition at the Musée du Luxembourg in Paris.
Nov 3, 2016 — The 18th-century artist's rebellion occurred largely on paper, in strokes of red and splashes of brown that went counter to his training.
Feb 5, 1988 — THE adorable genius of Jean-Honore Fragonard looks perfectly at home in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When we turn the corner and ...

Oct 20, 2006 — So it is memorializing the 200th anniversary of the death of the 18th-century French artist Jean-Honoré Fragonard (1732-1806) and the 250th ...




2023年3月13日 星期一

《人的宗教—人類偉大的智慧傳統》The World's Religions: Our Great Wisdom Traditions (originally titled The Religions of Man ), 1958, rev. ed. 1991 Huston Smith (1919~2016) 譯者劉述先、劉安雲等人的友情、宗教等故事《馬爾勞與中國》《索忍尼辛選集》、《癌症病房》小說、清黨、大革命──茅盾、姜貴、安德烈‧馬婁與一九二七年政治風暴 André Malraux’s imaginary museum ;{反回憶錄} (Antimémoires, 1967);

愛的故事 (劉述先、劉安雲、陳舜臣《儒教三千年》、鄭清茂.........) , to love and be loved.。《人的宗教—人類偉大的智慧傳統》(The World's Religions: Our Great Wisdom Traditions)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1294464341178543


Huston Cummings Smith (May 31, 1919 – December 30, 2016) was an influential scholar of religious studies in the United States,[1][2][3][4][5] He authored at least thirteen books on world's religions and philosophy, and his book about comparative religionThe World's Religions (originally titled The Religions of Man) sold over three million copies as of 2017.[5][6][7][8]

164)   談西西; 學姊劉安雲曾譯《索忍尼辛選集》、《癌症病房》等名著  西西《 畫/話本  阿霞》《哀悼乳房》亞歷山大·索忍尼辛/索爾仁尼琴 ( Aleksandr Solzhenitsyn) :阿霞Asya 故事出自   Cancer Ward (1966)《癌症病房》/《癌症樓》,......Susan Sontag故事;「癌症登月計劃2022   ;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1093157177983629




---
法國作家馬爾羅(Andre Malraux, 1901-1976)。原句出自他的小說《人的命運》,整句是:「一個人是他一生行為的總和:他所做的,和他能做的。」


Has André Malraux’s imaginary museum come into its own? https://www.apollo-magazine.com/andre-malraux-museum-without-walls/


APOLLO-MAGAZINE.COM

André Malraux’s imaginary museum | Apollo Magazine
The French writer and politician is widely credited as the inventor of the






34:35

164 劉述先及其【馬爾勞與中國】 鍾漢清 2017-06-17

hc iTaiwan forum







王德威小說清黨大革命──茅盾、姜貴、安德烈‧馬婁與一九二七年政治風暴. 中外文學. 第20卷第12期 1992.5 紀念侯建老師 p.22




French author André Malraux speaking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gress for the Defence of Culture in Paris, 1935 ...
2017年7月8日下午10:30 ·



劉述先及其【馬爾勞與中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eeWhqgghbQ


164 劉述先及其【馬爾勞與中國】 鍾漢清 2017-06-17

劉述先及其【馬爾勞與中國】 【漢清講堂】 心得分享與討論會 日期:2017年6月17日(周六),10:00~ 13:00 地址: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88號2樓 馬爾勞 Andrew Malreau (1901-1976) The voices of silence "Art is an object lesson ...⋯⋯

更多




Hanching Chung
2017年6月13日下午10:59



對我等,法文一竅不通,很慘。還好,記得讀過英文square,法文多為place.....

比較本月英法的領導人,法文當然很重要; 碰到André Malraux 演說 (1973:France Haute Savoie Glieres's plateau resistance national monument:

感謝Google的法譯英.....)







LEDAUPHINE.COM



Et si vous partiez sur les traces des résistants ?


Glières, Vercors… Les Alpes ont été le théâtre de plusieurs des plus grandes batailles de la Résistance. Sur les hauts plateaux, dans les vastes ...

Hanching Chung 分享了 1 則貼文


2017年7月8日下午10:30 ·




Hanching Chung


2017年5月27日下午3:16


要談André Malraux及劉述先夫婦著【馬爾勞與中國】;到學校借相關的英文傳記。他的【反回憶錄】都是印刷文字而已:傳記中記他在Georges Braque (1882-1963.8.31)

的葬禮上的講稿一揮而就 (附文稿)。


劉述先及其【馬爾勞與中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eeWhqgghbQ


164 劉述先及其【馬爾勞與中國】 鍾漢清 2017-06-17

劉述先及其【馬爾勞與中國】 【漢清講堂】 心得分享與討論會 日期:2017年6月17日(周六),10:00~ 13:00 地址: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88號2樓 馬爾勞 Andrew Malreau (1901-1976) The voices of silence "Art is an object lesson ...⋯⋯

更多


Hanching Chung


2017年6月16日上午10:36


去年,劉述先先生過世,曹學長說要些【文學欣賞的靈魂】,我趕緊將劉老師夫婦譯著地的【馬爾勞與中國】給他參考。文章沒寫出來。今年,我跟曹學長說,分工一下,我來講:"談André Malraux及劉述先著【馬爾勞與中國】"。

這個月,起碼常讀這3本書,其中兩本英文書是"郭松棻與李瑜教授"贈給台灣大學圖書館的。



2017年7月8日下午10:29 ·



劉述先及其【馬爾勞與中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eeWhqgghbQ


164 劉述先及其【馬爾勞與中國】 鍾漢清 2017-06-17

劉述先及其【馬爾勞與中國】 【漢清講堂】 心得分享與討論會 日期:2017年6月17日(周六),10:00~ 13:00 地址: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88號2樓 馬爾勞 Andrew Malreau (1901-1976) The voices of silence "Art is an object lesson ...
YOUTUBE.COM


上週末,6.17,談過Andre Malraux在羅浮宮主持過2個法國文化名人的國葬。當時沒找到Le Corbusier的葬禮資料:很久以前,就知道當天NHK有轉播。


今天讀王錦堂譯 《勒‧科比意:悲劇觀點》的【譯序】中有這樣的話:"12年前的今天(1965年9月1日)正是為勒‧科比意舉行送葬儀式的的一天,文化部長在弔詞中承認法國屢次的對她誤解。勒‧科比意今天若地下有知,又不知做何感想。" (案:王錦堂老師翻譯的版本是1973年的,後來英文版在1987年和2000年有增訂/新版。2017.6.20,我在YouTUBE看完 2000年在英國AA的新書發表演講。)


我找到1965.9.1的相關照片一張:

Funeral Of Famous French Architect Corbusier - British Pathé


BRITISHPATHE.COM



Funeral Of Famous French Architect Corbusier


British Pathe, the world's leading multimedia resource with a history stretching back over a century. The finest and most comprehensive archive of fabulous footage and stunning stills.



2016.7.1 曹永洋學長來談。他說他想寫篇紀念劉述先先生《文學欣賞的靈魂 》的文章。

我跟他推薦劉教授夫婦合作的《文學欣賞的靈魂 II》---就我所知:

劉述先《馬爾勞與中國 》香港: 中文大學,1981


2015年10月11日下午8:15 ·


晚上7點半跟曹永洋先生請教劉安雲,果然是劉述先老師的太太。60年代、70年代讀過劉老師的《文學欣賞的靈魂》、《新時代哲學的信念與方法》等書。  


東海大學生物系畢業 (第一屆),曾隨牟宗三、劉述先兩位先生修習哲學,後赴美國南伊大(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修習美國文學、英國文學。曾譯《索忍尼辛選集》、《癌症病房》等名著,並以劉會友筆名譯《小矮人歷險記》。

《人的宗教:人類偉大的智慧傳統 》(THE WORLD’S RELIGIONS: Our Great Wisdom Traditions By Huston Smith: 休斯頓.史密士 ,台北:立緒,2013)


劉述先


  曾任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講座教授,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著有《文學欣賞的靈魂》、《新時代哲學的信念與方法》、《中國哲學與現代化》、《朱子哲學思想的發展與完成》、《黃宗羲心學的定位》、《當代中國哲學論:人物篇,問題篇》、《Understanding Confucian Philosophy: Classical and Sung-Ming》等書。曾參與多次東西哲學家會議,儒耶與儒回之間的對話。

我讀過恩思特卡西爾《論人--人類文化哲學導論》劉述先譯,台中:東海大學出版社,1958;

《馬爾勞與中國》劉述先著 (附錄: (一)劉安雲譯《馬爾勞訪華同憶錄》(二)「同法國事務部長馬爾羅的锬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1



劉述先及其【馬爾勞與中國】 【漢清講堂】 心得分享與討論會日期:2017年6月17日(周六),10:00~ 13:00 地址: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88 ...


比較本月英法的領導人,法文當然很重要; 碰到André Malraux 演說 (1973:France Haute Savoie Glieres's plateau resistance national monument:

感謝Google的法譯英.....)

LEDAUPHINE.COM



Et si vous partiez sur les traces des résistants ?


Glières, Vercors… Les Alpes ont été le théâtre de plusieurs des plus grandes batailles de la Résistance. Sur les hauts plateaux, dans les vastes ...

YOUTUBE.COM



要談André Malraux及劉述先夫婦著【馬爾勞與中國】;到學校借相關的英文傳記。他的【反回憶錄】都是印刷文字而已:傳記中記他在Georges Braque (1882-1963.8.31)

的葬禮上的講稿一揮而就 (附文稿)。




十幾年前,中國翻譯了André Malraux的{反回憶錄} (Antimémoires, 1967)。這本書有太多西方宗教、藝術、文化等專名,所以應該不容易。第12頁 (英譯本;在教堂外聽鈴聲計時......):



Elevation, the :舉揚(聖體和聖血):司祭祝聖聖體、聖血後,將之舉起(捧舉)讓會眾瞻仰、朝拜;感恩經結束時再度舉起,是奉獻的表示。前者始於十二世紀,後者始於教會初期。



André Malraux的中國之行,對毛澤東、周恩來的文化修養、尊重文化、獨立思考等,評價都很低,遠遜於印度的尼赫魯........



【短片】中共元老李銳101歲生日 病榻上評習近平:他文化只有小學程度 (20:13) - 20180416 - 兩岸


NEWS.MINGPAO.COM



French novelist André Malraux was born in Paris, France on this day in 1901.


"For that matter, men are perhaps indifferent to power... What fascinates them in this idea, you see, is not real power, it's the illusion of being able to do exactly as they please."


—from MAN'S FATE (1933)



As explosive and immediate today as when it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1933, Man’s Fate (La Condition Humaine), an account of a crucial episode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foreshadows the contemporary world and brings to life the profound meaning of the revolutionary impulse for the individuals involved. As a study of conspiracy and conspirators, of men caught in the desperate clash of ideologies, betrayal, expediency, and free will, Andre Malraux’s novel remains unequaled. Translated from the French by Haakon M. Chevalier.



https://archive.org/stream/in.ernet.dli.2015.65703/2015.65703.Antimemoirs_djvu.txt



March and of its leader;, just as Russia, beyond the triumphal arch of Niegoreloie, was not the land of the kolkhozes 集體農場 but of Lenin and the October Revolution.





PENGUIN BOOKS ANTIMEMOIRS Andr6 Malraux, Compagnon dc la Liberation and Officicr dc la Legion d'Honneur, was born in 1901. He was educated in Paris, where he studied archae- ology and orientalism, and made his first Asian visit, to China and Indo-China, in 1923-5 He has held a number of important posts he was president of the World Committee for the liberation of Dimitroff, responsible for taking protests to Hitler against the trial of the Reichstag offenders, and served with the Spanish Republican Government in 1936 He served in the Second World War Malraux is a member of the Council of French Museums and of the Sanscrit University of Benares He is also an Hon DCL, Oxford, and a D.S O He has been Minister of State for Cultural Affairs m the Fifth Republic of France since i960 Translations of his other books into English include, The Walnut "tree of Altenburg, Psychology of Art, The Voices of Silence, ■ The Human Condition, The Metamorphosis of the Gods, and Days of Hope (also available in Penguins) To Mrs John Fitzgerald Kennedy Contents THE WALNUT-TREES OF ALTENBURG I9 ANTIMEMOIRS 84 THE TEMPTATION OF THE WEST 202 THE ROYAL WAY 29O THE HUMAN CONDITION 368 INDEX 469


作者简介 · · · · · ·
安德烈·马尔罗(Andr Malraux,1901-1976)。小说家,评论家。他年轻时候曾经有过一段不为世人所知的神秘生活。他中学毕业后,进过“巴黎东方语言学院”。



法国光复后,他在政治上一直与戴高乐将军紧密地站在一起。1945年—1946年,担任新闻部长。1947年-1952年间,是人民联盟的全国代表。1958年6月1日起担任法国总统府国务部长,后兼任文化部长。



1921年,二十二岁的马尔罗首次发表一部诗体小说《纸月亮》(Lunes en papier).这部小说意境朦胧,深受超现实主义的影响。1926年出版一部哲理性小说《西方的诱惑》(la Tantation de l’Ocident),书中粗略地叙述一种历史哲学概念,后来他在其他著作中又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发挥。1928年和1930年,他分别发表了两部小说:《胜利者》(les Conquérants)和《王家之路》(La Voie royale).前一部曾获联合文学奖。



1933年,马尔罗发表小说《人类的命运》(la Condition humaine).此书是他的一部杰作,获得了龚古尔文学奖。



马尔罗始终是一位紧跟时代潮流的倾向性作家,他在1935年出版的小说《轻蔑的时代》(le Temp du mépris)中,记录了希特勒造成的骇人听闻的可怕情景。1937年完成的名著《希望》(l’Espris), 他用华丽的抒情般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在西班牙反对佛郎哥的斗争岁月。



他在1967年出版了《反回忆录》(Les antimemoires)第一卷。他以华丽的笔调写下了自己一生中异常丰富 动荡和戏剧性的经历,其中有个人的生活经验,与别人的会晤以及他对人物和事件的评论。


目录 · · · · · ·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反回忆录






作者: [法] 安德烈·马尔罗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译者: 钱培鑫 / 沈国华

出版年: 2000-08-09

页数: 494

定价: 20.00

-------


2017年6月16日 10:36 ·


去年,劉述先先生過世,曹學長說要些【文學欣賞的靈魂】,我趕緊將劉老師夫婦譯著地的【馬爾勞與中國】給他參考。文章沒寫出來。今年,我跟曹學長說,分工一下,我來講:"談André Malraux及劉述先著【馬爾勞與中國】"。

這個月,起碼常讀這3本書,其中兩本英文書是"郭松棻與李瑜教授"贈給台灣大學圖書館的。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ndr%C3%A9_Malraux台灣版的Wiki竟然只記這樣:







安德烈·馬爾羅(André Malraux,1901年11月3日-1976年11月23日),法國著名作家、文化人,曾任戴高樂時代法國文化部長,且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代表作小說人的價值 (另譯:人類境況),以詳述上海四·一二事件為內容,頗受好評,且因此著作榮獲1933年當年法國龔古爾文學獎作品;逝後葬於法國巴黎先賢祠



日文版有相當多的資料:



Anti-memoirs

Malraux, André, 1901-1976. Kilmartin, Terence, trans.

New York :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968


可在 總圖 (俞大維 PQ2625.A716 A7313 1968 )獲得

Antimemoirs

Malraux, André, 1901-1976, author.


London : H. Hamilton 1968

圖 (PQ2625.A716 A73 1968b )獲得




André Malraux and the tragic imagination.

Frohock, W. M. 1908-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2]

總圖 (郭松棻.李渝 PQ2625.A716 F924 )獲得






André Malraux

Boak, Denis, author.

Oxford : Clarendon Press 1968


可在 總圖 (PQ2625.A716 Z63 )獲得



André Malraux
Lacouture, Jean, author.

New York : Pantheon Books ©1975

可在 總圖 (PQ2625.A716 Z686813 1975 )獲得



A portrait of André Malraux

Payne, Robert, 1911-1983, author.

Englewood Cliffs, N.J. : Prentice-Hall ©1970

可在 總圖 (PQ2625.A716 Z79 )



马尔罗
叢書名:永恆的作家系列

Picon, Gaëtan. 張成富 ; 張群
上海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可在 總圖 (784.28 7119 4000 )獲得



马尔罗硏究
叢書名:法囯现代当代文学硏究资料丛刊

柳鳴九 1934- ; 羅新璋

南宁市 : 漓江出版社 1984
可在 總圖 (784.28 7119 4764 )獲得

戰火下的詩情 : 抗日戰爭時期戴望舒在港的文學翻譯
Malraux, André, 1901-1976. ; Supervielle, Jules, 1884-1960. ; Morand, Paul, 1888-1976. ; Garnett, David, 1892-1981. ; Malraux, André, 1901-1976. ; 戴望舒 ; 施蟄存 1905-2003. ; 鄺可怡
香港 : 商務印書館 2014
可在 總圖 (813.7 6391 )獲得



马尔罗传
叢書名:当代西方思想家传记丛书

Lyotard, Jean-François, 1924-1998. 蒲北溟
上海市 : 东方出版中心 2000
可在 辜振甫圖書館 (784.28 7116 2224 )獲得




André Malraux
叢書名:Modern critical views.

Bloom, Harold.
New York : Chelsea House Publishers 1988
可在 總圖 (PQ2625.A716 Z5624 1988 )獲得


André Malraux's Man's fate
叢書名:Modern critical interpretations.




André Malraux, ministre de l'irrationnel


Foulon, Charles-Louis, 1948-

Paris : Gallimard c2010

可在 辜振甫圖書館 (PQ2625.A716 Z6475 2010 )獲得




Malraux : a life
Todd, Olivier.
New York : Alfred A. Knopf 2005
總圖 (PQ2625.A716 Z946513 2005 )獲得



The voices of silence.
Malraux, André, 1901-1976. Malraux, André, 1901-1976.

Garden City, N.Y., Doubleday 1953

可在 總圖 (N70 M298 )獲得



Mona Lisa's escort : André Malraux and the reinvention of French culture
Lebovics, Herman.
Ithaca :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9


可在 總圖 (DC33.7 L425 1999 )獲得



1946:與戴高樂將軍;1970:赴/登喪禮火車:



要談André Malraux及劉述先夫婦著【馬爾勞與中國】;到學校借相關的英文傳記。他的【反回憶錄】都是印刷文字而已:傳記中記他在Georges Braque (1882-1963.8.31)

的葬禮上的講稿一揮而就 (附文稿)。



2017年5月24日 20:49 ·





現在的學生抗議學校要求其畢業時,"英文檢定級數".....其實,大學己乎無法要求其學生最起碼的學術,譬如說,或許大部分的系,該要求學生修"大一微積分"......【文化哲學的試探】

台北:新潮,1970,215頁:"負數"、"關係"、"功能" (sic,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