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日 星期二

278 紀念許逖先生《百戰軍魂-- 孫立人將軍傳》 2019-03-24 蘇遠亮、陳文華。柳作梅,孫立人,冰心



 278 紀念許逖先生《百戰軍魂-- 孫立人將軍傳》 2019-03-24 蘇遠亮、陳文華。柳作梅,孫立人,冰心


從孫立人的一封信談起 發布日期:2024/09/16 作者: 王先正。 不久前,看到網路流傳一封孫立人將軍寫給大陸好友冰心女士的信,信中寫道: 婉瑩嫂夫人大鑒: 許逖先生來舍,朗讀手書,其於立人,尤殷殷垂注,聞之至為感篆。回憶同舟東渡,轉瞬遂近七十年,昔日少年,俱各衰邁,而文藻兄且已下世。人世無常,真不可把玩也。立人兩三年來,身體狀況亦大不如前,雖行動尚不需人扶持,而步履遲緩,不復輕快。有時腦內空空,思維難以集中。比來除定時赴醫院作復健運動外,甚少出門矣。 故人天末,何時能一造訪,暢話平昔,殆未可必然,亦終期所願之得償也。言不盡意。諸維珍衛。 順候著安。弟孫立人拜啟  1990.5.15 這一封以毛筆書寫的信,內容及字體在網路贏得不少好評,有人說其書法極為蒼勁剛俊,另有網友留言說:「字形剛毅俊朗,鋒芒畢露,字如其人,其類作者往往性格剛烈,志向遠大,不善逢迎,雖建不世之功,卻歷盡劫難,坎坷一生,與其類似如岳飛、顏真卿、黃庭堅等,莫不如此。」道盡孫立人生平。 這封信目前收藏在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的書信庫中,此信之由來,殆是海峽兩岸可公開通信後,1990年3月,早年著有《寄小讀者》的名作家冰心女士通過臺灣的許逖教授,給自己40多年未見的好友孫立人將軍寫過一封書信,冰心女士希望孫將軍有生之年能回大陸看一看。 孫立人在臺灣收到老友冰心女士的書信後,很是感動,覆信如前所引。 但這封孫將軍的覆信,據我所知,應是我就讀東海大學中文系的老師柳作梅教授所代筆。2015年4月23 日金門日報浯江夜話曾刊有先正小文<追憶師友及其他>,文中前半即在談柳老師。當年孫立人將軍任總統府參軍長時,他曾做過孫之參謀,後來孫出事,柳也被調職。軍職退伍後,他來到東海大學圖書館服務,圖書館首任館長沈寶環先生引進韋隸華基金以發行《圖書館學報》期間,柳師兼負編輯、秘書之職,致力學報的發行,他常發表論文在學報,題目如:〈錢牧齋新傳〉、〈清代之禁書與牧齋著作〉、〈牧齋藏書之研究〉、〈臺灣出版事業簡述〉……,日後柳曾擔任「古籍室主任」。柳師因古典文學修養深厚,被蕭繼宗教授推薦到中文系任教,柳老師的工作從此移轉到中文系。學生必修科目,從民國1970年起,由他講授大二「各體文習作」,1972年起講大三「詩選」,1975年起,開講大四「詞曲選」。這些科目,我都被他教到,柳教授學問好,鄉音也很重,學生聽課費力,但他與學生感情很好。 1977我大學畢業後,1985年12月26日,東海中文系主任趙滋蕃教授中風住院,不克行使系務,柳師受梅可望校長之命暫代中文系主任,1986年3月14日,趙滋蕃教授病逝,8月1日,柳師真除。1990年7月,柳師屆齡退休,從此不在中文系或中文研究所授課。他為何堅持退休,我的猜想是:他要把工作機會讓給年輕人,而且他也想去幫忙老長官孫立人寫信、覆信。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朱浤源研究員進行「孫立人上將專案追蹤」的訪談時,柳師除陪同他們到孫立人將軍家訪問外,在〈參軍長室參謀柳作梅先生訪問紀錄〉的訪問內容,被問到「您經常來孫公館嗎?」「三十年來總共有幾次呢?」回答:「曾經路過幾次。」「大概三、四次吧!因為當時孫公館門禁森嚴,實在沒有辦法進去。應該說是不准進去。」「(國防部長)鄭為元將軍向外界宣佈恢復孫將軍自由後,我就開始幫孫將軍了。」

59:01











278 紀念許逖先生 2019-03-24 蘇遠亮、陳文華
hc iTaiwan forum






向諸位報告,3月24日的對談、紀念許逖先生的片子,已推出 (約剪掉1/4離題、跑馬部分。)  Vic 拿來的書,都送到重要的人手中。

278 紀念許逖先生 2019-03-24 蘇遠亮、陳文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vW8kSzQ3Sc&feature=em-uploademail  

問候大家!
-- 


鍾 漢清



20190324紀念許逖影片,底下有人留言 Pierre Pi 10 個月前 許逖教授,家父同學。鄙人負笈北上、服完兵役退伍,在台北工作,家父不在台灣,出國前告訴我在台北有事請教許逖。後來許逖叔叔因為常在東海大學授課,於是把我交給他老弟許國先生「看管」。 逢年過節我到其麗山新村國大代表住宅,向許叔叔送禮請安,他總是在門口和我聊天,告訴我家裏太亂了(真的很亂,又養了十多頭聖伯納狗,實在臭氣薰天。蔣緯國家的聖伯納狗咪咪,也是他叫許國叔叔帶著我送上陽明山),就不請我進去坐了。臨走之際拿了全套他的著作送我。回家拜讀之後,才知道他老人家經綸滿腹、學富五車。不畏強權對時事痛下針砭,書中有篇文章,標題為「祝余紀忠他媽的壽」。我看完哈哈一樂。才知道真正作者是他。 鄙人在時報服務期間,社長王篤學(王又曾之弟)偶爾在辦公室陽台同我說教,有回聊到許逖,王篤學閉口不言,許久才說,那你也算是我子侄輩。我將此事轉告許教授,他大笑,王篤學算個什麼,我叫他喝辣椒加醬油、醋,他敢說不?怹老先生就是這麼個人物。 今天在YouTube 上看到紀念他的影片,在此撰文紀念他老先生。 叔叔,一路好走,許教授,咱們後會有期。 忠宇鞠躬!




278 紀念許逖先生 2019-03-24 蘇遠亮、陳文華 hc iTaiwan forum 許逖 1934-2017《許逖文集》、《文星!問題!人物》《百戰軍魂-- 孫立人將軍傳》《會意集》、《奔流》、《激湍》、《烽火錄》、......等;晚蟬
https://hcbooks.blogspot.com/2019/02/1934-2017.html







中先生非常謝謝你做這個講座會我也學了很多很多事情我都不知道謝謝你喔我我六月到台灣啊我也希望能夠去看你謝謝拜拜

2025年3月29日 星期六

紀念安迪・葛洛夫(Andrew Grove 1936 – 2016)我所說的偏執狂,即你會深深地懷疑很多事情可能會出錯....;Paul Otellini (1950-2017)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156034740138434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GD32dRwMMY

紀念安迪・葛洛夫(Andrew Grove) 鍾漢清 2016-03-27
hc iTaiwan forum
49:24




Andrew Grove 基金會提倡技職專業的教育。然而,美國、德國或許多先進國家都是反其道而行,高中-大學這條路最熱門。



動態消息貼文

悼念Andy Grove:
“he wrote literally a manual on the right
way to run a company ,that is still ,
I think one of the best management books ever written .”
可惜徒弟們都沒有用心學習。

蔡明順
"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 能建立40年的INTEL 王朝有絕大部份歸功於他



Andrew Grove (1936 – 2016) 1995年寫的新序:
High Output Management Paperback – August 29, 1995. ... In this legendary business book and Silicon Valley staple, the former chairman and CEO (and employee number three) of Intel shares his perspective on how to build and run a company.


Andrew Grove (1936 – 2016) 1995年寫的新序:
High Output Management Paperback – August 29, 1995. ... In this legendary business book and Silicon Valley staple, the former chairman and CEO (and employee number three) of Intel shares his perspective on how to build and run a company.


















彭博報導,英特爾執行長科再奇(Brian Krzanich)在公司官網聲明說:「英特爾前董事長與執行長葛洛夫辭世,我們深感難過。」他說:「葛洛夫讓不可能變成可能,一次又一次,激勵好幾代技術專家、企業家與企業領導人。」

蘋果執行長庫克在推特(Twitter)說:「葛洛夫是科技界數一數二的巨人。他熱愛我們的國家,並激勵美國呈現最好的一面,願您安息。」(hc:翻譯不佳)
The loss of an epitome of Chinese writer and translator: George Kao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越來越多的中學生選擇上大學,而不是當技工



三星電子超越英特爾成全球芯片銷售冠軍

#積體電路60週年
#摩爾 是半導體巨擘 #Intel 的創始者之一,Intel是當今CPU的霸主,也是半導體產業最重要的公司。Intel於1968年創立,而開啟這場偉大創業之旅的先驅有三位,分別是戈登·摩爾(Gordon Moore)、羅伯特·諾伊斯(Robert Noyce)以及安迪·葛洛夫(Andrew Grove)。


CASE.NTU.EDU.TW

【積體電路60週年】Intel三巨頭
■摩爾是半導體巨擘Intel的創始者之一,Intel是當今CPU的霸主,也是半導體產業最重要的公司。Intel於1968年創立,而開啟這場偉大創業之旅的先驅有三位,分別是戈登·摩爾(Gordon Moore)、羅伯特·諾伊斯(Robert Noyce)以及安迪·葛洛夫(...




2012:前一陣在You Tube 看昔日半導體業大英雄Andy Grove 抱病做”顧氏?紀念演講” ,諄諄告誡國人務必多深入研究醫療經濟學。
1996?:這本書提到 W. Edwards Deming 一處,「恐懼可以成為自滿的剋星。因自滿而受到傷害的,通常正是那些最成功的人。」 (10 倍速時代 p.151) (尋智書摘第 1輯 )


接下來的兩本書,包括《十倍速時代 》(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 1996)和匈牙利成長回憶錄《葛魯夫自傳--橫度生命湖 》(Swimming Across: A Memoir 2001),台灣也都有出版:
(10 倍速時代 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提到 W. Edwards Deming 一處,「恐懼可以成為自滿的剋星。因自滿而受到傷害的,通常正是那些最成功的人。」 , p.151) ( 尋智書摘第1 輯)
PHILANTHROPY: Speaking of systems thinking, you were famous at Intel for your management philosophy that “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 By that, you meant that a business must always be hyper-attentive to possible threats and opportunities. Is such paranoia a helpful mindset for a philanthropist?
慈善事業:說到系統思考,你是在英特爾公司以“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 管理理念出名。你的意思是,一個企業必須始終對可能的威脅和機遇超細心和敏感。這樣的"偏執"想法和心態,對慈善家是否有幫助?
GROVE先生:在下面的意義上,是有幫助的。在半導體或藥品中,要讓無生命的材料塑造成形是非常困難的。大自然會不斷地破壞你的實驗。唯一比上述讓無生命材料塑造成形更難的事情,就是努力試圖去塑造人的活動,因為這時除了大自然與你作對之外,人們本身更是破壞它的高手。如果您強烈地想在慈善事業有成,我覺得我這就是我所說的偏執狂,即你會深深地懷疑很多事情可能會出錯。
MR. GROVE: Yes, it is, in the following sense. It’s very hard to shape inanimate material into semiconductors or pharmaceuticals. Nature constantly wants to derail your experiment. The only thing that’s harder than shaping inanimate material is trying to shape animate material—and most difficult of all is trying to shape the activities of people. Then it is not just nature that is trying to derail you; people themselves do a pretty good job of it. If you feel strongly toward achieving something through philanthropy, I think what I call paranoia—a deep suspicion about all of the many things that can go wrong—is necessary.
PHILANTHROPY: Are you as paranoid about vocational education as you were about business?
慈善事業:你在職業教育是否同你對公司一樣偏執?
先生。格羅夫:這兩件事的細節當然不同,但從偏執之方式上說它們非常相似。管理上的偏執涉及試圖去預測誰會有意或無意間讓你放慢腳步,或者誰都會讓你敗事。這種態度通常學校是不會教的,所以我會去寫那本書。。現在,談到職業教育,你記不記得總統在1983年的教育報告[處於危險中的國家]中 的話,它開頭這樣說:“如果一個不友善的外國勢力今天企圖讓美國的教育成績平庸的話,我們很可能會視其為戰爭行為。” 這是偏執心態嗎?
可以說,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職業教育,甚至加倍適用。大多數人甚至不知道我們需求更多的訓練有素的工人。大家的假設仍然是:技術教育是適合較不聰明的人。削減教育預算先從削減職業教育著手。人們需要具備他們的工作要求的適當培訓,但此類的要求已經被刪減到見骨了。在某些情況下,學生在就學中途時資金被切斷而被送回家去。我們對想要工作的人設下一個該死的障礙!
MR. GROVE: The details are of course different, but in this way, they are very similar. Paranoia in management involves trying to anticipate who intentionally or unintentionally will slow you down, or who will derail you. Usually this attitude is not taught in school, which is why I wrote my book. Now, as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do you recall the words of the presidential report on education [A Nation at Risk] from 1983? It started out by saying, “If an unfriendly foreign power had attempted to impose on America the mediocre educational performance that exists today, we might well have viewed it as an act of war.” Is this paranoia?
Well, the same thing applies to vocational education—only doubly so. Most people don’t even realize the need for more highly trained workers. The assumption remains that technical education is for less intelligent people. The first item cut from educational budgets is vocational education. People are required to be suitably trained for their work requirements, and yet the classes that are required for this are cut to the bone. In some instances, students are halfway through the course when funding is cut and then they are sent home. We create a damned obstacle course for people who want to work!


紀念 Andrew S. Grove ( 1936 – 2016)
本周三,驚聞 Andrew S. Grove 先生過世:決定27日簡短做一紀念他的影片。
我沒見過他,與他談過話,而只是Grove先生的事業、產業和他的書和人生的讀者、觀察者。換句話說,連Peter Drucker說的"旁觀者"都談不上。
網路上有不少他的訃聞和相關資料,為何我還想談談這位傳奇人物呢?
主要的原因是他的事業、經營哲學、做人處事、所出版的書、錄影等,都與我們這一代的相關。⋯⋯
更多
***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Apple is breaking up with Intel and transitioning to its own computer processors, in a long-anticipated shift that ends a 15-year partnership.


WSJ.COM

Apple Breaks Up With Intel, Transitions to In-House Chips for Macs



***

Former Intel CEO Paul Otellini has passed away at 66

Engadget · 2 days ago

More for Paul Otellini

Paul Otellini -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aul_Otellini




Paul Stevens Otellini (October 12, 1950 – October 2, 2017) was an American businessman and onetime president and CEO of Intel. He was also on the board of ...
歐德寧在英特爾一待就是 40 年,身為公司唯一的非理工背景 CEO ,在擔任執行長的 8 年間,他帶領公司走向市場並獲得更多利潤。


當地時間 10 月 2 日,英特爾前 CEO 保羅·歐德寧(Paul Otellini)在睡夢中離世,享年 66 歲。歐德寧生於 1950…
TECHNEWS.TW|作者:TECHNEWS 科技新報
當地時間 10 月 2 日,英特爾前 CEO 保羅·歐德寧(Paul Otellini)在睡夢中離世,享年 66 歲。歐德寧生於 1950 年,出生、讀書和工作都在舊金山這座城市。自他 1974 年從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獲得 MBA 學位後,他就成為了英特爾的一員,並在這裡工作了 40 年, 2013 年才正式退休。
2005 年,歐德寧被任命為英特爾第五任 CEO,迄今為止,他是英特爾 49 年歷史裡唯一一位不具備工程師專業背景的 CEO。
作為帶著經濟學學士學位和 MBA 出身的管理者,歐德寧在任 CEO 期間,曾將英特爾從一家只注重技術的公司,轉型成為更貼近市場的企業。
2005 年,歐德寧就拿下了和蘋果合作的訂單,為 Mac 配上英特爾的晶片。
相對於單獨銷售晶片,他認為作為平台的英特爾產品更有價值。他曾將處理器、Intel 晶片組和 Intel 無線網卡組合成迅馳(Centrino),有力地鞏固了英特爾在手提電腦領域的優勢地位。
在歐德寧在任英特爾 CEO 的八年裡,英特爾的財務表現非常出色。如果不是因為 2000 年的市場泡沫,歐德寧在任期間為公司帶來的 660 億美元淨利潤(net income),將超過前任數位 CEO 聯合為公司賺取的 680 億美元淨利潤。
2012 年,英特爾以 110 億美元的營收,輕易超過了高通、德州儀器、Broadcom、Nvidia 和 Marvel 創造的 95 億美元營收總和。老對頭 AMD 那年的虧損更是高達 10 億美元。
不過,歐德寧在卸任 CEO 一職後,也曾坦言,自己的職業生涯中最後悔的一件事,就是當初在蘋果找上門時,沒有跟隨直覺答應為 iPhone 生產晶片。
而隨後在嘗試進軍行動設備晶片市場時,英特爾亦屢屢受挫。《財富》統計數據顯示,在 2013 年至 2014 年間,英特爾在行動領域損失了 70 億元美元。
雖然,歐德寧的職業生涯有輝煌也有悔恨,但那些曾經和他共事的人對他的印象都很好。
他(歐德寧)很聰明、精力充沛而且為人謹慎。在我看來, Andy Grove 是一位很好的管理者,而歐德寧則是一位領導者,他更像 David Packard。
曾在 70 年代和歐德寧共事的前英特爾市場部高管 Bill Davidow 說道
而他的繼任者,現英特爾 CEO Brian Krzanich 也表示,歐德寧一直都是英特爾「工程師海洋中,堅定要從顧客需求出發的聲音。他教會我們,只有把客戶放在第一位,我們才會取得勝利。」
此外,歐德寧生前還擔任了 Alphabet 公司董事會的獨立董事。當 Google CEO Sundar Pichai 得知歐德寧離世消息後,也在推特上發文表示悼念
我們很幸運能有他為董事會提供領導和指引。我們難以想象沒有他幫助我們的日子。
+++++
【這群帶著鐐銬跳舞的高中生,做出了中國最好的校刊】
百年老校北京師大附中,一群目標考上中國最好大學的高中生,做出了中國最知名也最暢銷的學生雜誌《附中人》,學生們用自己的筆和鏡頭記錄北京霧霾,追問午餐盒飯從何而來,甚至採訪師大附中的文革往事……
一本學校眼中的宣傳工具,一群被教育得很「乖」的孩子們如何做出有批判精神的報導,他們剛剛萌芽的獨立思考能力如何在「新聞審查」下活下去……
▍用你選擇的媒體,決定你看見的世界 ▍
加入會員 ➤ http://bit.ly/2lG8JeA
#端傳媒


在北京這所百年歷史的著名中學裏,「乖孩子們」正在探索言論開放與保守…
THEINITIUM.COM
++++

安迪・葛洛夫(Andrew Grove) 在這本回憶錄中,說明戰後共產黨掌權,他在學的文章都被做掉,無法刊登,多少讓他興起不如移民美國之想法。